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母亲俱乐部”的中学组QQ群里有高三家长提到孩子的升学问题,引发一众高三家长的共鸣。新学期已过月余,新高三的学生及家长已经早早的开始考虑来年的高考。基于当前高考中激烈的竞争,学习好的学生怕发挥不理想;学习差的学生怕落榜,高中最后一年争分夺秒冲刺的气氛里开始弥漫一种焦躁、压抑的情绪,这种发生在家长与学生身上的“恐高症”现象,严重影响高考前的学习筹备,对此,学生和家长应该适当的排解焦虑情绪。
升学压力催生“恐高症”
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不能避免
刘先生最近发现儿子的脾气变暴躁了。儿子小刘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上的事情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可是,这才刚升高三没几天,刘爸爸就发现小刘有点不对劲了。凌晨两三点,还听到儿子房间有动静。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一提到“高考”或者“分数”,儿子的脸就变了,脾气大得很。
刘先生感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于是,他有意识地减少了孩子学习的时间,每天提早催着孩子去睡觉,还取消了儿子双休日的补习,可是,还是没见儿子开心起来。
“我现在也不想他考多好的学校,多高的分,就希望他能轻松点,不要高考还没考成,心理就先垮了。”陈爸爸不无担忧地说。
其实,小刘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高考恐惧症”现象在每年的高三考生中都会出现。一项针对高三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调查显示:只要上了高三,学生和家长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80%的学生表示,如果模考成绩不理想,肯定会影响心情和学习动力,40%的学生称,因无法忍受家长唠叨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出现了挫败感、自我否认、自我怀疑,甚至想放弃高考等心理反应。
高考恐惧症不光出现在孩子身上,家长焦虑的比例甚至更高。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人不知如何处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90%以上的高三家长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症”。
家长对策:调整期望值,注重教育方式
高三生小瑞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为了帮助她提升成绩,父母为她报了两个辅导班。可是没想到,在学校最近的一次摸底考试中,小瑞的成绩在班上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几名,这让本来就着急的父母产生了急躁情绪。“怎么补习也是无济于事,天生就没有上重点大学的命!”母亲的这番话严重打击了小瑞的自信心。
据了解,进入高考年,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家长们就越容易对较高的分数有一种期待和盼望,产生高于实际情况的期望值。有关心理专家认为,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不现实的目标非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学习动力,反而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心理负担,引起恐惧、抑郁等。家长平时流露出来的焦虑、暴躁的情绪还会对孩子的复习备考产生很大的干扰。
心理咨询师李琦提醒高三家长,不要在备考期间给孩子设立不现实的目标,试图让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飞跃式进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表现,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特长爱好、智力潜能和发展方向都不同,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合理要求,合理期望,鼓励他们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备考。高三家长这段时间还要以孩子自身为参照对象,随时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提升,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了,不要过分苛求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等。
学生对策:把握平常心,合理安排作息
诸多专家认为,在高三的一年中如何调整心理和安排生活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学生们只要遵循以平常心对待的原则,就能够对高考成绩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往往会情绪烦躁,以致于无法专心做好复习工作。其实,学生情绪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复习,还会对信心、自我暗示、生理功能、外部行为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保持比较平静和饱满的情绪,并且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高考复习至关重要。有着多年带高中毕业班经验的严老师认为学生可以运用八种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1.疏泄法。学生可以通过谈话、书写、运动、找模拟物品出气、哭泣等多种形式发泄心中的压抑。2.深呼吸法。学生要学会深呼吸的方法,要缓慢地、有节奏地吸气,使肺部达到饱和,停一两秒钟后再缓慢地、有节奏地呼气。3.平常心法。要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同学在各种考试中的成绩。4.按摩内关穴法。内关穴在右手无名指与掌心连接部当中的位置。5.音乐调整法。听一些轻音乐,会唤起学生的愉快情绪。6.环境熏陶法。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到附近环境优美的地方走走。7.幽默调节法。在心情郁闷时,选择听或看一种最能使自己发笑的幽默作品。8.想象调节法。通过想象过去成功时的情景,或想象美好的自然景色,来唤起积极的情绪。
最近,一些家长在群里晒孩子入学后的作息。大部分的高中家长都表示,孩子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多睡觉,中午有个小午休,虽然看上去比较累,而且开始时孩子的确不是很适应,但几个星期下来已经完全习惯了,作息开始变的规律起来。“从晚上10点多到早上6点半将近八个半小时的睡眠,再加上午休,已经完全足够,这几天孩子已经度过适应期,状态还不错”。有位家长如是说。
事实上,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避免高考准备时期的焦躁情绪大有好处,这就要求高三学生务必做好学习、生活安排。关键在于要有节律,不要轻易打破惯有的生活规律。
双节临近,假期学习与放松要齐头并进
明天将迎来双节期间的第一段假期。很多家长担心,开学一个月,孩子刚刚进入的状态有可能会被破坏,特别是假期分两段,相隔不过一周,很容易让孩子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学习、作息规律受到扰乱。在此,记者提醒各位学生和家长,假期里不管是学习还是放松,都不宜大开大合,最好是延续在校时的学习、作息规律。晚上不要熬夜,早上按照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按时起床,与在校的规律保持一致。此外,要按照正常的时间安排进行复习,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到户外进行爬山、打球等体育锻炼,做到放松和学习齐头并进。
本刊记者 王龙珠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