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给大学一个机会 还国人一个奇迹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7/5 19:15:05 
 年年都有高考,相应地,年年都有大学生毕业。而一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发表“另类”讲话的新闻,让年年重复的故事,在今年有了一点特别的新意。

  最早的消息,来自媒体对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毕业典礼的报道。在这次毕业典礼上,在学生面前自称“根叔”的李培根校长,以一篇散文诗式的激扬文字,赢得数千名学生多达30多次的掌声。

  在这篇充满激情和热情的讲话中,“根叔”既对学子们给予了无限厚望,同时也没有回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虽然都是社会上多有议论的寻常事实,虽然紧随其后的是未必一定能给予学子直接帮助的勉励和宽慰。但如此真实却“负面”的提示出自一位大学校长的毕业讲话,还是表现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不虚饰、不官样的新气象,受到学生们的真心欢迎,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李培根校长的讲话被广泛传播,媒体和网友又陆续“发现”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等人在各自学校所作的毕业讲话,并给这些生动务实、不见官气的讲话冠以“根叔式”讲话的“美名”。

  而一篇来自《中国青年报》对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长篇专访,则把这种出自本能的欢呼推向了深入。在这篇题为《中国大学精神虚脱》的专访中,杨玉良校长毫不容情地直陈中国大学目前存在的各种弊端,如对“鼓乐齐鸣闹哄哄”的虚夸浮躁之风的批判,如对在功利主义的扭曲下,导致大学精神迷失的痛心疾首,如对当下大学校园中“才子加流氓”和“才子加帝王气”的痛切批判,并呼吁大学应在精神上“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

  应该说,“根叔”等人毕业讲话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欢呼,不过是回归了大学校长本该具有的人性精神;杨玉良校长在访谈中批判的种种弊端,也早已作为高校行政化对大学精神戕害的恶果,被舆论反复批判和声讨。而这些并不算新鲜的“新闻”,之所以引发舆论的再次关注,在于它们的集中出现再次证明,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不仅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大学的品质和精神,而且已经深深刺痛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和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甚至已经引发作为行政化管理体制之一部分的校长们的反感和反思。换句话说,中国大学管理的去行政化,虽然一直作为公共舆论所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出现在媒体或网络上,但对去行政化最为迫切的需求,和去行政化的最根本的动力,都来自于大学内部,来自于大学“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的内在精神需求,来自于大学学生、教授们对大学精神的向往。注意一下杨玉良校长的履历,从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上派往复旦大学,“杨司长”变为“杨校长”的过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大学行政化管理体制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玉良校长依然如此直接而痛切地对大学行政化及其恶果提出批判,可见当一位学者一旦离开“官位”而回归到大学校长的本分,其对大学教育本身所应该具有的自主精神和高尚品格,就有着无法泯灭的透彻认知和强烈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和让大学回归大学本该具有的尊严和高尚,都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充分尊重大学学生、教师、校长们渴求尊严和知识的意愿,给予他们自主办学的充分权利,他们就一定能办出美好的、优秀的,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从李培根校长被掌声打断30多次的讲话,从杨玉良校长在接受访谈时对大学精神的强烈呼吁,都不难感受到这种希望和信心。

  套用一句曾经广泛流传的中国向世界的呼吁:给大学一个自主的机会,大学就会还国人一个奇迹。(张天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