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网友:职业世袭化倒逼出台"反就业歧视法"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3/14 7:40:52 
    3月10日,政协委员厉以宁在会议上表示,现在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阶层固定化,形成职业世袭化。农村青年人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中国新闻网》3月11日)

    在西方国家,由于有严格的“反就业歧视法”,职业世袭的现象极为少见,官员子女甚至总统子女做普通职员或餐馆侍者的亦不新鲜。但是,我国却呈现了相反的景象:父母当官,子女从政;父母经商,子女接班;父母在银行,子女当柜员;父母种地,子女只能当农民工……越是“优越”的职业,世袭的现象越明显。

    职业世袭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厉以宁委员说的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至于职业世袭化与社会阶层固定化的关系,则需要重新理清,表面上,是社会阶层固定化,导致职业世袭化,而职业世袭化又让社会阶层更加固定化;实质上,目前我国无论是职业世袭化,还是阶层固定化,背后的根本原因都是公权私用,利用权力和社会关系来编织个人关系网,并为自己服务。

    职业世袭化,社会阶层固定化,使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产生两极分化:形成“穷二代”、“富二代”、“垄二代”与“官二代”……这种世袭,不仅会导致“拼爹”、“读书无用论”流行,更会伴随着职业世袭,产生出更多权力世袭、更多的腐败和滥用公权,最后的结果是积聚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和谐,影响社会发展。从理论上说,破除职业世袭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限制权力滥用。温家宝总理2010年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就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依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公权公用的自觉来消除职业世袭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制定严格的“反就业歧视法”,则是比较有效的捷径。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立法层次低、修改变化多、地区差别大、规定过于笼统,使得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实施,遭遇就业歧视之后的维权,基本上没有出路。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涉及性别、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等诸多方面。其中,企业的就业歧视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政府机关,再是事业单位。不同性质的企业,歧视程度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就业歧视最为严重。歧视主要集中在招聘广告、面试等环节。11月20日,该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称,调查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近万个岗位,全部存在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此外招考还在性别、户籍、地域等方面存在歧视性要求。

    近一个世纪以来,争取平等权、反就业歧视成为国际劳工领域的主流声音,各国也制定了系列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禁止就业歧视的事由和保护范围,规定就业歧视的主要方式、判断标准和抗辩事由,规定举证责任与法律救济,并加强反歧视法执行机构建设,来实现这一基本人权。

    反就业歧视,需要观念的改变,需要基于劳动监察上的行政救济,但观念的改变和行政救济都需要现实法制的推动。近年来,我国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呼声一直很高,2009年由24位学者组成的“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就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提交至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于民意,调查显示,近六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话题之一。可见,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已经万事俱备,只差决心了。

    今年,温家宝总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68次,改革已经成为社会的最强音。我们希望,《反就业歧视法》能够借此东风,尽快出台,终结职业世袭化,畅通社会流动,增添社会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