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长之声

教育家卢勤访谈

编辑:闻竣  发布时间:2011/3/18 23:48:34 

知心姐姐: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去年的一本《告诉孩子,你真棒!》狂销了60多万册,让作者——家喻户晓的“知心姐姐”卢勤一下子跳出了孩子堆儿,成了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电视台、报纸轮番地请她做访谈,搞得她走在大街上都被认出来,往往是对方冲她微微一笑之后,接着就念叨起“我们家孩子……”之类的事。
    这股“知心姐姐热”恐怕一时半会儿还褪不下去,因为卢勤的新书《告诉世界,我能行!》近日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继上次给家长们就家庭教育“支招儿”之后,这次“知心姐姐”又要聊些什么呢?日前,本报记者对卢勤进行了专访。
    快报记者(以下简称“快报”):这本新书和去年的《告诉孩子,你真棒!》有什么区别?
    卢勤:去年那本书是写给父母的,这本是写给孩子的。其实它们当初是一起策划的,因为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都牵涉父母、孩子两个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写两本书,就能让家长和孩子都有章可循。《告诉孩子,你真棒!》主要探讨家长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给他们提出忠告,告诉他们怎么激励孩子;这本书写的则是孩子成长中常遇到的50个问题,都是平时孩子们向“知心姐姐”咨询时的困惑。
    快报:你在上一本书中对家长提出了“七大忠告”,那么这本新书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忠告?
    卢勤:我总结了六句话。“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我帮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你真棒”——改变角度就改变了关系;“我要学”——改变内存就改变了未来;“我思考”——改变头脑就改变了人生。从浅到深,都是孩子们能用来面对人生的“武器”。
    快报:你把“我能行”这句话用做书的名字,是不是对它最看重?
    卢勤:自信心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很多轻生孩子的常常质疑自己“为什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认为“这个世界有我与否都行”,所以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我很重要”,意味着人活着有价值。我说的“我能行”不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强,那么我就行,就有自信。我觉得挖掘孩子的潜能和自信是教育的根本,孩子行了,这个国家、民族也就行了。
    快报:书里有一章谈的是“面对胆小”,里面写的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家里“怕”的事情,我发现大多都是和学习有关,这是不是家长和孩子间最常见的矛盾?
    卢勤:对,是冲突的焦点。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困惑特别多,怕考试不好父母埋怨;怕父母回家来管着,自己没办法玩;怕父母回来一摸电视机是热的,就数落自己又看电视了……这种事太多了。我觉得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显得特别被动,就是因为父母关注得太多,好像成了他们的事情一样,于是就产生“我是给你学的”、“这可是你让我学的”这类心理。
    快报:是不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太高造成的?
    卢勤: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少科学的发展观,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人家孩子上大学了你怎么没有考上”“人家孩子读清华了你怎么就不行”。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所以我曾提出过忠告:有舍才有得、成长比成绩重要。在《告诉孩子,你真棒!》里我举了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走钢丝演员瓦伦达,一辈子都很成功,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就是因为以前从不思前想后,而最后一次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是孩子自己的心态,他们应该专注于眼前的事而不是患得患失。
    快报:说起学习,马上就要举行高考和中考了,很多孩子甚至家长压力都很大,你觉得他们应该怎么调节一下心态?
    卢勤:父母要和孩子加强沟通,信任他们,把他们的主动性调动出来,家长可以建议学习、生活怎么安排,但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状态很重要,如果能积极面对学习、考试就很好。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打给我的电话特别多,好多家长说孩子不想去考试了,有的甚至还是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我告诉他们最好先让孩子休息、放松一下,别逼得太紧——就好比你张开手,沙子就能好好地放在手里,一攥紧就流出去了。
    快报:最近有些新闻是关于教育问题的,不久前获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冠军的丁俊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重新选择的话,他还是选择打球而不是读书,引起了很大争议,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卢勤:我很爱看这孩子打球,觉得他在这方面有特殊的灵感,你看他打球时,一杆一杆打得特别自信,如果让他干别的,也许就不行。我觉得他的路就应该这么走。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我觉得只要能发挥出来,走不同的路是可以的。如果一个孩子对读书有兴致的话,无论何时,上学的路他都会走下去。而且我听说丁俊晖自己也说,他的选择只适于他自己。
    快报:前两天有报道说,一个孩子考了好成绩,他爸爸奖励了他一辆宝马车,这件事你听说了吗?
    卢勤:听说了。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奢侈品是靠孩子自己挣来的,如果父母轻易给它的话,孩子就会失去目标和劲头。我曾接触过一个小孩,他跳高特别好,一个重点大学准备按照特长生录取他,但他就是不好好读书,父母给他买车、买手机当奖励也没用。后来我找了一个在清华读MBA、非常优秀的男孩,让他们接触,不断启发那个小孩,结果很成功,那孩子高考时得了不低的分数,现在在大学里还当班长了。
    卢勤每天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知心姐姐”的工作上,她笑说自己是“业余没生活”。她告诉记者,目下不打算再写新书,因为创作的过程需要积累,而且有些新问题的探讨需要去实践。家庭教育的问题势必将一直存在,而“知心姐姐”也会一直忙碌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