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社会新闻

当中国教育等于海外股票,它的跌宕,让谁揪心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7/25 7:08:32 
最近,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龙头”机构,新东方搅进了一潭“浑水”之中。它是学员数量超过1500万的超级教育航母,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它辉煌的业绩和品牌,让人们很难把它同突如其来的“脆败”联系在一起正所谓祸不单行,刚刚因为调整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而接受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新东方,马上又被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推出相关报告猛烈“弹劾”,新东方的加盟商、毛利润率、资产状况等纷纷被摆上台面,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中。仅耗时两个交易日,新东方股价跌幅便达到了58%,跌破五年来最低点,其他中国概念股亦纷纷遭受重创。新东方的危机,是否仅仅波及了数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对当今教育培训产业而言,“跌市”是否针对当下教育产业片面“逐利、逐资本”倾向的一次预警信号?教育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膨胀,是否又会成为对教育精神、教育本质的逆反和悖离?)

  01、“诚信危机”乍现,揭露教育培训行业潜在隐忧

  如何解读中国教育龙头在美国股市上的挫败?表面上,这只是一次经济波动,但更进一层分析,却是对教育行业泡沫、诚信、资质的拷问数年前,新东方抢滩纽约红绿牌,并掀起国内其他教育机构(学而思、学大等)陆续赴美上市的小高潮,让人们醉心于教育产业风生水起的喜庆气氛中,而这次“诚信危机”的乍现,却成了对教育培训行业各种潜在隐忧的一次大起底。

  人们不禁要问,号称“直营”、教育手段、硬件、课程设置彻底吻合一致模版的众多教育培训机构,究竟多大程度上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难道,隶属于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旗下的分校、分部、基地等等,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加盟店?

  把分校开遍神州大地、实力雄浑的教育机构,经过股价市场的洗牌检验后,真身现形的它们难道也只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

  这些体形庞大、真实实力却扑朔迷离的“上市机构”,身上是否遍布着规范、监管方面的缺位和漏洞?

  教育产业、股市的波动也是教育良心的一张试纸。如今,资本和商业大量袭入,风险和危机齐飞,教育行业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公平与纯粹?

  教育的产业化与教育行业的高风险化是对教育公益、教育精神的背离吗?

  或许,对这些“上市教育企业”进行审视和透析,发现其中资本博弈的内幕,才能更加准确地触及教育培训行业的核心部位,才能在“中国教育企业海外上市”的欢歌鹊舞之中猛醒,对所谓“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假象保持质疑,对教育产业现状做出理智的判断。

  02、“加盟”OR“直营”,上市机构教育质量的分水岭

  事实上,“新东方浑水事件”所折射出的一个关键争议,便是教育培训产业中一直存在的“加盟”和“直营”之争。)

  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声音认为,教育品牌,只能用“直营”的方式延伸、经营,以保障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人力资源、授课方法、教材方案的统一性,而以“加盟”介入,由于合作关系的松散和流动,“铁打的品牌流水的老板”,则很难确保教育质量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因此,新东方、学而思等国内大型教辅品牌机构,均在多个场合公开声明它们“直营”的营业性质。

  但是,在浑水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却出现了如下质疑:“新东方曾对外声明公司不允许有特许连锁加盟经营,可新东方却存在大量的连锁加盟店,而新东方也涉嫌用加盟连锁店的缴费以及其他费用来提高公司现金余额,以便通过审计。”浑水还称:“新东方在过去报告的毛利润率超过60%有造假嫌疑,因为其他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毛利润率仅为20%至30%.”

