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曝光台

河南新闻进修学院:数年虚假宣传又缘何能屡屡过年审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8/31 7:24:38 


大图为2012年河南新闻进修学院招生简章,小图为2011年招生简章。都不约而同地隐去了“进修”二字。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8月14日,本网以《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妄称统招涉嫌欺骗考生》为题报道了该校招生时虚假宣传涉嫌欺骗学生。网友、家长和学生纷纷致电本网,声讨该校其他办学黑幕。

  据记者了解,2010年,河南新闻进修学院曾被河南省教育厅要求整改一年。然而,在2012年,该校依然以“可以招收统招生”的名义大肆虚假宣传招生;该校招生简章上依旧抹掉“进修”二字,以此蒙弊学生和家长的眼睛,进行欺诈招生。

  不知为何,就是这样一所长期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却能连续几年通过当地教育局主管部门的年审。针对这一怪异现象,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采访。

  媒体曝光 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责其整改

  2010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通报了河南省民办学校(机构)2009年度审查结果,河南新闻进修学院等9所民办学校(机构)被要求整顿,整顿期限定为一年。

  据了解,人民日报曾于2011年5月23日以“网帖曝民办培训机构抹掉‘进修’二字忽悠考生”为题曝光过河南新闻进修学院,众多媒体纷纷转载此报道。此事经曝光后,郑州市教育局曾在郑州市媒体上发表回复,并对河南新闻进修学院院长进行严肃批评,要求该校立即进行整改。

  该报道刊发仅7天后(即2011年5月31日),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在某网站发表题为“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开展‘以整改促发展’”的文章,说学院因名称悬挂不规范等问题经媒体报道后,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查并进行严肃认真的自查。在整个活动中,层层抓落实,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成效。针对媒体报道的问题,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学校领导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办学、诚信办学的意识。

  对于此内容,部分家长点评: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既然整改全部到位,为何2012年招生时还在虚假宣传、欺骗考生?为何对媒体曝光的问题视而不见?又为何再次在招生简章上抹掉“进修”二字等这样的老问题?河南新闻进修学院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

  学校违规办官网 雇社会托儿招生

  调查中,部分学生向记者反映称,学校宣传的官网(http://www.xwxedu.cn/)的备案号豫ICP备09001981号根本不存在。是学校为掩人耳目,胡乱编造的,它是个不合法网站。

  记者根据学生反映情况,查询后显示:该域名注册的网站名称为心情家园网,备案号是晋ICP10200145,审核时间是2010年7月12日,主办单位是田冲。

  据已经退学的周姓学生反映,他是2008年被河南新闻进修学院雇佣的社会托儿骗到学校的,2011年毕业时他还没拿到当初学校承诺的双证教育中的自考本科毕业证。

  “自考太难了,是要一门一门考,一共十几门课程,必须考完才能拿到毕业证。学校当初为了生源,故意混淆是非,说自考毕业证和统招生毕业证一样,学校纯粹就是骗人又骗钱!学校会给聘请的社会上的招生人员宣传费、服务费(其实是提成)1700元”该生一脸迷茫。

  “每年暑假学校就会给老师布置招生任务,所谓的‘招生专员’到全省各地大力宣传,地点一般都选到当地教育局或者学校附近,以此蒙蔽学生和家长。学校网站上公布的各驻地招办人员名单其实就是他们雇佣的“托儿”,他们才是学校的‘招生功臣’。”这位了解内幕的周姓学生透露说。

  教师无资格证 为刚毕业大学生

  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在招生时宣称:本校现有专兼职教师2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师资队伍的35%;讲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5%以上。

  据在校学生给记者反映,学校老师几乎全部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多数没有教师资格证,很多老师在知道学校的办学内幕后都会自动离开。他们根本不知道谁是教授,有没有教授?

  连年出问题 年审却屡屡通过

  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在近年来连续重复出现不标示学校性质、虚假宣传、欺骗学生、违规招生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业内专业人士和网友纷纷表示质疑:作为上级主管机构,郑州市教育局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有没有发现该校存在的种种问题?该校又是如何在每年的民办学校年审中顺利通过的?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问题有没有落实?而河南新闻进修学院存在的其他问题,你们发现没有?

  虚假宣传的“通病”该怎么治

  据近日媒体报道称,“按照有关要求,民办高等非学历机构不能向学生发放招生录取通知书,并且只准在登记备案的地址办学,其发布的招生简章、广告、入学通知都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郑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处苗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类学校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必须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上核准的名称一致。招生简章应载明学校名称、办学性质、取证方式、证书名称、证书性质、收费标准及退费办法等,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否则,都视为虚假宣传违规招生。

  既然如此,高等非学历培训机构违规虚假宣传为何又屡禁不绝?

  “接到举报后,教育部门都会会同有关处室对违规学校进行查处,可很多学校都是‘前脚走,后脚又开’。”在河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涂兴召看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予以取缔,但考虑到学生分流的难题,教育部门在取缔学校时非常慎重。经调查存在违规行为的教育机构在年检公告中被降一格,对年检确实不合格的学校才会予以取缔。

  相信,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加大监管力度,挤压留给非学历教育“撒谎”的空间,高等非学历培训机构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的现象将得到一定的改善。来源:大公中原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