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任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有两者衔接沟通、有机结合,才能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潍坊第三中学:“家校互动”架起教育连心桥
校园里涌动着兴致勃勃的家长团队,成为学校一支不在编的教师队伍。他们每天出入在教室、办公室、操场、餐厅等场所,共同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是潍坊三中开展的“家校互动”活动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该校创新家校互动模式,彻底改变了学校和家庭“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取得了1+1>2的教育效果。
“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多亮点”
日前,在潍坊三中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初一级部学生王稼昊的爸爸王卫民。
王卫民是一位出租车师傅,为人豪爽直率。“我起早贪黑忙着跑车,就是想多挣点钱,供备孩子上学,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他直言。
一项项被王卫民认为是正确的措施,被用到孩子身上,却起不了多大效果。“孩子好玩、好动,静不下心来学,让人很生气,有时候甚至感觉他一无是处。”他很急。
他没想到的是,参加潍坊三中“家校互动”使他看到了希望: “稼昊非常聪明,而且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虽然学习成绩不很突出,但综合素质比较高,是名有培养潜质的好学生。”听到孩子的班主任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时,王卫民愣了足有一分钟。
“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多亮点。我心里很高兴,也很内疚。”通过亲眼目睹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与孩子一起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与孩子的老师、同学交流,王卫民发现,自己的孩子优点确实还是很多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为此,他认真请教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
记者发现,大多数家长像王师傅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据了解,为促进家校合作,潍坊三中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精心组织授课,选择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家教理论与实践的教师授课,把正确的家教观念、家教方法传授给家长。同时,还就一些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组织家长座谈,共同商量教育的对策,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