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教育强国的关键不在频换口号

编辑:华南  发布时间:2010/9/28 17:19:47 
教育强国的关键不在频换口号
□黄全愈(旅美教育专家、美国迈阿密大学终身教授)

        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博士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他嘴里说“最快20年”,至于具体多少年?他没说,他倒是说了:慢则50年……
        为什么说需要20年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不少房地产老板搞教育,“大干快上”建学校,即便个把月,也能竖几栋雄伟壮观的大楼,气势怪吓人的。但真办教育,投进去三五年,连个回声都听不到,想抽腿,已成骑虎之势。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育,可能有些夸张,但搞教育的喜欢说“20年”,似乎搞教育至少得20年,不然不算数。就像修铁路,以亿为基数,不然拿不出手。斯坦福的这位校领导以“20年”为计算单位,是信口开河还是有所依据?有趣的是,1976年中美双方的教育考察团互访后,都曾预言:“经过20年的教育,中国的科技将超过美国。”预言大错特错是一回事,为什么也说的是20年?这两个20年是否巧合?
        我们来看看这个20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一共是16年,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大致是20年。
        我曾在某报上接连发过两篇文章《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一流学生从哪里来》。后一篇是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以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前三个“一流”,都可以通过举国的财力倾斜,世界范围的人才招揽于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内办到。但“一流的学生”则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教育抓起,否则北大不可能有一流的生源。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根本不可能在4年内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进而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我们也可以说,前三个“一流”,可以从别处“搬”来。但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打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这个基础是“搬”不来的,每一块“基石”都必须自己去奠定。
        迈阿密大学的足球教练请我帮他在中国招一两个女足运动员。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女足还是10年前那样所向披靡。有两个情况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一是今年中国女足输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世界杯决赛的资格都没有;二是美国女足的人口是500万,中国不到1000人。中国搞的是举国体制,把少数人集中起来苦练;美国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到处都能看到女孩儿踢球。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也用举国体制在100所中学里专门为北大清华培养生源,能否短期内让北大清华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答案是否定的。邓小平早就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女足已败下阵来。同理,素质教育必须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实施。
        至此,我们来琢磨一下,斯坦福大学校长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他所说的“最快需要20年”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现在开始就必须从基础教育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触动形成这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教育,必须继续强力推行新课改,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中国的大学才可能在12年后,获得一流的生源,在20年后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这就是他所谓的“最快20年”。换句话说,真的动了基础教育,就是“20年”,否则就是50年,甚至更长。但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谈何容易!
        真正重视教育才能变“人口”为“人才”
        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没有具体说中国多少年内可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从他们所指出的中国教育的问题来看,他们是认同“最快20年”的说法的。因为,他们所指出的,是钱老的遗恨,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问题。巴西可以很中肯地指出中国足球的问题,因为两者相差太远,不怕你一蹴而就。若然不是数十年的差距,别人恐怕也不会大方地指出我们的教育的问题。正如巴西对阿根廷的足球,绝对守口如瓶一样。但愿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人曾质疑人大社:“素质教育”是否旧话重提?两个星期前,一位叫“李福琼”的29年前的学生给我来信,并附上今年5月初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数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从不同角度指出中国教育的问题的报道。这些问题,不但都是而且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问题。世界名校校长的诤言,震惊国人!
        这位学生在信里说道:“……其实这些顶级大学校长的高见,早在您前几年出版的书中就都指出来了……”国人似乎喜欢换口号,改提法。既想批倒“应试教育”又不愿提“素质教育”。于是又提什么“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说到底就是关于“人”的教育,把“人”育化为人才,完善“人”的人格的教育。
        看看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到极点,“穷”得只剩教育——把“人口”变为“人才”的教育,正是教育使日本崛起成为强国。在西方有人说:未来20年将属于中国或印度。印度和中国谁先崛起?就看谁能在20年内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大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教育是“教”人、“育”人的事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借世界顶尖大学校长的口:实施素质教育最快需要20年,慢则50年。只有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才能把“人口压力”变成“人才资源”,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欧洲有文艺复兴。如果中国来个“教育复兴”,不是搞素质教育,还能是什么?!
        中国的前途在于教育。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因此,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明天。素质教育的起点是人,归宿还是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永恒话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素质教育、真正重视教育才能使中国真正崛起,教育强国不是换几个新鲜的口号就能实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