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曝光台

学校老师主动参与 合肥市中学生周末补习班市场调查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9/29 10:52:09 

——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补习吗?

安徽商报讯 编者按:《家庭》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补习的文章,内容是一个高中生以一种独特的“瞒天过海”的方法“骗过”望子成龙、节衣缩食一心要孩子补习的父母,坚持不参加补习,结果如愿考入复旦大学,不但圆了自己的梦想,还为父母省下了2万多元的“补习费”。此事虽属个案,然对那些盲目醉心于为孩子找补习的父母,不啻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更让广大学生家长深思:孩子真的需要补习吗?学校教育的意义在哪里?

学校老师主动参与 合肥市中学生周末补习班市场调查

学校老师主动参与 补课现象普遍存在

据了解,近年来,合肥市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学生家长热衷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请来科任或别校相关专业老师,给孩子单独补课。为了孩子能提升成绩,家长们情愿承担这些高昂的补课费。学生补课以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科目为主,大多是学生上老师家里补。初中生的家教补课费略便宜于高中生,费用在1小时50元至200元不等,高中的家庭辅导费则在100至200元之间, 毕业班的达300元,150元左右的居多。因为需求大,即使补课费高,补课老师仍难请。

记者了解到一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读初三,数学成绩跟不上,她好不容易才求一位与家教老师很要好的朋友说情,该老师才同意她的女儿前往他家补课,每小时80元的补课费,还不是单对单,而是同时辅导3位初中学生。另一位高中家长则更甚,左找右找,名气大点的老师时间都已排得满满,最后在一位熟人的帮忙说情下,一位知名补课老师安排出仅有空余的周六晚上10点至12点的时间给她的女儿补课。补课老师除了各学校的专业授课老师为主外,少部分是非在校的社会专业补课人员及安大、安农大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家教补课费相对较便宜,每小时在15元至30元之间。

据补过课的学生和家长介绍,经一些有经验的专业老师补课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都有提高,有的还进步较大,这也正是补课学生越来越多的最大动力。据一位高中学生介绍,他们班请家教补课的人很普遍,无论成绩好坏,都在请家教补课。补课的学生大部分是利用周末时间补。有些因为周末无法从补课老师那里排出补课时间的同学,甚至利用晚自习或体育课等时间,离开学校,去老师家或回家补课,学校对各学生给自己加小灶的这种有针对性补课也非常支持,只要跟班主任说一声,都能得到特许。

补课突出题海战术 皆根据考试内容备战

据记者走访了解,目前我市很多补习班、授课教师都是通过大量做题的“填鸭式”教学来快速提高孩子薄弱学科知识点熟悉程度,从而达到考高分、上名校目标。一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每天最少要做两整套高考模拟试题,即: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科目各两套。也就是高考两天的试题量一般学生需要在半天9小时内完成。通常情况下,学生从进入高中开始,基本上就没有周末、没有课外活动,不上体育课、音乐课等素质拓展方面课程,完全按照高考“指挥棒”的节奏挣扎在“题海”型教学模式下。

针对这种现状,记者联系合肥一高校一位老师,他认为,过度补习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在学习上过度依赖他人,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现在很多孩子把提高成绩的期望过多放在补习老师身上,而忽视了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孩子培养角度来说,过度单一化的补课容易忽视孩子在个性和品格上的培养,也可能会造成孩子在心理素质、价值观、自私等方面出现偏差。我们目前高等教育培养人数虽然逐年攀升,但是与科技强国、创新大国、人才强国的科教兴国目标仍有很长距离息息相关。

安徽大学王教授针对这一现象表示,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成绩应该不会太差。退一步说,即使真的需要补习,也不应简单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补习老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你,知识的灌输远不及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来的重要。更何况,现在我国高校入学率已经相当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技工高职类学校、综合类学校,只要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联系市场需要、发挥专业特长,就一定能够找到工作有所作为,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补习何时方得休 各方务必齐抓共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概是天下所有家长的心愿,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留出那么一点时间多鼓励孩子,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人格、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才能回归教育本身价值。殊不知沉迷于题海战术禁锢孩子思维,扼杀孩子对知识的热爱,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结果不仅达不到既定目标,还可能出现越补越差的怪圈现象。

领会教育实质,把握育人方向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制定科学系统的人才选拨与培养机制,不完全“以分取人”,摒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诡异言论。既要重视“通识”教育,也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少搞课外培训、不搞补习班上课,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土壤。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使然,也是社会对加强广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殷切希望,唯有如此,中学生家庭补课热这一怪相才能根本杜绝,还孩子一片快乐的童年天空,国家的人才强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决策才能有的放矢。(曹保春张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