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养成教育彰显特色,特色教育铸就品牌

编辑:展颜  发布时间:2010/10/18 14:46:59 
    养成教育彰显特色,特色教育铸就品牌

                                            合川卓尔实验学校

我校创办于2004年9月,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为一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六年来,我们以学校理事会提出的“努力把卓尔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区内一流、市内知名的创新型民办学校”这一办学目标为导向,有效实施“养成教育彰显特色,特色教育铸就品牌”的发展策略,初步取得了以“特色立校,特色靓校”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       端正办学思想,更新质量观念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部分家长、学生乃至教师质疑素质教育、留恋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实施养成教育,必须切实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全力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科学评价教师各项工作绩效,科学评价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具有卓尔特色的“任意三角形质量观”,并用以统帅学校的全面工作。“任意三角形质量观”是指学校教育质量由身心、品格和智能三条边构成一个任意三角形,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生物体因素各占一边。三条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办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把任意三角形质量观内化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在学校范围内消除主科和副科的概念,强化课程的概念;消除差生的概念,强化学生个体差异的概念。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家长用“任意三角形质量观”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引导学困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家长从学生快速养成的良好习惯中看到学生发展的新希望。我们践行“任意三角形质量观”,为学校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扫除了思想障碍。

二、强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在学校教育要素的组合中,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学校,师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我们针对学校师德现状,把树立“三种精神”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

一是敬业精神。我校的主体生源是留守儿童。学生寄宿于学校,需要教师全面、全程参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事项。特别是学生的就餐、睡觉、健身、休闲、洗澡、洗衣以及理发、修剪脚趾甲和手指甲及个人物品管理等等生活琐事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督促,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敬业精神。学生的习惯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教师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在全面、全程参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才能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这就在实践层面上涉及教师职责范围的拓展。于是,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课内是教育者,课外是保育员”的教师角色新理念,并切实把这一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角色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洗澡、缝补衣物、收拾个人物品以及送学生就医、跟车接送学生往返家校等事务都变成了教师的份内工作。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全程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的是敬业精神,收获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品格的健全。

二是大爱精神。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学生极度缺乏亲情,学校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大爱教育思想指引下,积极构建校园亲情文化,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就餐、一起睡觉、一起购物、一起休闲、一起娱乐、一起交心、一起分担痛苦、一起分享快乐。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交往中感受到教师的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师生情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了母子(女)情。在我们的校园里甚至在课堂上,学生亲切地称呼老师为“妈妈”或“姐姐”,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校园亲情文化建设中消除了对教师的防范心理和畏惧心理,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极大的提高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甚至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三是奉献精神。学校积极培育教师的奉献精神,在民办教师待遇还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我们把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确定为校魂书写在教学楼上,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讲座、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为让教师体会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殊不知其在经济上固甚苦,而实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的深刻含义,学校还以“师徒光荣榜”、学生推荐“我心中的恩师”、家长“答谢恩师”等活动形式,引导教师从学生的成功中去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使教师的奉献精神得以强化和巩固。“教师多一份辛苦,家长少一份焦心;学校多一份责任,社会少一份忧心”的学校责任观也已经能为我校绝大多数教职工所接受。

三、营造和谐氛围,重视环境育人。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一是积极打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强化校风、导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极力培育优良的学校团队精神;积极构建“学生至上、家长至上、社会至上”的服务价值观念,并将其转化为教职工的群体行为;尝试文化管理,让师生员工依据学校凝炼的相关理念去评价和激励自己的行为;尝试用音乐指挥学生集体活动,学生起床、就餐、开课、出操等集体行为,用相对固定的音乐来指挥。二是积极打造优良的物化环境,把“整洁、美观”作为学校物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古语道:“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由于学校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学生在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完善行为规范,坚持科学训练

养成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习惯的多样性。评价习惯的好与坏必须要有在一定道德伦理和法律框架内的、明确而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标准;否则,养成教育就会演化为随意性教育。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校于开办之初就组织专门力量,在参阅国内养成教育方面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养成教育系列化方案》,作为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融入“认真做好每件事,真情对待每个人”的养成教育理念,不断赋予校本教材以新的时代内涵。随着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又相继制订了简洁明了的《学生个人仪表标准》、《寝室内务五线一洁标准》、《教室环境布置标准》、《学生文明就餐标准》、《学生“四姿”(走姿、站姿、坐姿、跑姿)标准》、《学生品格评价实施办法》、《学生严重违纪处理办法》等十余个涉及学校养成教育方面的行为规范。学校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它既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一旦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变成每一个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这种强制性就失去了意义,行为规范就成了学校的文化特征。我校制订的系列化养成教育规范,正在逐步显示“水归器内自现方圆”的育人文化特征。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我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程序是:学习规范、辨析正误、演示实践、巩固强化,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争取成就,体验快乐;我校矫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和程序是:制止、申辩、裁判、反思、跟踪,并要求教师“以示范代替说教,以关怀代替惩罚”。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贵在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需要21天。但在实践上,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学生养成的难度系数也不尽相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师生双方默契配合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实水平,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放任自流。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所以,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也只有坚持天天训练,才能“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五、强化育人责任,保证育人效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校兴衰,我有责任”,这是我校实施的全员育人责任制的基本理念。因此,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也不只是校长的责任,教师、学生、家长都有责任。

