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众多大学生领“恋爱费” 专家称应该自己挣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0/9/1 18:32:51
昨日,洪山区某高校大二学生杨林告诉记者,到校前父母给两份费用,一份生活费,一份是“恋爱经费”。记者发现,“恋爱经费”近年来在武汉高校大学生中悄然兴起。
“暑假时,我随口和父母说了一下我交女朋友的事,没想到他们就记住了,还为我准备了‘恋爱费’。”杨林说,之所以父母这样敏感细心,可能是因为表哥的缘故。表哥上大学时,舅舅一直要他好好学习,不准谈恋爱分心。后来,由于表哥从事的是机械方面的工作,交友范围狭窄,27岁还没交过女朋友,急坏了家里人。
杨林介绍,不少有女朋友的男同学都有“恋爱经费”,仅他们宿舍就有3个。“我家在农村,本来钱就不多,本来不要的,可是父母非要给,还总是劝我对女朋友要大方点,生日节日记得买点礼物。”杨林的舍友汤强说道。
“现在社会上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我儿子学的是纯工科的专业,将来工作圈内女性肯定很少,所以我觉得上大学时能谈就赶紧谈上,免得错过了黄金期,即使为此花点儿钱也高兴。”杨林的父亲说 。据调查,不少外企私企规定同事之间不准谈恋爱,也是父母鼓励大学生子女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还发现,“恋爱经费”不仅男生有,不少女生家长也给。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高级心理咨询师彭璐说,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但是给“恋爱经费”却值得商榷,毕竟孩子谈的是感情不是钱,而且大学生有自食其力的条件,生活费之外的额外费用, 完全可以自己挣。
延伸阅读:家长给大学生发恋爱经费 或因剩男剩女越来越多
“生活费3500元,恋爱费1500元。”昨日下午,洪山区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杨林告诉记者,来学校前父亲给了他两份生活费,其中一份是专门为他谈恋爱准备的。据了解,“恋爱经费”如今在大学生中已不是新鲜词,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主动为孩子准备谈恋爱所需要的花费。
近半大学生有“恋爱经费”
“暑假时我随口和爸妈说了交女朋友的事,没想到他们就为我准备了恋爱专款。”杨林告诉记者,虽然是个意外的惊喜,但也在情理之中。“还不是怕我步表哥的后程。”杨林说,表哥上大学时,由于舅舅一直强调学习很重要,并严禁他恋爱,导致表哥27岁了还没交过女朋友,这才急坏了家里人。“爸妈怕我也碰到这种情况,都举双手赞成我交女朋友。”杨林笑道。
“其实我也不是例外。”据杨林介绍,仅在他们宿舍,有“恋爱经费”的同学就有3个。“我家在农村,本来就没什么钱,可父母非要给,还嘱咐我对女朋友大方点。”杨林的舍友汤强说。
记者随后在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走访获悉,在接受采访的90名学生中,近五成都领到过父母给的恋爱经费,其中男生占大多数。
家长鼓励孩子早谈恋爱
“现在的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早谈恋爱对将来有好处。”杨林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学的是工科,以后工作圈内女性肯定比较少,如果错过了大学这段黄金期,以后的选择面就很窄了,为此也该多花点钱支持他谈恋爱。
对此,不少家长也表示赞同。家住青山的乐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也反对孩子过早恋爱,可朋友的一番话让她改变了想法。“他们都劝我开明点,等毕业时条件好点的女孩儿都有主了,孩子就找不到优质对象了。”听完此话,乐女士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叮嘱他碰到合适的要抓紧交往。同时,乐女士还给儿子的银行卡里多存了2000元钱,作为“活动经费”。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恋爱经费”不仅男生有,不少女生的家长也会在孩子恋爱后提高生活费的标准。“不能让姑娘因为谈恋爱养成乱花别人钱的坏习惯。”武汉工程大学李彤(化名)的父亲说.
恋爱花费多在200元以下
据了解,荆楚网曾就大学生的恋爱花费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过万名学生中,每月200元以下者占33.09%,200-500元 者 占24.30%,500-1000元 者 占12.63%,而1000元以上者占11.33%,没算过的占18.65%。“除了节日和女朋友生日,平时也就吃饭和看电影花销比较大。”中南民族大学大三的学生董平俊告诉记者,由于他和女朋友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需要用钱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相关新闻:大学生谈恋爱一月花8000 能自力更生者不到一成
大学生拍拖一月花8000
作者: 徐静
大学生每月开销差距大
少则两三百 多则上千元
大多被访男生月均花费600~800元
大多被访女生平均花1000~1200元
文/记者徐静 通讯员陈家源
又是一年报考时,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考生正在为报考哪一所大学而发愁。而当这群准大学生真正踏进“象牙塔”,如何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等问题又将接踵而至。大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如何,家长每月又应该给学生多少生活费,围绕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广东多所高校进行了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每月开销差距颇大,少则两三百,多则上千元。
花多少?
