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耿静: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势在必行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2/10/17 16:23:30 

耿静,山东大学生人力资本银行战略执行官,济南市心理健康中心的运营负责人,从事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训13年。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重要事项。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入学焦虑、人际关系焦虑、社交恐惧、升学焦虑、就业压抑、失恋抑郁、校园暴力、校园精神PUA、被骗后应急妄想症、受害应急心理反射等问题导致学生抑郁、自杀、投毒、甚至犯罪的行为频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是家庭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希望,是社会积蓄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国家未来各个重要岗位的关键,一旦因为心理(素质)出现自残、自杀、仇恨社会等问题,是社会乃至国家不可估量的损失。

探索一条科学有效的、专业可接受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之路十分关键。传统的心理诊疗往往因为其具有破坏隐私性、人格受挫等认知影响,被人拒之门外。心理诊疗和心理应急不如心理预防,认知和训练健康的心理要素和心理状态,陪护科学健康的心理成长发育,重点预防不同年龄阶段关键性心理问题,将问题解决在结果发生之前至关重要。

就此课题,我们采访了济南市心理健康中心的运营负责人耿静,希望通过她在这个行业的经历给我们更多启发。

问:素质培训是一条比较艰难的培训道路,尤其是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

答:我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先后接触和培训了十几万大学生。在深入大学生工作的同时,也会了解到大学生更多真实的问题和需求。大学生是国之栋梁,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主力。过去,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求职问题往往更多被关注。而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当然,身在培训一线岗位的我,也非常关注,并且及早去探索一条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的可行之路。

大学生是通过国家层层选拔、每个家庭全力支持培养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曾经的选拔过程中,更多的是“寒窗苦读”的知识储备和竞争,所接受的生活氛围和处理的社交关系相对简单。而进入大学之后,脱离原有既定熟悉环境,需要在更大范畴里建立各种关系。校园社交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自觉型学习氛围的改变,给大部分大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伴随着很大的挑战。

不少大学生在大学中陷入迷茫:专业知识的迷茫可以寻求教授和老师解惑,职业迷茫可以寻求学校和相关的职业规划机构,而心理迷茫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又触手可得的出口。心理迷茫包括心理品质(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自信、忠诚、坚持、信念、价值观等)、心理素质(承受力、受挫力、耐受力、抗压力等)、心理状态(乐观、主动性、负责等)、情感关系(师生关系、朋辈关系、恋爱关系、陌生社交)等。不同的心理认知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若心理迷茫持续得不到疏解,会让大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在一些事件里受到自我伤害和被动伤害。有的学生开始躺平(心无力)、有的报复(化愤怒为暴力)、有的自虐、有的消沉……最终也会导致就业问题。进行大学生心理素养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在学业、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

提升心理素质是根本,也是当务之急,虽然这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但我的个性喜欢挑战,而且这件事情也非常有意义,我非做不可,即使再多的困难,这条路选择了就会走下去。

问:大学生中出现了哪些心理素质问题?

答:我所看到和经历的有很多种。有自卑导致自暴自弃的,很多大学生大一时对大学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激情,大一群体生活所产生了很多心理化学反应,我们也称之为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原生家庭原因、新环境群体不适应、社交紧张、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自卑。长时间找不到解决办法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也有因自负而导致的群体孤立、校园冷暴力等问题,被孤立者很容易在网络和校外寻找社交通道,很容易陷入心理PUA和诸多骗局。

也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弱,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消沉,不易接受学业和工作的任务和挑战,很容易走向逆来顺受和失业。

也有很多大学生因情感伤害没有做及时的疗愈处理,导致校园暴力、性伤害、自虐以及虐他等行为。

还有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出了问题,为了追求关注度和社会热度,做出一些更出格的事件。有些大学生因青春期情感压制而导致的叛逆后移,在大学期间产生情绪失控、暴躁、认知偏执等问题。

当然我们最常见的极端事件就是大学生抑郁、自杀、杀人等事件,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就是不可挽回的生命损失。

问:对大学生有哪些关于心理素质提升有效的方法呢?

答:首先,建议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很多人认为关注心理健康就是代表自己不健康,这是非常错误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陪护。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心理指标,侧重觉察和自我提醒心理重要事项,才能够在自己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得到及时的帮助。

其次,社会、高校要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大学是一个心理非常敏感又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有情感发展的需求和导向,却没有成熟的心智能够应对情感发展所遇到的情况,一切情感和心理都还在探索阶段。在探索阶段就会出现很多心理认知偏差。我们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做出普及式的宣导,提前为其做出正确的心理建设。

再者,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心理状态、情感关系的教育和训练。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志向,通过开放的社交和信息辨别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加强心理相关训练,给予学生阶段性的挑战,完成大学到社会的顺利过度。

最要紧的是不能一刀切,屏蔽学生的对外社交和关系建设,不能用单一的“逃避、拒绝”等方法延时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否则,学生自己的心理课题仍旧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爆发。心理素质绝对不是“今天不面对,未来不出现”,它是不可逃避的责任。

问: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哪些支持?

答:国家层面已经连年下发相关政策,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74号建议的答复,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教育部在答复中就下一步工作考虑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等。

社会要鼓励更多的公益志愿者岗位,给予大学生实践训练的机会。

高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每年度的心理素质测评、学生心理公益课程等,也要多模态建立教师心理知识的学习及心理应急处理模拟训练,全方位提升心理环境。

建立第三方心理素质训练合作事项,完成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

问: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哪些寄语。

答:大学生是特殊人群,可成才,也会社会造成伤害。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就是为国家保障人才,少盖一座监狱。就是幸福一个家庭,成就一个美好生命。保护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为下一代建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也希望更多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训练机构大爱付出,贡献自己科学专业的力量,为大学生人才加油添动力。

本文来源搜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