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石景山的教育是绿色的

编辑:莉莉  发布时间:2010/11/22 15:31:53 

如果问教育是什么颜色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绿色。

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召开了20092010学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会,这次会议就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本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了“绿色教育”给石景山区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0101月,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启动“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这是石景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实验。

究竟什么是“绿色教育”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这样解读:“绿色教育”的目标即在于实现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教育”理念源自针对现代教育的集中反思与超越,是指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

据该区教委主任叶向红介绍,“绿色教育”课程将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的形式对学生传授“绿色教育”理念,分别设置专门化课程和将“绿色教育”理念贯穿各学科课程两种方式,覆盖石景山区中小学及幼儿园。

20092010学年,“绿色”是石景山区教育的主色调。该区坚持以绿色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统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生命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于创新”的培养目标,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教育质量 问计课堂

为提升区域内老百姓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石景山区将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放在首位,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抓教学、抓科研、抓教研、抓质量的浓厚氛围,以创新求发展。

自启动“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以来,石景山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绿色课堂行动实验,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立足校本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切入点,以加强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边学边教,边教边改,在研修中提升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2009~2010学年,该区组织了以“强化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小学教育教学设计与说课竞赛和“深入教学研究,构建绿色课堂”石景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促进广大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贯彻“绿色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绿色课堂教学。

就像春风吹绿春天一样,“绿色教育”几乎在石景山的每一所学校都播下了“种子”。

在古城中学,学校倡导“学会自主学习,建设绿色课堂”。学校借助读书沙龙、远足课程、野外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课外拓展学习等等“绿色教育”课程建设,各学科教师努力在各自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学科专业化水平,开发利用大学各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和学科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愿望和能力。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发区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共同帮助学生形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绿色素质结构。

在六一小学,学校将教育质量视作学校的生命线,努力建构“351”的高效课堂。“3”定位于“三精讲三不讲”、“突出三大特点”。“三精讲三不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三大特点则指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5”定位于高效课堂操作程序的五个环节:巧妙设计,激发兴趣;自主探究,点拨提升;有效练习,巩固提高;学习总结,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落实效果。此外,“5”还指代摒弃“5”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无效的作业。“1”则定位于不唯模式,唯高效。“351”的核心是让目标成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和“灵魂”。

在石景山区,记者听到了很多校长这样的反映:在绿色课程建设中,老师成为课程建设的研究者、参与者,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受益者;在课程开发和落实中,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此外,在20092010学年,石景山区在教研培训、科研视导、教学监控等方面都狠下工夫。在科研方面,从2010年年初至今,该区申请市级课题59项,其中14项被立为市级课题,在申请数量和被立项数量上均有历史性突破。全区开展的“攀登英语”课题、“友善用脑”课题、“跨越式发展”课题等也得到积极推进。

 

一校一品 打造特色

“绿色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改,赋予了学校更加灵活的办学自主性,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形成办学特色。石景山区学校结合实际,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课堂教学方式探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教育等方面,研究和探索出许多丰富的经验。石景山区的中小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和发掘自己的特色。

在苹果园第二小学,学校于20106月启动“少年学院”,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学校“人生教育”。学院采取“导师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提升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全面发展。学院采取项目运作模式,下设一个学院,七个研究分院,十五门研究性课程。通过确立研究方向,选取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步骤,制定研究方案等途径,在校本课程建设模式下,促进学生成为课程研究的主体,全面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目前,少年学院已成为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推进学校的课程研究。

在石景山第二实验小学,学校作为石景山区小学中唯一的一所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自办学之日起就确立 “立足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特色办学目标。创建科技成果展览室、建设科普长廊、评选科技之星、科普阅读进课堂……在浓厚的科普氛围中,学校培养学生“科学做人、科学做事、科学求知、科学实践”,使之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

在电厂路小学,鼓乐文化和空竹文化则成为这所学校的“代名词”。学校校长希望打造一个“同心圆”的团队,便用鼓乐文化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而且,学校在设计上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北京九中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到京源学校的科技与艺术,从天泰中学的诵读到银河小学的艺术,从古城第二小学的阳光体育团队到西黄村小学民族文化,一道道色彩绘出了石景山区区域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靓丽“彩虹”。

对此,石景山教委负责人这样说道:“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特色创建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特色不能浮在表面工作上,必须渗透到具体的教育当中去,将特色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建设成果。”

 

沉淀素养 奠基未来

“绿色教育”倡导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因此,石景山区注重深化与促进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区教委副主任于秀云在当天的会议上讲道:“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不断扩大的教育资源使育人方式在发生改变,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助力成为深化课改的重要工作。石景山区积极依托课程平台,改革和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20092010学年,石景山区继续深入推进“阅读工程”,以阅读涵养师生的精神境界,加大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力度。该区每年举办艺术节,努力让学生在艺术领域形成爱好或特长,坚持开展书法、绘画、工艺、篆刻“四联展”活动和中小学生创意作品大赛活动;认真开展科技教育,每年举办科技节活动,深入推进北京市“翱翔计划”,目前有北京九中、京源学校、古城高级中学和苹果园中学4所“翱翔计划”生源校,其中京源学校作为基地校带动了该区高中教育声誉的提高。20091月,石景山区教委在北京九中成立石景山区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通过丰富多彩的俱乐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技素养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阅读工程、翱翔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项目活动,为不断探索和完善石景山区高中学生的培养机制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学校育人途径的创新发展。2010914日,石景山区还承担了北京市“走进区县社会大课堂”首场观摩交流活动。

叶向红主任曾用三个关键词来诠释“绿色教育”,即:生命、自然与规律。她认为,绿色本身代表着生机、活力,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自然与和谐的环境氛围中,那么成长必然是健康的,是一种自然的体现;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教育实施也应符合人类的身心成长,是一种规律的遵循。

这一年,“绿色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逐渐成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引领区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绿色”理念下,石景山教育正呈生机勃勃之势。(记者李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