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1/4/23 16:18:45 

    伴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的前景。教育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从远古时期的口口相传到简牍书籍的知识记录再到当前的在线教育,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推动教育的变革更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但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过载,却让传统教育“标准化教学”的流程越来越落伍。后疫情时代下,传统的教学场景更是面临着诸多变化。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会将走向何方?众多新技术又该如何为高校教学场景赋能?互联网企业与高校间该怎样有机结合?

  4月11日,腾讯云TVP「产业互联网面面观——深水区下的机遇与挑战」闭门会第二期,围绕《新时代下,传统高校如何与互联网更紧密结合?》这一话题,与你一同探讨教育信息化的前行之路。硬件软件、线上线下、前端后端,全方位、多角度带你剖析教育新场景!精彩不容错过!

  互联网意识与高校信息化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大机遇与大挑战

  作为多年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张凯老师首先为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变革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多年从业经验出发,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五大挑战。

  张凯老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高等教育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在此情况下,也倒逼高校信息化部门反思和改变,化被动为主动,去思考高校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如何把应急状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步演变成常规的、更有效的线上教学能力;如何更好促进师生间的关系,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教与学的成效;以及如何实施新的招生思路与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种种问题,对教育信息化而言都是很大的发展机遇,这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以信息技术来驱动变革的过程。

  “虽然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整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痛点和挑战” 。在叙述完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后,张凯老师也指出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 5 大挑战。

  顶层设计: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把信息化建设的全环节都逐步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下,处于「从支撑到推动、从分散到统筹」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但是仍存在步骤不一、制约集体发展、统筹不足等问题。

  基础设施:在这一层面,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情况都是硬件投入力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借助互联网整体发展形势,不能再“谈云色变”。

  技术支撑:目前学校的专业服务平台能力也略显不足,如何加强信息化的公共技术基础平台能力建设,也是未来的一大挑战。

  决策支持:如何解决校内的信息数据孤岛问题,如何加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何建立影响决策精准化的数据支撑与治理体系,这些同样是很重要的痛点。

  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旧比较缺少与管理、服务等层面的深度结合,未来如何发挥优势,融入业务工作过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助力教育信息化

  紧接着,张凯老师开始正式切入互联网思维对教育信息化影响的主题内容,她将互联网思维分为了九大方面,分别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并对其中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用户思维

  “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驱动了我们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变革。以用户为核心就是以师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我们要着力打造的是审批最简、流程最优和效率最高的师生服务体验。”

  以复旦大学信息化的实际落地情况为例,张凯老师讲述了她的思考。张老师认为,在学校场景内,「从用户角度思考」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对师生而言,他们最大的诉求,就是「便利」;而对于学校管理者(如教授、导师、行政人员等),他们的诉求则是「效率」;更进一步,对于学校的决策者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是「精准的数据支持」,并能够进行辅助决策。

  综合以上三方面,张凯老师认为,以用户思维进行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三方面的目标,其一是构建一个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一网通办」的变革;其二是通过数据综合利用来减少用户的重复填报,使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其三是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来提升师生用户的体验。

  大数据思维

  “技术的成熟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我们可以将业务部门拉入到整个数据治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当中,共同让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

  除用户思维外,张凯老师也讲了她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另一层面「大数据思维」的思考。张凯老师希望,未来业务部门能够参与进数据采集、使用、审批、质量管理、统计和挖掘等各个环节。并提到了复旦大学目前构建的「数据云平台」,该平台从数据底层的存储各类数据到数据的集成、存储的分析到服务,每一层都根据不同的应用、不同的场景做了相应的规划。它将是推动数据共享,使得整体数据能够为师生提供服务的重要技术框架。

  平台化思维

  “传统的应用系统建设是把所有与它相关的业务全都放在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在2010年前后,我们(复旦大学)就已经用平台化的思维来思考这件事情,使得多种应用系统凝练成了一个应用系统的内核,像支付、短信通知、邮件群发、移动接入、校园地图等一些服务其实都以通用平台的形式提供出来。”

