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
如何善待幼儿逆反心理
小孩子出现逆反很正常 教育不当反而加剧逆反
学龄前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不良后果: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
所以专家一般建议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完成任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服。
和叛逆孩子较劲绝非良策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一、利用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
宝宝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宝宝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时期。我们可以分析这一时期的特点,利用其有利的一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宝宝的发展。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多,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这是宝宝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在保证安全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为宝宝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买衣服或是吃东西时,都尽量征求宝宝的意见,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最重要是要平等对待宝宝,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情绪需要,从而减少宝宝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实施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包容的教养方式
尊重宝宝的想法和观点,多给宝宝提供倾诉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且在宝宝做错事情或是感到困惑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对宝宝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使宝宝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能够很好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宝宝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成人的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注意为宝宝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可以合理解决问题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十分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
如果宝宝的逆反心理非常严重,那么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例如通过关注别的活动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在情感上表示理解宝宝的做法,但是行为上坚决制止宝宝不合理的做法;或者采用回避或是忽略的做法,对宝宝的纠缠和逆反行为置之不理,使宝宝自己感到自己行为毫无意义,从而消退宝宝的逆反行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