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上海公办高中国际班今后将不再另行收费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8/25 7:51:06 

     昨天,上海市教委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今后选择国际课程的学生须参加中考并达到相应分数线方可被录取。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为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本市普通高中毕业文凭,本市户籍学生还可在本市参加高考[微博]。

  措施1:教育部门对国际课程实施准入管理

  学校担当管理主体不能仅冠名今年不再新增举办学校

  目前上海市开设各类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已达33所,其中公办高中18所、民办高中15所。公办高中学校中,有15所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3所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占当前上海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近4%。

  然而高中学校所办的国际课程班,基本都是各个区县自己审批,市里没有审批过。记者了解到,沪上学校引进国际课程一般存在着三种途径:一是学校通过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引进;二是通过具有官方背景的教育机构引进;而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取与教育中介机构合作的方式引进课程。

  “今年,除了已经开设国际课程的33所普通高中,本市不会再新增一所学校,已经举办的33所学校,也必须向所在教育局做好登记工作,纳入规范管理。”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说,这次出台的指导文件酝酿已久,既立足当前有序规范推进国际课程的试点,又着眼未来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开放。

  他表示,今后,各区县教育局将对区域内开设国际课程的高中进行合理布局,在试点阶段合理控制参与试点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选择管理和教学力量较强、改革基础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各试点学校必须直接承担国际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学校不得再以出租、出借校舍或以提供冠名、收取管理费等方式与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国际课程合作。学校而非中介机构才是国际课程项目的管理主体。”承担国际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境外教师须符合相关规定。

  措施2:公办高中国际班不得另行收费

  同一学校按相同标准录取收费去功利化促使学校专注教改

  沪上国际课程班大热的背后,不排除来自经济利益的驱动。据记者调查,高中开设国际班每人每学年的收费标准约在7万—9万之间,而这仅仅是学费,不包括教材费、考试、校服等费用。目前,一个开办成熟的高中国际班,招生规模约在2个班60个人,若仅以每人学费8万元计算,一年也能“进账”480万元,学校再与中介进行“分成”,哪怕去除师资费、管理费,一年的收益也很可观。

  “现在一些中介机构专挑示范性高中开设国际班,美其名曰是更好地探索国际课程,其实就是想利用学校的影响力高收费,从中赚钱。所以中介机构纷纷忙着圈地找学校合作,知名高中也纷纷涉足这个领域。”业内人士说。

  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表示,今后普通高中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将按照两种模式进行。第一种模式: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试用的课程方案及教材须经审查,参与的学生为学校正式在校生,不得另行招生。所需成本纳入学校办学经费的成本核算之中,不得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第二种模式: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中外融合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其中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学生须单独编班,即“国际课程班”。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学费,按学校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国际课程最本质的东西,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世界,培养全球意识和竞争力;二是帮助学校真正了解和掌握不同国际课程的精华,并为我所用,使本土课程提高质量、更贴近学生发展需要。取消公办高中的国际班收费,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权益,另一方面学校就不可能从中赢利。去功利化,将促使公办学校真正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开放、深化课程改革的角度去实践探索国际课程。”尹后庆说,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录取,也可以避免出现一校两个分数线、两种收费方式带来的后续矛盾。

  措施3:国际班学生须参加中考并达录取分数线

  非本市户籍,公办高中不得招收,民办可招收但不得超过国际班名额的50%

  一些普通高中在刚开设国际课程班时,因为名气不响,对前来报名的学生几乎“照单全收”。这些学生往往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没有被示范性高中录取,所以退而寻求“出国班”,甚至于还有学生分数在普高录取线以下。试问,这些学生连国内高中都上不了,上了国际课程班,就能进世界名校了吗?虽然这一两年来高中国际课程班的门槛在提高,但如果学校要招,线下生依然可以被录取。

  今后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开办国际课程招收本市生源,都将纳入中招计划。上海市教委昨天表示,由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学生都必须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其中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须达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民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

  公办高中不得招收非本市户籍学生,但民办高中可以拿出一部分计划招收非本市中考考生,招收考生的资格由学校确定,这部分计划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国际课程班当年招生总计划数的50%。

  措施4: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

  国际班学生纳入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可参加国内高考

  目前,在国际课程班就读的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籍,不能获得上海或者外省市统一的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也不能参加国内高考。他们选择国际班,就意味着放弃了国内高考,一旦在出国班读不下去想退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通过招生录取的国际课程班学生学籍纳入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开设国际课程班还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其他引进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必须与本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要求水平相当。学生按照课程方案经过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达到相关课程学习的要求,并通过本市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合格水平者,可获颁本市普通高中毕业文凭(加注“国际课程班”)。学生毕业后符合当年教育部和市教委高考报名条件的还可在本市参加高考。对此,尹后庆解释说,“课程设置权是教育主权的核心体现,设置这些本土课程,是普通高中开展国际课程试点的底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