最低:一个月不超三百
最高:一个月花了八千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每月消费差距较为悬殊。有的学生月消费两三百元,有的学生则高达几千元。广州大学大三的黄同学是广州本地人,由于基本每个周末都回家,而且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他每月生活费基本可以控制在300元以内。
拍拖后开销翻倍
而同样来自广州大学,大三的蔡同学由于家境较好,再加上目前正处于恋爱期,曾经有一个月的生活费高达8000元。由于父亲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蔡同学一向出手阔绰,被同学公认为典型的“富二代”,自从交上女朋友后,蔡同学的月开销更是翻倍剧增。
“交女朋友的第一个月,我就为她买了一部当时很流行的手机,价值超过4000元”,蔡同学回忆说,那个月自己基本都是在为女朋友花钱,逛街、买衣服、看电影……加上自己的日常消费,一个月下来足足花了8000元,“当时也没感觉花了很多钱,到月底一算才知道原来已经花了那么多”。蔡同学如是说.
自力更生不到一成
相对于这些极端的个案,其他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基本保持在600~1000元左右。“我觉得正常五六百元就够用了”。一名来自广东商学院的大三男生如是说。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被访男生月均花费600~800元,而被访女生的消费水平则相对较高,平均达到1000~1200元。值得一提的是,超过八成的被访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是由父母提供,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生活费来源是兼职和奖学金。
怎么花?
女生:三成买化妆品
男生:吃饭吃了一半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都“花往何处”呢?调查显示,八成的学生认为伙食是主要的经济支出,其次分别为服装、化妆品、娱乐交际、恋爱支出及学习费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小郭最近买了不少日常皮肤护理系列的化妆品,最近皮肤不好的她希望通过化妆品为自己的皮肤美容,“哪有人不爱漂亮的”,小郭说,每月买化妆品的钱大概占到总开支的30%左右。
相对于女生买化妆品的“大手笔”,男生每月的开销就显得实在得多。广州大学的小杨每月消费在800元以上,“吃饭都吃一半了”,小杨说,再加上电话费交通费,基本就没其他额外支出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小陈由于交了女朋友,每月开销不下1500元,小陈说,有时候两个人出去看电影就要一百多元,再加上平时一起吃饭、出去玩,1500元只能说是刚好。
怎么看?
家长不该给太多钱
对于大学生消费差距较为悬殊,大多数同学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支持家长给学生过多的生活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郭俊琼认为学生消费差距大很正常,“有些人家境好,有些人是贫困生”。而广大的陈颖欣认为,花费多的无非就是学生之间聚会,特别是学生组织社团骨干那些,要不就是奢侈品消费大;“花费少的我身边同学也有,他们一般没什么集体活动,只是生活基本消费”,陈颖欣认为,如果大学生现在不具备赚钱的能力,要满足基本生活以外的,就必须得自己想办法赚钱,“我也不赞成家长给太多生活费,满足基本需求就可以,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独立理财的能力”,陈颖欣如是说。
九成学生对理财感兴趣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怡心园》编辑部近期曾对学校学生的理财情况做过调查,了解同学消费的合理性消费。
44.9%学生认为应每月有盈余
调查显示,20.0%的同学非常感兴趣,42.8%的比较感兴趣,27.0%一般,7.0%比较不感兴趣,3.2%非常不感兴趣。总体来说,大约90%的同学对理财是有一定的兴趣的。
理财并非只是富翁、事业有成的人的事情,只要有收入、支出的人都需要学会合理理财,对于经济情况一般或较差的个体来说,理财则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那么,同学们心目中合理的理财状态和结构又是如何呢?调查显示,22.4%的认为只要收支平衡就行;26.9%认为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即可;44.9%认为是要使自己每个月有盈余;5.7%的有其他想法.