  张凯老师以复旦大学的一网通办及多部门联合审批两个系统建设的层面,解释了何谓「平台化思维」。并表示,未来在业务平台、智能交互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等多方面开展建设,可以有效使复杂多变的业务变得更简单。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用不同的思路和技术去满足更加新颖的时代需求。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多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从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的特征来看,它(教育信息化)一定会有新的东西。”

  第二位老师,我们请出了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维胜老师进行分享。许老师率先分析了国家新基建政策会对教育信息化产生哪些影响。

  他指出,国家对于新基建政策的解释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的和创新基础设施。在未来它们将会以不同的形式覆盖,甚至延伸到校园里面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做智慧校园建设,肯定跟传统的方式有些不同。部署的方式、软件的架构,在新的基础设施和新的软件架构中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许维胜老师立足技术、展望未来,为我们讲述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将会高速发展的两个大的趋势方向。

  面向精准管理

  “我觉得教育信息化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数据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管理更加精准化。数据的精准管理将会日益融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张凯老师曾在分享中叙述了「大数据思维」会如何助力教育信息化。对此观点,许维胜老师也表示了赞同。许老师另外还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理念的深入,将来做「数据的治理」其实即是「管理的治理」,数据的问题将直接反映在管理里面。

  同时,许维胜老师认为,治理的过程和业务的应用过程,一定是相融合的,不能分离开。所以真正能够让数据发挥价值的,是一定要跟业务部门的业务过程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做数据应用的时候,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找到最终用户在哪里,只有找准终端用户,数据的应用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面向服务

  “原来的教育信息化基本上是管理部门提出来的。老师要做的事都是管理部门要求他做的事。现在在完成这个功能的基础上,老师们的需求也会更加面向服务,讲求体验。”

  除了通过数据面向精准管理外,许维胜老师紧接着为我们提出了未来教育信息化的第二大趋势。即“面向服务的信息化”。许老师指出,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从「以教育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回归。之前的信息化偏管理,而现在则是更加偏向于大学的核心任务——教书育人。更多地考虑诸如教育的环境、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何使用它们能让老师获益、让学生获益、让管理者获益,这是目前同济大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大变化。

  同时,许老师认为,以职能部门为中心的软件设计方式,需要更好地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方式去做变化。在此之中,即使是管理部门要求老师们做的事,也应该体现出主动服务的思想。如智慧教室的建设等,需要能够满足不同的诉求,更具针对性地展开工作。

  并且,许维胜老师的分享中,也同样提到了同济大学的「一网通办」建设。许老师指出,除一网通办外,还应有「一网统管」。建设一网统管的业务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治理的能力、提升师生的用户体验、以及随之而来地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

  IoT助力高校打造全面感知、全系联动的智慧体验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在听完两位高校老师的分享后,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已对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会议的第三位嘉宾,我们请出了腾讯高等教育产业合作中心、腾讯教育行业总架构师刘卫昌老师,听听他会从产业角度为我们带来哪些新鲜的观点。

  高校IoT未来发展的五大特征

  “高校目前IoT的建设是什么样子的?高校的信息化很早之前在建设过程中都是以建机房、建网络、建硬件为主的。虽然没有使用主流IoT技术,但也留下来了很多硬件系统。但这种硬件还是不太完善,缺乏技术标准,也没有太多的对接。学校基于这些东西想做一些开发,还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找提供设备的厂商,开放性远远不够。并且,传统的建设模式是垂直化的,缺少横向拉通,信息孤岛也比较严重。”

  刘卫昌老师基于多年协助高校进行IoT建设的经验,一开场便总结了高校IoT的几大劣势与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高校IoT发展的5的特征与方向。

  整合:因为之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留下了许多旧的设备,如何将这些设备整合并利用起来。如何通过改革高校的技术架构,以优化物联网环境。这两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场景:之前的校园物联网建设大多是针对「平安校园、后勤」管理场景的,之后还要更多在教育、科研、师生服务等方向探索更多场景。

  联动:在把多系统的设备拉通后,需要让设备间形成有效的跨系统联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服务:之前的硬件投入很多是做支撑用的,如何能做到让师生有感知,让新时代学生体会到互联网化服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解耦:如何能够实现业务应用快速创新,快速迭代,跟硬件厂商原来相对弱的软件能力去脱钩。并让第三方的软件厂商基于原有硬件能力,去开发各种智慧化的场景,这个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点。

