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社会新闻

教书先生小学课本齐亮相"先生回来"携民国记忆来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10/10 8:10:12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民国教育名家的生平,图文并茂地环绕展厅而设。相比于四周那些介绍文,展厅中央则要“生动”得多。一侧工整地摆放着诸位先生留下的笔墨真迹,一侧正循环播放众先生讲坛生活的纪录片。国庆期间,“《先生回来》致敬展”在798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先生回来”先生图片手迹影像、“故纸温暖”民国经典书刊封面和“老课本”民国小学课文精选,以期通过文图、影像、线下参与等多媒体形式立体构筑民国记忆,回望民国讲坛上的大家身影和教育点滴。

  百年前先生身影重现

  “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展场入口处,一列白底竖排大字在绘有一众大师的图板映衬下分外显目。行走在798的人们路过这里不自觉会放慢脚步,带着几分好奇与小心翼翼走进一段民国的历史。据圣之空间展览总监刘鑫介绍,国庆期间日均参观流量在3000人次以上,这一数字对这个平常以做当代艺术为主的展场来说,绝对算得上超高人气。他告诉记者,这个展览今年8月曾首次亮相深圳,作为湖南美术出版社驻京的一家艺术机构,他们觉得有义务让来到艺术中心的人们也能一睹那段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从北平到北京,铺展开十位先生们的生平,是民国寄来的一叠信笺,云中字,故人心。”依民国旧例竖排的开篇语,简短而温暖。“此次展览不过是不拘一格地请来他们,不为建树些什么,只想能保留些什么。”展览策展人邓康延平静的语气中不失一份力量。他们中,6人曾位居大学校长,3人执著于平民教育,1位是终生耕耘讲坛的学者。“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诸位名校校长中不少人还被编写进如今中小学教材里,可谓个个名声显赫。”在刘鑫看来,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三人虽“不在其位”,但他们当年从事的平民教育与当前重视农业、农村的大氛围相一致,依然有现实意义。单独成篇的陈寅恪是学术大家,其所有著作,已以繁体竖排出版,“留赠来者”。

  酝酿十年的纪录片

  “请问,您知道胡适是谁吗?”“应该是指一个姓胡的人吧。”一段语速平静却又倍感刺耳的对白,从展厅一侧播放的纪录片里流淌而出。三十张摆放整齐的座椅上松散地坐着七八个观众,对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满怀好奇的他们,有的双手托腮身体努力向前倾,有的不时拿起一旁的纸和笔写下一两行字。“那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一位观众静静地看完了总时长30分钟的剪辑,在留言簿上写道。

  出于简单介绍考虑,剪辑里每位先生平均3分钟,而完整的纪录片里每人时长30分钟,不过即使最终成片的300分钟也酝酿近十年,筹备逾两年,拍摄近一年,由几十人组成的四个团队,先后赴各地采访上百人,才拍摄而成。事实上,此次展览便起源于这部名叫《先生》的纪录片。据邓康延介绍,纪录片聚焦民国时期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他们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想通过介绍他们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最终寄希望于溯源问脉,固本图新。

  为此,片子里真实再现了他们的家乡,曾走过的路,“制作过程,相当于重走一回先生之路。”现在,邓康延手中的先生名单已多达五十余人,在即将开拍的第二辑里,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傅斯年等民国文化大家和教育名家都将是候选对象。

  轻抚那抹“故纸温暖”

  除了“先生”的图文和影像部分,致敬展还通过展示“故纸温暖”和“老课本”两大系列,让先生、学生、文化一脉相连,也从侧面呈现十位先生的教坛风范与民国教育的过往。在“故纸温暖”系列,观众可以与那些曾经如雷贯耳,如今早已远去的《新月》、《小说月报》和《良友》等刊物“重逢”。由另外两位策展人高小龙、南兆旭精选的众多藏品里,既有包括《大众》、《环球》、《新中国》、《时代》等先锋综合性刊物,也有《艺文画报》、《宇宙风》、《美术生活》等人文艺术类杂志。其中不乏丰子恺、严折西、张恨水、叶小凤等人设计的书封。不少刊物尽管存世时间不长,但其装帧设计风格即便放在当下也尚显前卫。一些名为刊物,实则只剩下一个书封,不过它依然承载了那个年代的审美取向和时尚风潮,以及西方文化渗透期间的痕迹,时代的变迁感,将前来参观者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月。

  而民国老课本也能占据展出一角,缘于蔡元培、胡适、晏阳初等先生大家都曾为民国学生编写过小学课本。在名为《民国小学二十课》的展览里,观众在看到课本上那些道德示范图文的同时,已经与民国教育精神不期而遇。从第七课“糊窗纸”里,知道了一句诗写道:“贫穷,但能听见风声也是好的。”从第二十二课“针线”中,感知“母亲们用几千年的线穿过一辈子的针眼,缝缀我们淋雨栉风的布衣华服。”它们多在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时自然流露而出。此外,众多歌舞表演课本和音乐图集也让人感受到美育的力量。

  一处名为“世界鲜有的课本封面”的角落,陈列着名为小学校高年级《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和《国语》的封面,其上的残壁颓垣丝毫不影响教材的装帧设计,反而无声地控诉着日机残暴轰炸后的惨烈景象。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28日。(记者 陈涛)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