  对此,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微博上声明:“新东方没有私有化退市计划;新东方学校全是直营店,泡泡少儿在一些非直营城市的合作校,只把合作费并入财报;新东方尊重美国证监委关于V IE调查,努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他反唇相讥:“浑水事件给我最大启示是,对公司经营的规范化提出再高要求也不过分。就像有一个不断挑刺的人存在,你就能够不断进步。可惜浑水被利益冲昏头脑,有点信口雌黄了。”

  与新东方极力撇清“加盟”性质相似的是,作为后续上市的教育集团,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自从2010年10月在纽交所上市后,其运作模式及公关口径,与新东方简直如出一辙。时任学而思教育副总裁的白云峰表示:“可能并购在其他行业比较普遍,但是在教育这个行业,成功的概率很低很低。第一个是文化的整合,第二个是教学课程和教学体系的融合,跟其他的重资产公司不太一样。看怎么说了,你是为了短期两三年产生一个更大的盘子,圈更多的钱,还是把这当成一个事业来做。并购了,结果在短期之内增大了盘子,但是需要三到五年去消化,消化得很痛苦,最后得不偿失,不值当。”显然,这份说辞中,亦极力避免着“加盟”、“并购”的提法。

  在众多教育界业内人士看来,“直营”是教育良心的底线,一个培训机构到底是做直营还是委托加盟,便是该机构教育质量的分水岭。表面上看,“直营”和“加盟”只是经营方式的区别,实际上却折射出“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商人”之间的动机差异。产业运营与行业操守之间的博弈和统一,由此可见一斑。

  03、教育培训机构需明确的共识,绕开铜臭,回归教育本源

  如何解读“新东方股票事件”所折射出的教育信号?事实上,就在新东方股票“狂泻”后数日,7月21日,新东方股指又迎来反弹,收盘股价上涨15 .27%.一连串的股价波动,既反衬出美国人对中国教育集团的踌躇、观望态度,亦掀起我们对当今教育现状的思考。透过“股价事件”,我们能否知晓,中国教育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审视当下国际化教育大潮,有哪些中式教育特色、优势已经为外国人所接受?

  首先,中国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毋庸置疑。由于中国基础教育中所强调的专业知识、意志锻炼、高难度、注重记忆和理解等等,恰恰是西方教育系统中十分缺失的元素,而以“基础教育”为主打产品的教育机构之所以能立足于群强并起的美国股界,这亦是佐证之一。

  此外,无论教育股票处于“熊市”或是“牛市”,教育培训机构需明确的共识是,始终需要绕开铜臭,回归教育的本源。而“资本”和“情操”两种路线所分别指向的,便是“教育企业家”与“教育家”两种身份角色之别。正如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南都学习智库专家于长江所说:“在课外培训机构的领域中,一部分教育企业家已经有了"教育家"的情怀,从赚钱的功利目标转移到教育良心、教育精神、教育理念的探索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与南都记者的对话中,对“教育培训产业化”的定位提出建议:“教育培训机构,正确的定位应该就是教育服务公司,应实行工商注册,纳入工商管理,这不是降低教育机构品质,而是对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的规范,促使这些教育机构以优质教育服务,获得消费者信任,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如此,民办教育机构才能在我国社会得到全面的认可,包括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至于舍近求远奔赴美国上市融资。”

  那么,熊丙奇所提出的高质量、高规范化的“服务定位”,在当下的教育系统中是如何践行的?各家机构是否虔诚、到位地履行了教育服务义务?如今,教育培训产业的格局正在朝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迈进。龙头培训机构除了以“上市”、“股票”方式打通资本运作空间外,亦通过办班、线下活动、竞赛、公益等各种手段拓展营运阵容。既有服务于不同群体的“一对一”、“多对一”、“小班制”课程套餐,又有针对学生成长阶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而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学工具。而这些机构之间的不同战略、不同所长、不同侧重,便凝成了各家教育机构独一无二的特色和个性。对这些“个性”的巡览和观察,便是将眼光聚焦到当下教育培训产业的“金字塔”部位,进行一次C T扫描。

  海外上市中国教育机构个性分析

  新东方教育总能准确地瞄准教育市场的细分需求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功地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2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6.7%,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董事长俞敏洪的资产超过18亿元人民币。当时,这一“登陆”被各界高度评价,视作“中国基础教育进军国外”的里程碑。

  新东方还是国内最早推出“国际教育”概念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从早期单纯的英语培训,到涵盖企业IT培训、考研辅导、公务员考试培训、高教自考辅导等各个领域,之后又成立“出国留学部门”,与各国名校缔结联系,全方位提供移民、出国、留学等服务。但是,有业内人士评价,新东方的“海外上市”与“海外留学服务”之间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前者更多是出于资本运作、品牌经营性质的行为,后者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应景而生的培训项目,尽管二者目标皆瞄准“海外”,却并无可比性。