  腾讯IoT高校解决方案7大层级

  “ 因此,我们推出了这么一个典型的IoT高校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框架,在这里面基本上从硬件的基础设施、网络到物联接入、物联中台到上层应用,都可以清晰明了地覆盖”

  在拆解了高校未来IoT建设的五大特征之后,刘卫昌老师紧接着就为我们带来了腾讯针对这5方面所提供的「高校IoT建设解决方案」·。主要分为7个层级。

  基础设施层:接入学校原有的弱电系统,如停车、安防、消防,以及疫情管控设备、人脸识别闸机等,将目前已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纳管。

  网络层:在该层面,通过腾讯云 LPWA(Low Power Wide Area)物联网络,实现多种传感器、智能设备等进一步连接,并通过网络能力将统一校园网上承载的业务高效划分。

  接入层:学校中80%的存量系统缺少标准物联网的连接,因此需要从架构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因此,腾讯提供了三种组件来协助接入层的建设。IoT Hub 能够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连接平台,帮助客户低成本、快速地实现设备、用户应用、云服务间的高并发、高可靠通信;IoT Explorer 为客户提供了基于SDK、通讯模组的设备接入方式,并通过灵活的协议支持及便捷的工具,降低客户在设备端的开发门槛;IoT Video则是能够为客户有效、安全地提供视频连接、存储和智能应用服务。

  中台层:构建统一物联网中台,面向学校教学楼、教室、公寓、场馆、展示大厅等场所的物联设备,实现统一接入、管理、汇聚;能快速地实现“设备-设备”、“设备-用户应用”、“设备-云服务”之间数据通信向上层物联应用开放底层能力,实现软硬件解耦,助力物联应用的快速创新。

  应用层:建立高校的「物联管控平台」和各种场景的物联应用,物联管控平台是以连接「前端设备」为数据基础,以「场景联动」为应用核心,充分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面向学校提供的物联网智能联动系统。物联管控平台主要包括统一门户、运营监测、告警管理、数据分析和运维管理等。物联应用则是基于物联中台的开放能力,针对会议预约、访客管理、实验室管理、平安校园等各类高校的场景开发的服务应用,将物联能力赋能给应用,提升师生体验。

  展示层:通过以上搭建,构建起校园IOC指挥中心、服务门户、管理门户等多个高校信息化入口。

  用户层:以此架构为基础,可有效区分用户身份,并为高校各类用户提供高校、精准、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目前,腾讯IoT解决方案已在多所高校使用,并顺利提供了智能访客、智能会议、智慧停车、智慧教室、智慧灯杆、智慧建筑、实验室管理系统、一码通用、校园 IOC 指挥中心等多个不同场景的应用。

  最后,刘卫昌老师也对高校IoT的建设思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刘老师认为 “如果是新建的项目,尽量采用智能硬件的方式去打造可感知的基础设施;对已有的存量系统,应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接入,然后通过一个开放平台构建我们智慧物联应用生态,这样可以让师生第一时间使用到我们智慧化的服务。在管理方面,需要通过管控平台不断加强管理效率。另外,随着设备的不断接入和积累,可以通过AI、大数据去做更高级的智能应用场景。后面就可以不断的迭代智慧化的场景。”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学合作分享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腾讯的校企合作业务是基于腾讯自有云产品、内容品牌、认证体系等渠道,构建面向高校师生、政府人员、企业客户等人群的多端人次培养解决方案。”

  会议的最后一位讲师,我们清楚了腾讯校企合作产品中心高级运营经理洪彤彤老师,请他为我们带来腾讯与高校在内容建设上的合作类型。分享一开始,洪彤彤老师就率先为我们直白地举了一个实际案例,通过落地情况来展示腾讯校企合作目前的发展态势。

  “在国家鼓励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我们和深圳大学在2018年就共建了深圳大学腾讯人工智能学院。并从2020年开始,开设了「腾班」的模式,这个班实现了独立招生,它的整个的录取分数线在深大理工类中是全校排名最高的。腾讯深度参与到了整个「腾班」的人才发展方案制定、课程的设置、招生面试等环节。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深大和腾讯公司联合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由腾讯和深大进行双向选择。目前自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以来,现在已经有60余人在腾讯和腾讯云完成了实习和就业。”

