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一片文化沙漠之中,他的“手抄本”红色悬疑小说《一只绣花鞋》为饥渴的人们带来了一股甘泉。 如今他已经发表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就是张宝瑞,他还有一个称呼,被“鞋谜”亲切地称为“梅花鞋主”。 一只绣花鞋引发的蝴蝶效应 有人称《一只绣花鞋》为中国悬疑文学的“先驱”。早在2003年10月,根据《一只绣花鞋》改编的26集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引起了热烈反响,被称为中国首部悬疑惊悚电视剧。在采访过程中,张宝瑞透露,《一只绣花鞋》的续篇《龙飞三下江南》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筹备之中,“龙飞”将被打造为“东方007”。 随着岁月的流逝,“文革”的背影已经远去。但是诞生于文革岁月的“手抄本”经典,《一只绣花鞋》的光芒却如一坛珍藏的美酒,历久而愈加醇香。近来,包括《潜伏》等在内的一系列反特题材的红色经典,几乎全部掀起一轮轮收视热潮。究竟是什么让《梅花档案》及其他相似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呢? “手抄本是当时解决人民群众文化饥渴的一种形式,流传了很多年”,张宝瑞认为,“文学是人学,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应当是深刻挖掘人性的作品,而不是附庸风雅无病呻吟之作。这世间,许多东西都可以没有,但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记载是不朽的!”文革已经过去34年了,手抄本也已进入历史的档案,“但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生生不息,愈烧愈旺”。 一曲为母亲谱写的文学之歌 “我是最爱我的母亲的,她对我走上文学道路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母亲的教育,我不会有坚实的文学基础,也写不出像《落花梦》这样的作品。所以,母亲病危,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年,《北京青年报》刊发了《张宝瑞:我们走过的文化饥荒年代》的报道之后,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只绣花鞋》更是为人们广泛关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只绣花鞋》都高居全国文学类销售图书的榜首。但是那段时间,张宝瑞却正经历着一生当中最为痛苦的时光,他的母亲由于患癌症在住院治疗。 2000年10月底,张宝瑞的母亲住进医院,他清楚地记得,那正是他的《一只绣花鞋》正式出版后的几天。此时,尽管文革时期在铁合金厂的冶炼炉前辛苦创作的小说得以正式出版,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超出预料的巨大反响,但是,母亲的病危却已经使张宝瑞无暇体会这种种喜悦。因此,张宝瑞婉拒了众多媒体的采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母亲的护理上。 当时在医院照顾母亲的一个小场景,张宝瑞记忆犹新:“《北京青年报》第二次采访我的报道见报的那一天,我正在医院里照顾母亲。母亲临床病友的亲人带来了一张当天的《北京青年报》,他们读着读着,忽然窃窃私语起来,然后又都偷偷地朝我这里看来。后来他们笑了,其中一个人说,这上面写的就是您吧。” 病床上的母亲听到了病友赞扬的话,也要看一看报纸,张宝瑞就给母亲读了一段。他发现,尽管疾病已经将母亲折磨得很痛苦,但当她听到儿子读的文章时,脸上的表情却充满了幸福和喜悦,那种神情包含了很多内容,有自豪,更有欣慰! 一身凭实力打造的诸多光环 张宝瑞不仅是著名作家,他还有着诸多其他身份——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外名人书画家协会主席和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 张宝瑞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新华社北京分社的优秀新闻工作者。198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张宝瑞被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当记者。1985年他到全国6省市19所高校调查,写出的内参稿《新华社记者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十点建议》,得到****、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并作为1986年15号中央内部参阅文件印发。他采写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模式的长篇通讯《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记北京的“同心工程”》、《鞠躬尽瘁为人民——记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等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宝瑞策划组织的关于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改革开放20周年、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引起的“五八”游行事件、50周年国庆、澳门回归等报道,得到总社的表扬;有的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中宣部精品稿、新华社社级好稿、北京市优秀新闻一等奖等。 在新华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期间,张宝瑞组织策划了《金蔷薇名人书系》,现已出版18部著作,汇集了铁凝、刘心武、蒋子龙、毕淑敏、梁晓声、张抗抗、陈染等一大批著名作家的新著,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他还策划编辑出版了《大碰撞——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考》、《盛世狼烟》等思想锐利的著作。 作为书画家,张宝瑞早在文革时期就曾为自己创作的手抄本小说《一只绣花鞋》、《落花梦》等配置插图。近年来,他的人物画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灵气十足,气韵生动,充溢着浓烈的古典文化气息。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张宝瑞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如今王羲之故居、九华山佛教圣地、云冈石窟、悬空寺、莲池书院等处都收有他的作品。 “凄厉半生苦语迟,沧桑笑对榜揭时。绣花鞋落无人觅,落梦花飞有谁知?醉鬼原来佯自醉,痴侠依旧青衫痴。书魂孽海飘无定,望断云居有泪湿。” 张宝瑞的旧体诗功底雄厚,早在文革时期创作的《恩来之歌》是“五四事件”期间流传的最长的一首诗篇。另外,他还创作了《咏史一百零二首》、诗论《墨海淘沙》。 张宝瑞和他的成就已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文学家艺术家辞典》等辞书中,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