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人民时评:规范游学 画好课业延长线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8/8/8 10:57:38 

  孩子们的暑假如何过?除了补习功课、学习文艺、旅游观光外,近年来,短期海外游学营逐渐火爆起来。除学校牵头的公益游学、学生申请的留学交换之外,由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商业性游学成了很多家长为孩子定制的假期项目。一份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超过86万人,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

  圆梦顶尖名校、欧洲文化探秘、国际学生领导力峰会……各色名目赚足了家长的眼球。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出国政策的优化,海外游学热的出现可谓应时当令。游与学,本身就包含了寓教于乐的期望。在不少家长心中,与其把假期改造成为“第三学期”,不如用游学让孩子得一闲暇、放松身心,独自体验国外教育、了解风土人情也有助于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其出发点是好的。

  但也有家长反映,一些游学团,花3万只在名校拍个照,所谓“顶尖大学”在高校排行榜上“默默无闻”,“名校校长座谈”原来是和游学机构工作人员对谈……游而不学、名不符实成了不少项目的通病。学习成果大打折扣不说,虚高的价格也破坏了游玩的心情。所谓“同行、同玩”,只需租个教室、找几个外国学生做联谊;羡慕古典文化,大可逛一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戏剧、体育、航海专项游学,不过是看戏、打球、参观船舶企业……但在报价表上,它们都成了要价不菲的项目。此外,吃简餐、睡高低床、订打折机票,处处可以省钱,但相比食宿条件更好的旅行团,游学团的价格仍贵出一大截。学不扎实,玩不舒心,一些项目偏离了游学的本旨。

  究其原因,在于面对海外游学这块“大蛋糕”,旅行社、留学中介、咨询公司、语言培训机构一哄而上、野蛮生长。除了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外,没有出入境资质的机构层层转包开展业务,导致责任边界不清;中介堂而皇之进入学校宣讲、学校领队费用由学生分摊,为师生关系蒙上阴霾……这些问题源于相关机构缺乏自律,但也折射出监管的缺失。毕竟,教育部门发布的学生出国研学旅行的相关规定,对非教育系统的机构缺乏约束力;而具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管理。游学本是一体,但对旅游、教学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亟待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各部门权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打出治理组合拳,让游学市场更规范。

  对家长来说,即便“为孩子花钱”压力再大也心甘情愿,但要注意的是,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不是盲目的消费。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必要,但也得想明白选择游学是否出自攀比和从众,弄清楚到此一游的“镀金”能给孩子带来多大改变,看仔细各种机构是否会在项目设计中暗藏猫腻。教育投入多一些理性谋划,就能少一些事倍功半、无功而返。

  自孔子周游列国开游学风气之先,历代儒生学士背井离乡、负书担橐,游学成为古人的重要学习方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尽管学校固定、知识传播途径扩宽,游学依然可以成为课业的补充与延展。面对海外游学热,家长理性看待,政府加强监管,才能使游学成为成熟选择,让游学的孩子们游有所感、学有所得。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