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兰兰 通讯员乐钢 徐浩 曾颖枫)生物楼、美术室、形体房……投资亿元、占地近百亩的汉铁高中,从老城区永清街迁址后湖,后湖地区从此告别没有省级示范高中的历史。
这是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近年来为缓解新建小区“入学难”,各区调整中小学布局规划,扩容新建小区教育规模,引入优质品牌,尽量满足中小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新老城区教育资源对比,江岸区颇具代表性:老城区聚集了武汉二中、武汉六中、汉铁中学、育才小学、育才二小等名校;而后湖、黄浦等新建片区连公办学校都屈指可数,“入学难”问题突出。
为缓解这一现象,该区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几年来,通过老校拆并、房屋开发配套、专项投入等方式,完成新、改、扩建学校十余所;同时,将“育才”、“汉铁”、“实验”等优质品牌移植到新区。
如今,珞珈曙光系列幼儿园、育才一分校和二分校、汉铁初中、汉铁高中等相继“安家”后湖,后湖地区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
江汉区同样面临区内发展的不均衡:南部地区学校布点密集,但生源减少;北部地区公办学校数量相对少,生源过多。近年,该区南部老城区有5所小学停止招生;北部地区新建了第一初级中学、大兴路新华家园小学、大兴路红光校区、红领巾寄宿学校、红领巾马场校区等,扩建了长港路小学和新华下路中学。
此外,展览馆小学、航空路小学、取水楼小学还开通多辆校车,每天从北部地区接送孩子上下学,缓解北部新建小区“入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