近九成学生父母提供经济来源
调查显示,学生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有:父母提供(87.3%),做兼职(7.3%),奖学金(2.0%),勤工助学(0.8%),社会资助(0.8%),其他(1.6%)。可见,绝大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且生活费主要用于伙食。而对自己做兼职赚钱这一问题有9.4%的同学不考虑,怕浪费时间;21.2%的认为无所谓;60.8%的很感兴趣,觉得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8.6%的有其他看法。
月消费清单(单位:元)
广外:小黄
性别:女
伙食:360
手机通讯费:约40~50
交通费,30~50
日常生活用品:可能平均下来每月30
其他的额外开支:100~200
总计:约600
华师:小郭
性别:女
伙食:500
羊城通:50
化妆品:100
其他(零食、日用品等):350
总计:1000
广外:Kitty
性别:女
食饭:413.20
买水果:43.60
电话费:42.00
广州市内交通费:
(出了两次学校,一次地铁,一次公交)23.00,回了一次肇庆家中 46×2=92
日用品:39.00
总计:约652.00
广外:Aaron
性别:男
吃饭:800
电话费:55
交通费(羊城通):80
看电影(和女朋友):100
人情消费(请毕业师兄师姐吃饭):200
其他(陪女朋友逛街、买礼物、水果、零食等):300
总计:1535
相关新闻:大学生恋爱租房屡见不鲜 同居成情感试炼场
邕城大学生热恋租房现象日渐增多 各方看法不一
广西新闻网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蔡欣宁
随着各高校相继开学,广西大学大三学生小林近日搬回学校宿舍居住了。大二整整一个学年,她都和男友在外租房居住。据了解,现在社会上像小林这样的大学生恋爱租房现象已屡见不鲜。发生在出租屋里的青春恋情,都是怎样一番滋味?
现象
与男友同居一年重归单身生活
小林和男友都就读于广西大学。从大一开始,他们就开始经营这份单纯的爱情了。
虽然两人所学专业不同,宿舍也相距甚远,但男友每天都骑车穿过大半个校园,赶来与小林约会。大二的时候,由于难以适应舍友的一些生活习惯,小林不想再住在学校宿舍里,执意要跟男友到外面租房。男友刚开始很犹豫,主要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但小林主动提出,她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兼职,只要生活上节约点,房租等费用问题就解决了。
不久,两人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屋,每月房租250元。为了节省日常开支,两人平常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吃完再一同回到出租屋居住。小屋里有一台电脑,为了省钱,他们没舍得拉网线上网,平时一起看看影碟就算是唯一的消遣了。这样一个月下来,房租加水电费,也就300元左右。
虽说在外租房与男友有了更多私人空间,但很快,小林就发现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两人住在一起之后,生活上的约束少了,作息时间也变得不规律起来,晚上经常熬夜,早上起不来就逃课继续睡懒觉。”小林说,一个学期下来,连她自己也不清楚究竟逃了多少课,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
与男友的关系发生变化后,原本在生活上对自己百般谦让,每次争吵都会主动让步的男友,渐渐地也变得开始有点暴躁起来,开始抱怨小林不讲卫生,不爱收拾房间等。而小林呢,也开始受不了男友经常外出喝酒、花钱请客,让自己一人承担房租的做法。“有一次,他晚上跟同学外出喝酒,直到半夜才回家。一进门我就跟他吵了起来,我们越吵越凶,差点儿没打起来。这之后,类似情况频频发生。”
无数次摩擦之后,男友终于忍不住了,对小林说:“你太娇气了,不是我需要的女人。”小林听后哭天抢地,甚至以死相逼,但仍然无法让男友回心转意。现在,大三新学期开始,小林只好搬回学校,继续自己的单身生活。她说,大二一年的同居生活,让自己失去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大学生们对恋爱租房的看法
赞同
同居是一个情感试炼场
广西大学大二学生小庄认为,共同生活可以增进两人的感情,即使会有摩擦和争吵,但也能让人成长。如果两人真是情到深处,决定共同生活、一起面对柴米油盐,那么同居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因为它可以验证两人是否适合在一起生活,如果不适合,现在分手总比将来离婚要好得多,毕竟有很多问题都是在一起生活后才能显现出来的。同居,可以说是一个情感试炼场。
不赞同
同居让爱情失去新鲜感
广西大学大三学生小朱认为:首先,大学生同居会破坏爱情的美好,天天黏在一起,会让爱情失去新鲜感;其次,与同学接触少了,跟同学的关系就会渐渐疏远,对个人人际关系发展不利,不利于融入大学生活和今后的社会生活;再有就是,大学生的心智都不够成熟,很容易为一些小事争吵。如果总是被生活琐碎问题困扰,对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最后,同居会使经济压力陡然增大,大学生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苦心经营”的爱情很容易被残酷现实击败,双方会为此承受更大打击和痛苦。所以,在个人前途没有确定之前,同居是很不明智的一种行为。
