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贴近生活 关注时代——军旅画家袁鹏飞水墨画浅析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3/5 21:12:39 

袁鹏飞在调到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之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野战部队的基层干部。一个基层部队的干部,要在高手如林的美术界得到—席之地,是在并不比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块金牌容易。但是2004年10月在杭州世贸中心举办的全国第十届美展中,在全国入围的500幅国画作品中,竟然出现了袁鹏飞名字,他的作品《较量》成为兰州军区惟——件人选的国画作品。

    热爱军营,熟悉官兵,用手里的画笔表现火热的军营生活,这是袁鹏飞不懈的追求。《较量》这幅作品表现的是部队基层官兵在紧张的训练间隙,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景。背景是矗立的大炮,一群生龙活虎的官兵们在大炮前比赛扳手腕。构图不算复杂,作者采用国画传统笔法,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人物。很传神地传达了部队生活中一个经常出现的动人瞬间和官兵之间的战友之情。而他另一幅作品《班长的队伍》,在同年8月人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既第—届全国,中国水墨人物画作品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2008年12月这幅作品又选人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首届院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连队炊事班养猪战士的生活,就题材而言不算新鲜,但由于他很好的发挥了国画艺术的特点,用大写意的手法,将猪群处理成一团旋风似的乌云,而战士的神态活泼,眼神里透露出对自己这支队伍的喜爱,生动风趣,幽默可爱,使这个老题材有了新意。还有表现他陇东家乡的作品《老乡》,农村人物活灵活现,性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



    袁鹏飞已入不惑之年,其创作也渐入佳境。作品正渐渐引起书画界人士的目光。尤其是这两年,作品频频入围国内重大美术展:2003午,他表现抗非典题材的作品《圣洁》,入选由小国文联举办的“永结同心”全国著名书画家特邀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2003年9月,他的作品《延安颂》在纪念毛泽东110诞辰,全国百位知名画家特邀作品展中,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进入了2004年,袁鹏飞的创作激情更加旺盛,4月,表现农村题材的《菜乡情》入选了全国中国画提名展;8月,以邓小平同志为题材的《永久的怀念》,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画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百名艺术家美术作品提名展,其作品并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10月,他的作品《较量》人,选了全国第十届美展;同月,他的小品『千里共婵娟》入选了全国知名画家中国画小品邀清展。



    一个年轻的画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四次人选全国性的美展:可见其作品正日渐成熟,并已有了相当的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吴起大捷》,是他近年来的重要作品,题材重大,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构图复杂。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他特意到陕北吴起体验生活,反复构思、精心创作,用了将近半年多的口引司,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2006年7月9号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毕业歌”晚会上,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对此画进行了现场点评,认为作品“人物众多、气氛活跃、形象刻画准确到位……”节目播出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2007年7月,该作品人选纪念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并在中画美术馆展出。此后他创作的《生死营救》,又参加了全军抗震救灾美术作品展。

    袁鹏飞的画主要以人物画为主,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了他鲜明的特色。从戎多年,军营生活已溶入了血液,这是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长期生活在基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身边的战友给了他启迪。如《班长的队伍》就是他在连队当给养员时,经常看到的炊事班一个养猪战士的生活。他留意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善于捕捉感人的瞬间,因而就有了灵感。《较量》也是他从生活中观察到细节,部队官兵在训练之余经常进行的这种娱乐活动随处可见、他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亡这是他长期 观察生活的必然结果,也是生活给予他这个“有心人”的丰厚馈赠。当然,从生活到 艺术并不会一蹴而就,这里面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正好显示画家高超的感悟力和对艺术的创造力。

    袁鹏飞作品非常重视撷取生活小发生的重大事件,强烈的时代感贯穿始终。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吴起大捷》,表现抗“非典”的《圣洁》,表现抗震救灾内容的《生死营救》,表现庆奥运的《福娃》等。国家发生的大事,袁鹏飞没有置身度外,“文以载道”,他关注这些题材,深刻感受、认真思考,不是客观写实,而尽量做到独辟蹊径,因而使作品具有新鲜感和诗情画意,使普通的生活升华为艺术,表现了一个军旅画家高度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鲜明的个性化是画家追求不:的目标。水墨画是笔墨的艺术,精深的笔墨功夫是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袁鹏飞的画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意境深远,他在吸收传统的同时,注意学习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经常练习写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开拓自己的创作视野,在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方面,兼收并蓄,刻意出新。在色彩的运用,画面基调的渲染,既重视传统,又努力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努力刻画人物的性格,因而使他画小的人物各具神态、生动形象。

    一个画家的成长总是要经过曲折漫长的道路。袁鹏飞出身在甘肃环县一个农民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接触到一本本小人书,那上面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他爱不释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幻想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一个画家。父母对他的志向非常支持,节衣缩食让他在上中学的时候,报名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绘画学习班。三个春夏秋冬,所有的假日,他都在那里度过。县上离家有十几公里路程,为了学画,他就在这条山路上,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回奔波。1983年,他应征入伍,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额济纳旗地区当兵。在紧张的学习、训练之余,一有空就拿着笔练习素描、速写,不断积累素材。“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绘画才能很快在部队有了用武之地,—年后他就被调到了团电影组,又过了两年,他被调到了某集团军电影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绘画。曾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三年,期间就有作品在省级美术机构绘画作品展览中获得过一等奖。2001年,他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受教于刘大为、袁武、任惠中等名家,从此,他的中国画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当然,袁鹏飞毕竟还比较年轻,他的画无沦技巧还是题材,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他是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人,他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相信后面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只已经起飞了的大鹏,一定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