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亮点7 关注“特殊教育”

编辑:莉莉  发布时间:2010/11/21 11:22:49 
 北京市特殊教育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关注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让残疾学生享受良好教育,努力实现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完整特殊教育体系,入学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县、各学校在推进特殊教育时,发挥了积极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朝阳区特殊教育中心:创新随班就读教研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是特殊教育大区,据该区2009年10月进行的统计显示,该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共有876人,分布在137所小学,634个教学班中,随班教师达到1543人,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占大多数。根据该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特点,朝阳区于2003年成立了特教教研室,设专职研究员,组织全区随班就读教师开展研究活动。
        由于朝阳区残疾学生基数大,分布广泛,残疾类别多,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学策略差别也较大,为此,该区又成立了6个区级教研组:3个智障组、1个听障组、1个视障组、1个资源教师研究组,分类研究,引领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朝阳区对特教教研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要做到“四次”和“四有”、“双保险”和“双反馈”。“四次”和“四有”要求每学期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有主题、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双保险”就是要注重过程管理,每次下发活动通知时,除了教研室下发书面通知,组长必须追加电信通知,通过双保险确保教研员和老师获取活动信息。“双反馈”则要做到“中期反馈”和“终期反馈”,每次活动结束后和每学年末,由教研组长和教研室把教研员和老师活动情况反馈给学校,并下发“做课证书”等。此举极大地保障了教研员、教师的研讨活动的参与度与效果。
        在随班就读的研究过程中,朝阳区要求各教师要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研究。为把握好研究的方向,各教研组以“集体会诊”的方式,通过对教学常态课的分析,找到教师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时的薄弱环节和影响随班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目前,该区智障、听障和视障教研组确立了《如何针对智障随读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听障随读生参与实效性》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视障随读生的特殊需求》等研究课题。
        教研最终要落实到“研”上,为此,朝阳区以“课”为载体,开展了四种研究方式:一人反复讲、一课多人讲、多种场合讲、借助管理回归常态。这些研究方式让该区的特教教研有效地落到了实处。

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发特殊教育校本教材

        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多动症及多重残疾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招收3至18岁的残疾人,分别接受3年的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和1至2年的职业教育。
        为让学生今后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校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将言语康复、听力康复、感觉统合训练、职业治疗、音乐康复等专业手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听障学生,学校在加强文化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发展艺术特长;针对智障学生,大力开发社会适应性课程,强化生活技能培养,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后,孩子们终于掌握了一技之长。
        该校老师们利用7个寒暑假编制了22个系列的57本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有生活语文、美工、童谣、职业课程、书写强化训练手册、信息技术学科手语手册等,都与生活紧密相关。这些校本教材全部以智障康复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创编为引领,体现了基础性、拓展性和辅助性。
        学校还积极给老师们争取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学校与北京17所特教学校,以及香港、广西、广州、深圳、昆明、上海、天津、大连等地的特教学校都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举办了参观、课堂教学研讨、校本教材交流、经验介绍、座谈等多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有46名教师参加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去国外康复机构学习培训。
        近几年来,学校依靠区政府、区教委、区残联、区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各方力量,争取150余个社会团体走进特教学校,争取资金34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助听器、眼镜、生活用品等,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利用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为残疾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地,锻炼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德育基地10个,“手拉手”友好学校14所,拥有志愿者100余人,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特殊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西城区上斜街小学:创设全接纳教育

        西城区上斜街小学是北京市首批随班就读优秀学校,多年来,学校在多年随班就读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学校用全纳教育思想指导办学,树立了“接纳、包容、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即创办面向全体、善待差异、和谐发展的全纳教育学校。
        全纳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它强调教育者要始终用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包容学生暂时的缺点,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满足学生特殊需要,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纳教育思想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息息相通,它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差异性和发展性。
        近年来,学校把建设一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善待差异、能够满足每位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团队”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教学研讨、“全纳教育论坛”等,引领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办学理念进一步转化为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