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一系列日益尖锐的矛盾和白热化的竞争不断展现,这不仅令教育界人士感到棘手,也令众多家长困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如今的教育现状、帮助家长解疑答惑,本报教育工作室特邀我市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线专家、名师共同启动了“教育沙龙”,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广纳群言,使来自民众的声音和呼声能够得到碰撞和传递,使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为教育问题的合理解决献计献策,并且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更好的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2月19日,西安晚报“教育沙龙”全面启动,首期话题——
“过了初一就是十五,过了十五就是‘小升初’”。近日,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刚在网上晒出“日程表”,立刻引爆“小升初”家长的焦虑情绪:在西安,“小升初”追捧五大名校的择校热潮如今愈演愈烈,其背后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可是,为何要入名校?入名校究竟是利是弊,教育界人士可谓众说纷纭,也表示出很多担忧。
家长
花高价上学也乐意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来年能上一所名校,家长们可谓绞尽脑汁、各显其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择校的热潮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不仅仅是家长的单向选择,各个学校也在努力地发掘吸纳人才。这种现象在“小升初”时尤为激烈,择校热潮已提前至入学前一年的十一、十二月份。不少家长将目光瞄准了目前被大家公认的西安五大名校:即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铁一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追逐五大名校,不少家长都表示苦不堪言,却又都趋之若鹜。
其实,关于“择校热”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的热点话题,尽管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尽管“免试就近入学”作为一项基本条款已写入了《义务教育法》,但“择校热”非但没有从根本上有所缓解,甚至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调查中,家长孩子都觉得花高代价上名校确实很“憋屈”,但是社会跟风现象,又让小升初的家长们别无选择。
剖析
盲从让择校愈演愈烈
在“小升初”中,究竟家长们为什么要追逐名校,这种现象又何以愈演愈烈?在此次教育专题沙龙中,高新四小的王老师谈到,追逐五大名校,家长心里其实也很复杂: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而自己的孩子原本就很优秀,就应该进入名校;二是很多家长有从众的想法,看到人家孩子上名校,那么自己孩子也要上,这是家长之间攀比心理在作祟,觉得孩子上了名校,自己“脸面”便有了光彩,这其实是家长间的较量。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名校就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遇到好老师、好同学的机率大,利于孩子的成才;三是一些家长不太懂教育,认为把孩子送入名校,自己就不用那么操心了,虽然一些家长也意识到这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但在特有的氛围之下,孩子成绩再不好,也比在普通中学强。
某小学杨老师也谈到,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入名校,其实不指望孩子能在学业上有多大成就,只是想通过这个平台给孩子提供一个积累人脉资源的平台。大多数家长们普遍认同,名校设施配备很先进、管理细致负责、任教的老师也是名师,这些学校背后还有知名高校的资源可依附,这迎合了家长们的需求。
专家
适合孩子才是好学校
回顾孩子上名校的过程,家长孙楠认为,客观来看,名校的教育资源确实好,孩子上了名校视野也开阔了不少,带来的益处的确不容抹杀。 但是为了孩子上名校,一家人付出了太多有时也不值得,现在通过相比来看,城市学校里的老师学历都不低,各校根本差别关键在于教育理念和责任心。不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负责任的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家长配合好,对孩子成长才是有利的。所以,希望那些盲目追捧名校的家长,权衡利弊,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一所适合的学校,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接受学校教育,因为理智选择才有助于孩子成长 。
陕师大教育硕士导师贺卫东教授认为,出现热捧名校、示范校的这种社会现象,并不是单纯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社会、市场、人才竞争的结果,是很多人对教育理解的片面性所致的,家长追捧名校,一方面是想让孩子真正成才,接受好的教育,有好的教育环境,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是自私的,如果孩子不适合那个环境,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追捧名校也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教育硬件设施的差距,教师享受到的教育公平,学生的公平性都没有很好的实现,因此,国家应出台更有利的政策来调控,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面对家长的盲从行为,贺教授也提醒家长,一定要从孩子自身的潜质出发,理性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要冷静对待择校热,更要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跟风。
记者 褚丹宁 牛凌
沙龙手记:教育专题沙龙的发起人朱力挺老师也表示,面对如今教育中各种棘手问题,无论是教育界人士还是家长、社会其他阶层的人都很困惑、堪为担忧,因此,教育专题沙龙诚挚邀请有志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相互交流探讨,促成对教育问题建设性的理解和沟通,也希望家长和学生能参与进来,将沙龙的宗旨“让教育充满活力”拓展开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