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又是教师个体履行专业责任、提升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外在和内在的需要。如何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题。我校开展的“六段式”教研模式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六段式”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是教师个人能力展现的舞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关乎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复杂而细致的,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设计方案。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以学定教”,备课成为开放式的过程,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不仅要备课内还要备课外,有教案,还要有学案。因此,同一备课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十分必要。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实现多方位的合作交流。因此,集体说课显得特别重要。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大部分问题靠一个人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的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通过集体的交流和研讨,“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最终,备课组推出一个较好的教学设计方案,由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试验课。
本次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能成为其他教师采用的模板,需要教师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在代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业务领导和备课组教师关注教学环节中情景创设、课堂提问、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及时发现记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听课领导和教师及时评课,探讨和纠正首次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代表教师实践的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方案,评课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评价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既要讲优点,更要谈不足,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二次上课时,执教者实践综合了评课者的建议和意见后修改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备课组的成员可采用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方式,但二者都要基于听评调整的方案。
各个环节都围绕“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的研讨,促进了教师对各课型的把握,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自己对课堂的掌控,更注重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六段式”教研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很多教师经历几年教学后,对教学环节和教育思想已经相当熟知,认为自己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轻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六段式”教研模式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集体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新的学习模式。
集体说课时,很多教师会听到、看到别的教师的创新之处,会对比自己的设计,探讨、对话,争论。备课组成员之间奉献彼此的经验,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自主设计”使各位成员做了更细致认真地准备。
评课时,听课领导和备课组成员会针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原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尽管也有评课这一环节,但评课往往流于形式,说优点的多,说缺点的少。而“六段式”教研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者在绝大程度上是实践大家的思想,因此,评课者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被评者也能坦然接受。这种“评课”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评课,它不对执教者本身下结论,而是在探讨更优的教学,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更关注的是备课组成员的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而且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也能激发老师们评课的积极性,能够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引领大家进行认真细致地探讨。
执教教师重新上课时,整合听课领导和备课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调整教学,再实践时已是胸有成竹。可以说,他实践的已是成熟的教学设计。其他成员运用这一教学设计或做适当的调整,在自己的课堂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一节节令教师自己满意的课可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能够激发他教育的热情,能够激发整个备课组探究教学的内驱力。教师课改内驱力的产生,会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还需要反思这一环节完成。
反思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教师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它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说过:教学过程 反思=优秀教师。wallance(1998)认为教师的发展过程是教学实践与反思循环的过程。教育家叶澜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教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反思提升自我,专家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深入反思。反思又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之分⑴。课前反思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注重通过反思形成更加成熟有效的教学设计。课中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注重对当前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注重于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六段式”教研模式的“反思总结”综合整个过程,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过程各个方面,总结经验和不足,作用匪浅。它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了备课组集体的力量,能够使反思更深刻、更全面、更趋合理性。“教然后知困”,反思可以知得失。它指向未来教学,不仅仅是积累经验,更在于提升经验。正如照镜子一样,自己照镜子,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别人为镜子,可以照出自己发现不了的不足。“六段式”教研模式整合两个方面,能够促进教师个体更快地成长。
反思帮教师认识不足的同时,更能促进教师的学习。教师会主动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更新自己的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会借助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提升自己的素养;教师能激发内驱力,主动进步,主动成长。而这一切由“专业引领”更易实现。
就整个学校来说,教师的构成有老、中、青三个层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年龄大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多教师没能及时总结,这些经验随着退休都带走了。通过“六段式教研模式”这一过程,老教师的经验得以传递,同时也是老教师更新理念的过程。对于中年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教学风格上,吸取别人的长处和创造性的方法。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说课和听课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评课可以帮自己认识不足;反思可以强化自己的基本功,像教学语言和教态、板书和板画、情景创设、课堂提问、课堂调控、多媒体教学都需锤炼。有人说:要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六段式”教研模式缩短了这一过程。
“六段式”教研模式既是老教师经验传递的过程,又是新教师汲取经验的过程,更是集体创新的过程。备课组这一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和“六段式”教研,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