  腾讯校企合作业务介绍

  “我们通过产教融合将企业所需要的技能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建立产业基地、共建高校的产业学院、拉通各个技能竞赛,以及发放教育部的技能证书等形式,去进行这种人才的培养。”

在线教育风口已至,高校数字化未来加速到来

  在介绍完和深大成功合作的案例后,洪老师为我们详细叙述了腾讯校企合作的具体举措和规划。

  内容建设

  腾讯在展开校企合作这几年间,将最核心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内容建设中。结合腾讯云,将内部沉淀的覆盖工、医、农、文等多方向的技术和案例,以及大量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案例均投入到了内容建设中。

  基于腾讯在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些技术沉淀,以及丰富的案例,致力于把整体课程设计出来,再融入到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里面。最终希望打造专业课做理论支撑,再通过实践验证的课程体系。

  平台建设

  平台是一个辅助的工具,核心是希望跟腾讯合作的这些高校的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体验到企业级的真实开发环境。该平台能够覆盖到在线学习、实训上机、考试习题,以及人才就业等多个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教学管理、实训、教研三大板块。

  同时,洪彤彤老师重点为我们讲述了腾讯在「教研云」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道“腾讯「教研云」是基于高校的教学场景搭建的,我们会提供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实验所需要的镜像资源,还有数据及代码API,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去配置这些资源,并且进行灵活的管理和分配,实现快速的自建教学实验课的能力。”

  举办竞赛

  对于腾讯而言,竞赛是一个非常能够把产业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结合的方式。所以腾讯希望通过赛事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现在在技术方面的一些优势。同时,在产教融合、校企人才培养的经验上,以大赛为依托,一方面去搭建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取得向人工智能、区块链、小程序等领域去探讨整个产业的一个发展,辅助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希望从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角度去选拔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一些人才,去助力企业的发展。

  认证合作

  洪彤彤老师表示,腾讯的高校认证中心就希望向高校提供一些完善的培训认证的配套的服务,帮助校方去建立完善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相关的专业方向的一个完备的课程培养体系。

  腾讯校企合作解决方案

  “除了腾讯云大学的建设外,腾讯也针对校企合作提出了两点解决方案。” 洪老师随后说到。

  产业学院

  洪老师表示,从用人需求出发,腾讯希望希望能够跟高校去围绕四个中心去建设产业学院。最终建设一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带有腾讯特色的产业学院。腾讯云的产业学院主要包含四大板块,专业群建设中心、腾讯工坊创新实践中心、实习就业中心、社会服务中心。

  其中专业群建设中心主要围绕腾讯涉及专业方向进行合作;工坊创新实践中心主要基于竞赛赛事服务;实习就业中心主要建设基于人才输出的人才招聘平台;社会服务中心即是围绕腾讯云的企业认证资源。四位一体,综合对在校生进行培养和赋能。

  产业基地

  针对腾讯的产业基地建设,洪彤彤老师认为这不仅是校企合作的需要,也是政策上的需求。他表示 “我觉得这种产业基地的方式其实是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腾讯在产业侧的优势,所以我们产业基地的合作模式一般就是腾讯和政府,包括与区域的企业及高校进行合作。基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我们希望随着腾讯在一些区域的产业数字化建设,在拉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同时,也能够把与高校合作的学生定向的去输送到我们这个区域的产业里面。”

  结语

  看了4位大咖的分享后,相信你的心中一定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不仅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将逐渐下沉到中学、小学中去。在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中,相信中国的教育也将伴随着技术春风,扶摇直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TVP成立之初,便希望能够以“科技影响世界”,让技术普惠大家,践行科技向善的初心与本心。希望未来腾讯云TVP能够与你一起携手,共同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TVP即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Tencent Cloud Valuable Professional),是腾讯云授予云计算领域技术专家的一个奖项。TVP计划致力打造与行业技术专家的交流平台,构建云计算技术生态,实现“用科技影响世界”的美好愿景。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