一是干部连带责任制。在教职工层面上,教师违规,学科督导员承担连带责任;学科督导员违规,课程管理处主任承担连带责任;班主任违规,品格教育处主任承担连带责任,后勤服务人员违规,后勤服务处主任承担连带责任,处室主任违规,分管校长承担连带责任……教职工违规必须接受经济处罚,承担连带责任的干部也是接受经济处罚。在学生层面上,学生学习违规,小组长和学生助教承担连带责任;学生在寝室违规,室长承担连带责任;学生在食堂违规,席长承担连带责任……学生违规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学生干部违规也是接受相应的处罚。学校处罚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行使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权—对学生操行评价扣分。

二是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实行教师承包制。凡是学校,都有问题学生存在,这是无容置疑的教育事实。为了不把问题学生简单地推向社会,我们把问题学生交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审定的“个体教育转化方案”承包教育转化工作;转化问题学生的突破口是矫正不良习惯,其具体方法因人而异。学校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实行教师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学生的转化率和在校学生巩固率,也为不少家庭消除了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忧虑和困惑。

三是对教师工作实行时段承包责任制。教师在自己工作的时段内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养成教育工作。学校实行教师工作时段承包责任制,保证了学生全天的学习和生活时时有人监护,事事有人监护;同时也保证了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养成教育工作的连续性。

四是对学困学生的扶助实行优生助教制。对于学困学生,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突破口,有效提高其学业水平。课堂教学是培养学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学困学生数量较大,教师精力有限,我们受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启发,建立了优秀学生助教制。助教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联合推荐,学校颁发聘书。每位助教协助教师承包一名学困学生的学业扶助工作,助教在方法上接受相关教师的指导。我校实施的助教制,对快速帮助学困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水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是对严重违规学生实行适度惩戒制。“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惩戒学生方面仅赋予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权。我们认为,学校对严重违规学生除了操行评价扣分以外,因人而异地辅之以不损伤学生人格和身心健康为前提的适度义务劳动、适度体育锻炼、拒绝领取零花钱等惩戒方式也是必要的。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我们不能为了惩戒学生而惩戒学生;我们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戒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值得提及的是,我校严格禁止体罚学生;对此,学校的理念是“出现错误是学生的权利,体罚学生是教师的无能”。

六是督促行为极度异常学生的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制。对于具有重度心理障碍如具有暴力、自毁倾向的学生,学校鼓励教师“挑战教育艺术的极限”,同时也要求家长或代理监护人履行法定监护义务。如:学校为家长提供免费食宿,要求家长陪读;学校要求家长对学生造成的损害对象作合理化赔偿等。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义务,是我校对陶行知先生“大爱”教育思想的贯彻,也是学校忠实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表现。

六年来,我校有效实施“养成教育彰显特色,特色教育铸就品牌”的发展策略,初步实现了“特色立校,特色靓校”的预期目标,其主要表现:

一是学校在经历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导致生源市场严重萎缩的冲击、经历“代转公”政策导致骨干教师惨重流失的打击、经历公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折腾的同时,实现了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到2009-2010年第二学期,学校在校生达1256人,学校实际能够接纳学生的能力受到挑战。

二是社会各界对我校凝炼的办学理念、构建的管理模式和培育的养成教育特色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胡晓风在对我校进行深入调研后激动地说:“中国7000万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题,我在卓尔学校找到了答案。”市教委、区教委、钓鱼城教管中心的领导对我校的工作也经常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自2006年以来,我校先后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民办教育联合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教育成果展示组委会、重庆市“两新”工委授予的“全国民办非企业诚信自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AAA民办放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重庆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称号;学校还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校长张玉婷女士被中国教师基金会评选为“全国优秀校长”,戴富萍老师被重庆市教委评选为“优秀教师”。

回顾我校精心创办特色学校的历程,我们的体会有两点:

一、真正意义的特色学校,不仅在于学校建筑物的精美化、设备设施现代化等外在特色,而且在于以具备独特办学理念、形成个性文化、营造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引下成熟的文化内涵特色。

二、特色是立校之本。邓小平说:“教育就是服务。”这就意味着学校就是服务者,学校就必须接受服务对象的选择,学校就必须接受服务对象的考验;因此,学校没有的特色,也就没有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一点,对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或许都如此。

                           (2010.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