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狼爸”因采用“打”的教育方式把四子女送进北大,曾引起了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大讨论。其中有质疑声,有赞同声,人们各执一词。
“狼爸”的成功无疑给那些信奉“不打不成才”的父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坚定了传统的“打”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同时也给那些教子心切的父母,提供了可以效仿的实用“教材”。于是,父母们就理直气壮的照本宣科把“狼爸”的教育方式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效果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的孩子因被打而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因被打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孩子因被打而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有的孩子因被打而走近网吧通宵达旦,有的孩子因被打而逃学成为小混混,有的孩子因被打而走上不归之路。
“中国狼爸”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能把四子女送进北大自然有他的一套理论体系作支撑,但是,这套理论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狼爸”在“打”的同时已经做了足够多的铺垫,“打”只不过是临门一脚而已,所做的铺垫是内隐的必要条件,“打”是外显的表面因素。可是,很多父母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表象背后的真相,片面的理解为是“打”在起作用,以至于让孩子备受“打”之痛,却没有起到“打”的效果。
在“狼爸”的教育风波还未退隐江湖之际,“狼教头”又因以“群狼之精神”管理班级,让班级内每一位学生以“狼”为名,而再掀波澜。走进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五班教室,第一眼便可以看到黑板报上的“群狼精神”:一、坚决吃肉、绝不吃草;二、同进同退、群狼众心;三、充分沟通,绝对服从;四、极富耐心、冷静沉着;五、超强耐力,永不放弃奔跑…… 。29岁的班主任董庆军利用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让班级内的学生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但是,在赞叹和认可声中依然夹杂着反对和质疑。 有人说:“‘狼性管理’充分运用了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 暴。”;有人说:“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会让孩子变得桀骜不驯,很难驾驭”;还有人说:“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管是认可还是反对,赞叹还是质疑,无非都在表达着同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的教育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教育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拿孩子的命运做赌注,也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把孩子的命运当儿戏,但是,很多孩子却成为了父母的试验品和教育的牺牲品。
从“中国狼爸”所采用的“打”的方式到“狼教头”所奉行的“狼群精神”都只不过是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错,只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不但没有坏处,而且对孩子的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我们不能因为有消极的一面存在就一味的否定,也不能断章取义的全盘效仿,更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就因噎废食。否定会让你裹足不前,效仿并不能复制出刘亦婷,因噎废食只能让你更加的迷茫。
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去实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便是外在条件都很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偏差。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的不断发展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等着我们去雕刻的石头。所以,不要因教而施于人,就是不要用同一种方法去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也不要用一种理念去培养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孩子,更不要指望用同一个模子就能制造出人格迥异的孩子。“就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一定要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孩子的自身条件,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有人说:“教育就是法无定法”,教育本身没有固定的方法,有的只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父母自身具备不具备教育的能力。如果父母只是盲目的去效仿,黑白不分的去借鉴,最终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
我在咨询的时候就曾遇到过一位“狼爸”,他的儿子在我看来是很优秀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前五名,并且能说会唱。也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儿子,在这位“狼爸”眼里却一无是处,“不讲卫生,不打扫自己的房间,做事拖拉,不仔细”等等,甚至,连孩子不和他说话都被定义为“没有男孩子的样子”,把“不敢跟人家打架”当做缺点数落孩子。于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足,这位“狼爸”就采用“打”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改过自新”。殊不知,孩子从开始的担心害怕锻炼成了不屈不挠,从开始的忍气吞声变成了奋起反抗。有一次和孩子聊天我问:“假如你爸爸因为喝醉而倒在路上不能回家,你会不会管?”,孩子含着泪说:“我才不会管,死了我都不会管”。
如果错误的理解“狼式教育”就是“打”,只能“打”出两种孩子,一种是:言听计从、没有主见;一种是:一意孤行、思想偏激。我想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
“狼式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卧薪尝胆;能有众狼一心的团队精神;能够不妄自菲薄有自知之明;能够利用有利资源顺水行舟;能在危险的时候不脱离团队同进同退;能够做人表里如一;能根据情况分析利弊知己知彼;能够狼亦钟情达成目标;能够受狼以渔锻炼自己能力;能够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的自由可贵;能够一心一意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一只狼或者一只羊,而是,让孩子具备狼和羊的各种优势;也不是父母扮演狼的角色,孩子扮演羊的角色,玩着狼捉羊的游戏,而是,父母要具备狼的果敢和羊的温柔去培养和呵护孩子,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