  可以说,在每一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发生变迁的关键时段,新东方总能准确地瞄准教育市场的细分需求,及时推出应和市场需求的“热门”项目,在原有“英语培训”的底子之上开出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及培训项目,而且各个体系之间形成独特、有机的映照。

  学而思教育以线上营销,试图成为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另类”

  纵观学而思的“上市”历程,以及在各种公开场合的口径,都在佐证着他们一直“追随”着新东方的步伐。正如2011年创投发展时代峰会上,学而思集团副总裁樊保国所透露的那样:“我一直说新东方就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它让基础教育在美国上市,给了美国人信心,让更多的人投资中国的基础教育。”2010年年末,学而思教育登陆美国纽交所又成了另一个独具标杆意义的事件。此后半年内,学而思在IC S教学系统、新版教材开发等硬件配置方面,耗资金额竟达到了7000万元,学而思教育集团迎来了教室、教具的全方位数字化改造,有分析师评价:“学而思在教室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教学领域还是走在行业前列。”毫无疑问,这些天文数字般的支出,都是上市后资本巨增的后效。

  据透露,目前,在学而思“落地”的全国十个城市中,有两个属于“并购”性质,有八个属于“直营”性质。而学而思教育在品牌的打造上,亦十分重视“网络”和“口碑”两个方面的营销宣传。它们往往不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上打广告,而是注重线上活动、家长反馈以及传单攻势,这种“另辟蹊径”的营销路线也使之成为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另类”。

  尽管都是以“培优”为目的,学而思在众多教育培训机构中也一直处于“神秘侠客”的状态,它们盛产“应试”意义上的优质高分人才,却又能使注重“意志、毅力、重复”的传统教育与西式自由教育、宽松教育得到完美融合,为“教育的中西化结合”提供成功而可操作的样板。

  学大教育在“个性化教育”的成色和指数上走在前列

  近三年来,学大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学大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到2009年,学大的净收入分别为442万美元、3411万美元和7719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仅半年,学大的收入就达到7789万美元,实现净利润1 1 8 3万美元。2010年11月2日,学大教育集团(纽交所代码:X U E)(以下简称“学大”或“公司”)宣布公开发行美国存托凭证股票,每份定价为9.50美元。

  但与经济成绩相悖的却是这样一些负面新闻今年7月12日,新华网以《民办培训机构“学大教育”虚假宣传疯狂扩张调查》为题,对该机构浮夸的广告宣传、师资状况、收费水准等进行了披露。7月20日,在学大教育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份“声明”,如此致歉:“对于稿件中反映的学大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行深入调查、深刻反思、认真整改。”

  事实上,膨胀式发展所带来的隐忧,在当下教育培训行业中已成为普遍共性,撞在“枪口”上的学大并不是个例,那些关乎教育培训行业的负面新闻,其关键词通常绕不开“办学资格、师资认证、学费过高”等等,但是,作为势力波及美国股市板块的教育界龙头,作为已经在62个城市开设了273所个性化学习中心、师资近万的学大教育,其规模、资本的膨胀发展却未能彻底弥补规范上的漏洞,亦不免令人唏嘘。

  然而需要指出,在“个性化教育”的成色和指数上,学大教育走在前列,它们制定和实施一个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匹配模式,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相比传统的班级式辅导,同时匹配全职的专业辅导小组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种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教辅机构推广开去的“N对一”教育模式,学大正是最早的“发明者”之一。

  安博教育重点落在“职业教育”层面

  与其他机构“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发展路径不同,安博教育集团始创于美国硅谷,2000年回归中国发展,这种“曲线救国”的路线独一无二。2007年、2008年,安博教育集团分别获投资5400万美元和1 .03亿美元,是当时中国教育私募融资之冠。此后,安博教育以“网络教育”为主打,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服务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实训教育等各个层面。

  与其他上市机构重点主打“基础教育”不同,安博教育把重点落在“职业教育”层面,并推出相关“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服务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实训教育等各个层面。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