无所谓
不尝试怎能知道结果
广西财经学院学生小黄认为,两个人在一起你情我愿,不经尝试自然不会知道结果。同居的影响因人而异。如果两人性格合得来,一起生活必然可以增进感情。尤其当两人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时,同居更可以起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但如果两人性格合不来,或一方生活比较堕落,住在一起只会使感情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分手。
相关新闻:网友热议:大学生谈恋爱就该被开除
大学生因为谈恋爱而被学校开除——看似有些不可思议的事件却在青岛滨海学院“频发”。这一“极端”做法不仅惹来了争议,近日还为该校惹来了官司,因“交往女孩子”而被开除的陈某某之父一纸诉状把学校告上了法庭。
交往女孩子成“不文明行为”
记者通过当地媒体,获悉事件整个过程。3年前,陈某某以476分的成绩从河南老家考入青岛滨海学院。据陈某某表示,本来他最想上的是英语专业,但因该校当年在河南没有英语专业招生名额,所以只好选择了韩语专业。入校后,他还竞争当上了班长,同时又是入党积极分子,第一学期评语鉴定是“品学兼优”。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的学习成绩落了下来。加上韩语并不是他兴趣所在,于是有老师帮他转到了西语系学英语专业。不过陈某某的宿舍并没有随转班进行调整,这使他信息沟通不畅,造成有时班里的活动、临时改变教室的课程不能及时参加等,并因此陆续受到“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
没想到,去年9月11日,陈父接到学校干事的电话,称学校已正式开除了陈某某的学籍,因为其交往女孩子是“不文明行为”。对此,陈父先是提起行政复议,后又提起了诉讼。“说实话,不是学校把我们逼到绝境,我根本不想走到这一步。”
7人曾因“男女交往”被开除
实际上这样的事件在滨海学院算不上稀奇——早在2007年,该校就查处了11起男女生交往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学生分别因为在操场搂抱、在公寓楼前搂抱、在长廊中互相依偎、在行政楼前坐得很近、女生坐在男生腿上等“问题”被处罚,学院为此还作出了“7人开除学籍、8人留校察看、6人记过处分”的决定。
另据了解,青岛滨海学院是青岛市唯一一所本科民办高校,该校的军事化管理远近闻名,对学生特别是男女生的交往界定尤其严格。记者就此致电校方要求采访时,被值班人员告知:“学校现在放假,领导要到3月9日开学才回来,到时候再来采访吧。”不过根据此前报道,学院方面曾表态:从严治校是校方的一贯作法,每年都会有开除学生的事情发生。学校之所以如此严格管理,是因为一部分学生的举动的确太过分,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如果处罚一个学生可以换回学校的正常秩序,那么校方必须这么做。
相关新闻:高三男生与女同学恋爱被劝退 家长质疑学费未退
因为“谈恋爱”,正读高三的儿子被学校劝退,不得不转入另外一所学校。当家长前往原学校要求退还剩余半年的学费时,却被告知按相关政策不能退费,这让抚宁县的张女士大为不解。
家长:儿子被劝退,学费却不退
张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小浩原本是抚宁一中的自费生,入学时一次性缴纳了3年共1.2万元学费。
2008年10月,一中以小浩在校期间与女同学“谈恋爱”,有搂抱等亲密行为违反校规为由,让家长选择转学或记过处分。虽然对儿子是否“谈恋爱”心中存疑,但由于害怕记过会在儿子的档案里留下不光彩的一笔,张女士给儿子办了转学。
张女士说,儿子高一刚入学时,成绩在班里排在末10名以内,高二之后,成绩慢慢有了起色,一打听才知道,儿子在学校跟一个女同学关系挺好,女同学经常叮嘱他要好好读书。张女士在叮嘱儿子升入大学之前不许谈恋爱之后,也对儿子与同学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行为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也是正常的,两个人关系好也不一定就是谈恋爱。”
由于小浩在抚宁一中只读了两个多月的高三,还有整个下半学年没有在该校读,所以办完转学后,张女士就去找抚宁一中校长,要求退还下半年2000元学费,但遭到拒绝,理由是政策规定,读满2年以上的均不退费。
校方:学生读满2年不退费
昨日下午,记者与抚宁一中的王校长取得联系。对于小浩被劝退一事,王校长表示,学校有规定,在校生严禁谈恋爱,对于有恋爱行为又不听劝告、且情节严重的学生,校方一律实行劝退。劝退是为了给学生留余地,因为开除学籍的话,学生就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了。张女士的儿子小浩肯定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校方才会劝其转学。
至于退学费的问题,王校长告诉记者,根据省教育厅于200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中小学校向转学、退学学生退还学杂费等费用的暂行规定》,学校可以区别不同情况按规定退还学生所缴纳的学杂费等费用,其中像小浩这样一次性缴费的,如果学生在校时间两年及以上的,学校不退还学生所缴学杂费等费用,因此,学校不予退费的做法是合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