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飞行员资质造假 必须以终身禁驾严罚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9/25 17:22:07 

飞行员资质造假 必须以终身禁驾严罚

 

伊春空难促成民航安全飞行大整治,发生在本周的后续新闻有两宗:

本周二延安至西安间的支线航班再次发生飞行事故,一架客机从延安机场起飞后仪表显示“左发动机起火”,飞机被迫紧急返航。但时至昨日晚间,该飞机的“左发”究竟有否起火?若没有起火而仪表显示“起火”,问题又出在哪儿?有关方面始终以沉默应对舆论的猜测及不满。

在本周最新召开的全民航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李家祥局长终于在内部讲话中承认,伊春空难与支线航空发展速度过快有关。他说了如下一段颇可玩味的官话:“如何通过这次伊春空难,痛定思痛,适当地控制发展速度,要以质量求平稳的发展。”

就这段话,许多人读来肯定不过瘾。别急,在李讲话之前,就有媒体援引“民航局有关人士”披露的信源,揭露2008年至2009年期间,民航局曾对系统内飞行员资质作过检查,查出200多名飞行员的资质存在造假。这些个“假冒飞行员”,飞行小时造假,飞行经历造假,有些则干脆伪造虚编飞行经历。李家祥这次讲话的一个可取之处是,他也最终承认这些的确都是事实。

读毕以上两宗新闻,笔者想到了本人在伊春空难后先后刊发在本报的三篇评论文章,所幸,被各路媒体所新挖掘出来的素材,正好与三篇拙文所提出的观点和分析依据互相印证。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航空客运大国,若连飞行员都敢“假冒”,那是绝对不可思议的。有人或有公司(航校)敢以身试法,处罚也特简单,本人终身禁驾,所在航空公司或航校计罚分、吃罚单,累积到一定程度立即吊销客运牌照或培训牌照。

但对中国,这些个一本正经的外国航空公司或航校,照样置法律、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于不顾,主动迎合中国飞行学员普遍的造假要求。譬如,美国一家颇具影响的航校就曾给几十名中国飞行学员的飞行时间作“集体造假”,最后回国遭媒体曝光而不得不予以集体清退。

这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飞行员造假”敢从国内造到国外,飞行员玩“过程造假”,飞行学员甚至还没入道就先行玩开了“起点造假”;二是道德自律、法制约束等,无关东方还是西方,上帝还是俗人,在利益诱惑下统统靠不住,真正靠谱的就是终身禁驾、吊销牌照八个字。

以上被查实的200余名“假冒飞行员”中,酿成伊春空难的河南航空的“父亲”——深圳航空一家的“假冒飞行员”就占到了103名。然而,深航照样“正常运行”,所有的“冒牌货”均以补充培训方式考核过关。若不是伊春空难后胡主席、温总理对航空安全大检查作出重要批示,民航尤其是支线航空之乱象被众媒体盯上了,类似早已查实但远未查深查透的飞行员都敢“假冒”的丑闻,势必对千万乘客、亿万民众继续隐瞒下去。放在国外,像深航这般,一家航空公司居然有百余名飞行员系“冒牌货”,早就关门宣告破产了,那百余名“冒牌货”也早被砸了饭碗。可在中国呢……

“飞行员造假”首先是飞行员短缺,航空公司办得太多,乃民航超高速扩张之祸。还有,飞行员是由黄金打造的,培养一个合格的正驾驶,仅飞行时间一项,就必须飞满2750小时,而正驾驶升为机长,还须再熬满6-10年,最少再熬满6年,那些东借西凑几亿元就敢开办航空公司(在中国居然能领到牌照)的中小民营航空企业,面对飞行员入职门槛之高,不造假根本就飞不起来。

单凭一场针对全民航的安全检查及后续的政策监管,绝对化不开中国民航产业六十余年非理性起伏式发展所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包括“飞行员造假”,若真按国外标准撕破脸来查,恐怕就收不了场,导致大量的客机飞不上天。但人们还是一厢情愿地期待,通过这场运动式的安全大整治,民航业完全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超高速扩张能有所放缓……愿上苍保佑尔等乘客安全!(作者系独立财经分析人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