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实践科学发展 再创教育辉煌

编辑:王嘉  发布时间:2010/6/3 17:15:12 
 

实践科学发展  再创教育辉煌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教育发展侧记

 

前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精髓在于实践,重在实际行动。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靠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展“博爱、博学、博览”的“三博”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养成和感恩教育,着力培养博爱的校风、博学的教风、博览的学风,建设博爱的学园、博学的花园、博览的乐园,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教育平台,实现小学校---大发展、小学校---大课堂、小学校---大教育的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干部的岗位服务意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好评。

近日,笔者来到护国寺小学,对该校进行了实地探访,并对汤国强校长进行了专访,他向笔者介绍了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走过的不凡历程。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始建于1953年,与有700年历史的护国寺一墙之隔。2003年,该校与北京市西城区刘海小学合并,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10个教学班,231名学生,教职员工27名。

近年来,该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汤国强校长到护国寺小学工作后,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三博”教育,使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开展“三博”教育   提升教学质量

护国寺小学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始终恪守以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的教育之道。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潮中,以汤国强为核心的校新领导班子,在秉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出了“三博”教育的新思路,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博——按照汉语字典的解释,就是“多,广,大”。“博学、博爱、博览”即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远的学识、无穷的爱心、宽广的见识。著名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曾手书“博爱”,表达了自己建立博爱天下、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

护国寺小学“三博”教育的第一步是营造博爱的校风、博学的教风、博览的学风,作为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者,汤国强校长在具体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营造博爱的校风,关键在学生。博爱——具体到小学阶段,就是要塑造学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工作中,该校注重树立广义的道德观,充分发挥学校显性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从而根本上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在管理上,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班级值周制度,以便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还组织学生依据行为习惯评比标准和学生实际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变原有的说教为他们的自律行为。此外,该校还组织了多种活动,将博爱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博爱教育的魅力。该校还通过全体师生为附近街道扫雪活动,教育学生改变社会上各扫门前雪的现状,告诫学生改变观念,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做事,和谐发展。

营造博学的教风,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风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教学状态,而且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密不可分。博学——前提是要学,学习的内容多了,自然就能达到博的效果。为此,护国寺小学给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以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切入点,通过专家引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培训、研讨等多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博学教风的形成。

学校先后邀请了市区教科所、小教科、教研室等多位专家领导,为教师做报告。通过专家的指导,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校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先后组织教师外出参加讲座、培训,鼓励教师多学习、多充电,多次组织读书会、座谈会,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营造博览的学风,关键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教育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护国寺小学积极利用和创设各种载体,努力提高学校建设的文化品位。充分利用校园、走廊、教室、网络等各种空间,提高文化的覆盖率;在每个班级设立环保角、生物角,由学生自主管理;还完善了图书馆和图书角建设,添置学生喜欢的各种图书,定期开展读书日、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博”教育的开展为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提供了契机。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依托养成和感恩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开展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汤国强校长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护国寺小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护国寺小学的老师们都要求学生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提醒。学生听课过程当中,该校老师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的同学,教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果。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他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护国寺小学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针对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的不良现象,该校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对学生进行指导、示范。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

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督促工作,对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护国寺小学采用家校通或开家长会的方式加强家校联系。每学期开学,学校还向学生家长发公开信,此举不仅受到广大家长的普遍关注,而且对开展养成教育、加强家校联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展感恩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汤国强校长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不仅局限于感恩父母,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从感恩同学、感恩教职工、感恩社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护国寺小学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恩父母--强调“孝敬”;感恩教师--强调“主动学习”;感恩职工--强调“养成习惯”;感恩社会--强调“责任奉献”。该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重点仍以感恩父母的教育为基础,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辛苦,通过感恩日记的记录与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之情,从而在行为上自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自觉改正问题。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学校都要开展相关活动。

该校还通过开展做小老师,做清洁工或食堂工人的体验活动以及观察、采访等活动,了解教职工的辛苦,从而主动学习,养成不乱丢垃圾、不浪费粮食,对教职工有礼貌等良好习惯。

感恩同学的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中;感恩社会,看似离学生遥远,但定位为责任奉献,从身边小事做起,则很具有可行性……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该校学生都懂得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并应把感恩之情内化为实际行动,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回馈他人和社会。护国寺小学感恩教育的开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现在,该校正在感恩的强大精神动力下,为学校未来谋划新篇章!

 

结束语: 五年的规划,凝聚了汤国强校长无尽的希望。他为学校规划的宏伟蓝图是,通过五年的发展,到该校六十周年时达到以“博学的教风、博览的学风、博爱的校风”为特色的“小学校、大课堂”、“小学校、大教育”、“小学校、大发展”的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服务意识,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带领全体师生在发展、传承、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领导敬业、教师第一、学生为本的教育氛围,让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家长认识到学校的前景,让社会感受到学校教育养成的无限魅力!

当然,要实现上述宏伟蓝图,离不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探索和进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以汤国强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努力下,护国寺小学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