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残疾大学生渴望没有歧视的招聘会

编辑:刘杰  发布时间:2010/10/12 21:30:48 

9月26日,200位聋哑人参加了第七届聋人专场招聘会

  潮水般的人群,成摞成堆的简历,人声鼎沸的现场……招聘会总是给人留下一种嘈杂混乱的感觉。而前不久在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举行的一场招聘会却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没有印刷精美的简历,没有态度傲慢的招聘代表,也没有彼此间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只有数不清的双手在半空中翻飞比划,一张张纸条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静悄悄地传递,还有一双双渴望自立自强的目光满怀期冀地投向对方。

  当媒体的聚光灯都对准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时,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当中那个特殊的群体——一群渴望就业、渴望独立却因为身体缺陷而陷入困境的残疾大学生。

  故事

  聋哑女孩面包店打工

  9月26日,在第53个国际聋人节来临之际,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市聋人协会举办了第七届聋人专场招聘会。麦当劳、松下电工、欧尚超市等15家用工单位摆摊招聘聋哑人。他们提供了包括办公室票据员、数据库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员、库管员、餐厅服务员、绿化工、消防中控等80余个工作岗位。

  招聘会吸引了近200名聋哑人参加,为了帮助应聘者与用人单位沟通,主办方还专门邀请了聋人学校的老师担任手语翻译。记者看到,虽然这些应聘者不能顺畅地用语言沟通,但是能有这样一个就业的好机会,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大家用手语熟练地比划着,与用人单位聊得很开心,实在“说”不清楚的,他们就用写字的办法沟通。

  去年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的范静刚一进门就看到了正在门口招呼应聘者的工作人员田禾。田禾惊喜地问范静“你也来了?”“是啊,好久不见,想看看有什么适合我的工作没有。”范静吃力地说。当天到场应聘的聋哑人大多数都没有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之下,范静显然要幸运的多。范静在一岁多的时候患支气管炎,在医院治疗时因为注射了过量的药物,丧失了语言功能。正在牙牙学语的女儿永远地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范静的父母打击得几乎精神崩溃。从悲痛当中缓过来之后,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让女儿学会说话。就和电影《漂亮妈妈》里面的巩俐一模一样,范静的妈妈也天天把女儿带在身边,教会她这个念“花”,那个念“树”……十次、二十次、三十次,范静看着妈妈的口型,慢慢地模仿那些发音。有时候为了让她念对一个词,爸爸妈妈要抻着她的舌头和嘴唇逼她说话,说的不对甚至不许她睡觉。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学习,她已经可以慢慢地说话了,虽然发音还是含混不清,与她交流时总是需要请她重复几遍,但是能达到这种水平,范静已经成为很多聋哑朋友羡慕的幸运儿了。

  范静家境贫困,妈妈4年前去世了,爸爸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收入微薄,所以上了大学的范静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自立自强。大学期间,她一直是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

  大三那年,范静找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一家面包店里做面包师。对于这份工作范静非常满意,“时间比较合适”,那时,还背负着学业负担的范静找工作时把工作时间看得最重要,关键是不要和上课时间冲突,至于工资多少、发展前景,她其实没有特别在意。如今看起来当初的选择有些草率,但是这份稀里糊涂找来的工作却恰恰十分适合范静这样的残疾人。在面包房里,每个员工的分工明确,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和面、备料、烤面包,互相的沟通交流不是很多,所以范静的语言缺陷并没有妨碍她的工作。因为残疾人共有的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特点,范静这份工作做得得心应手,成了面包店里最优秀的员工,经理甚至有意提拔她做员工主管。可是已经做了两年半面包师的范静此时却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梦想

  工作具有挑战性

  “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是我依然希望能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也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房,但是那需要一大笔资金,现在我还没有那么多钱,所以还是要先给别人打工,从一点一滴做起。”范静不甘于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但是眼下,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她还是要先从基层员工做起。因为上学时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她一直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做面包师虽然收入还不错,每月能挣1700多元,这比一些刚毕业的身体健康的大学生挣得还多,但是这份工作毕竟只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太多的知识含量,缺乏竞争力和挑战性,长期做下去发展空间也很小。”范静说,虽然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但是她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就降低奋斗目标,她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比正常人更严格。“我在身体上已经比别人落后了,如果在工作上再不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努力,那就只能永远当一个弱者。”

  虽然志向远大,但是这几年由于一直忙于赚钱养家,范静没有顾得上找一份她心目中“具有竞争力和挑战性”的工作。如今,生活条件已经稍有改善的她决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时她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搁置,一些深度的专业知识已经有些遗忘了,再加上自己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她认为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已经不适合自己,所以她打算找一份与计算机相关,但是难度较小、上手容易的工作,比如打字员、文秘、办公室助理等。

  尴尬

  招聘会上被歧视

  范静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能够开口说话,但是语言的障碍还是成为她求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这几年她也参加过不少招聘会,有残疾人专场的,也有大学生专场的,还有综合类的,只有在残疾人专场的招聘会上,他们才不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而在其他招聘会上,她一开口说话,对方就摇头拒绝了。即使是在残疾人招聘会上,她也曾经遇到过不讲信用的招聘单位。“大概只是作秀吧。”范静伤感地说,“我们残疾人的工作机会本来就比正常人少很多,现在我们也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参加一场没有歧视的招聘会。”

  虽然在招聘会上屡屡被歧视,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行业,残疾员工的表现甚至比正常人更出色。北京赢冠义齿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这几年一直都是残疾人招聘会上的招聘大户,也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和北京市残联合作开展了残疾人口腔义齿技工订单式培训,目前已完成两期培训班,学员就业率在80%以上。现在公司已经招聘了60多名聋哑人了,经过培训,40多名合格的学员已经上岗。

  招聘代表告诉记者,口腔义齿加工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低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听力言语残疾人天资聪慧,心灵手巧,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从事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国外,口腔义齿加工已经成为听力语言残疾人从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公司现有的40多名聋哑人虽然听力和语言有障碍,但由于他们能聚精会神,不受外界干扰,工作反而比其他正常员工更加出色。公司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这次又来到残联的招聘会上,希望扩大招聘规模,再招聘一些聋哑人到公司就业。而从事义齿加工的残疾人,半年实习培训期间的月薪就达到1200元,技艺成熟后,月薪可达4000元以上。

  政策

  鼓励招用残疾人

  市残疾人职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社会上对残疾人存在明显的就业歧视,很少有单位愿意招聘残疾员工。但是这些残疾人往往都身残志坚,他们不愿依靠低保、家人养活而生存,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让社会认可他们的价值。就算只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报酬低廉的简单体力劳动,他们也会干得非常开心。

  这几年,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招用残疾人的政策,比如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1.7%的比例,可以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达到这个比例之后,每多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每年给予单位3000元的奖励。尤其是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国家也非常关注,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用人单位每安排一名本市户籍的应届或往届没有就业经历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在计算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时,按照两人的数量计算;对招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于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要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免费就业服务,各区县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为辖区内每一名未就业的残疾人大学生提供至少两次就业机会。

  这些鼓励政策出台以后,用人单位的招聘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这次招聘会的企业就比往年多出不少,而且他们也逐渐转变了对残疾人的偏见,提供的岗位也不再局限于那些保洁、绿化等收入偏低的简单体力劳动,软件工程师、人力资源师等高端岗位也出现在了残疾人的招聘会上。由于采取了“一对一”的帮扶政策,今年毕业的87名残疾人大学生目前已有86名签订了就业协议,仅有的一名未就业残疾人大学生也是因为个人原因始终未能就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