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名校

借船出海拓宽引才思路

编辑:李莉  发布时间:2010/10/14 17:36:46 
 

 928,北京印刷学院聘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义先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此举是学校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而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在聘任仪式结束后,大学生记者团李彦强、马天、高琪在校报主编徐新山带领下对校党委书记郑吉春、组织部部长雷京、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杨义先、执行院长曹鹏和部分教师进行了采访,特编辑于此,供大家学习。

   

借船出海拓宽引才思路

记者: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学院院长在学校尚属首次,您是如何看待这次聘任的?

郑吉春:聘请杨义先教授担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是学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一次全新尝试,此种做法虽在学校尚属首次,但在其他高校已有先例,并且收效明显。

记者:您认为学校应该怎样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

郑吉春:为了切实做好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更好地把高层次人才的个人优势转化成学校的发展优势,我认为要把握三点。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全校上下应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优化人才结构的有效途径,把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二要开阔视野,拓宽引才思路。全校上下要开阔选才视野,既要做好院士、学科带头人等学术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要做好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既要做好印刷、出版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要做好学校基础学科、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把国内高层次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对象,把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引进的开拓对象,为学校开放办学、国际办学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三要优化环境,发挥最大作用。全校上下应把高层次人才的待遇、科研经费等件作为基础,把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模式、项目申报等件作为重点,把解决高层次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作为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的作用,为学校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智力保障。

记者:积极拓宽引才思路,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郑吉春:只要我们能不断坚持广纳贤才的战略思想,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视野,充分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吸引、留住、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学校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有特色传媒类大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记者:对于学校这次聘请您担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您有什么看法和感想?

杨义先:我认为学校这次的聘任意义非凡,同时这次聘任让我感受到了郑吉春书记和曲德森校长等校级领导的博大胸怀和创新思维,感受到了以曹鹏院长为代表的中层干部崇高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了我肩上责任的沉重。我会与信息机电学院的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在短时间内把我们学院推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今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您在担任院长以后,将如何带领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执行好十二五发展规划?

杨义先:在我担任院长之前,以曹鹏院长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已经做了很多科学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将团结所有力量,在专业建设方面,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为试点,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基地建设方面,努力争取成功申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建设方面,集中力量搞好教授团队建设,同时为全体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记者:您准备如何尽快融入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这个集体中?

杨义先:我会以虚心的态度为师生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全体老师的认可,打造开明、开放、务实、创新的学院管理文化,形成人人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奉献之事的良好氛围。我准备组织部分导师,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其名下的研究生集中培养,共同承担大项目,同时帮助并鼓励老师们合作申请北京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重大项目,为我国印刷、出版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想,只要我一心为学院师生服务,就一定能很好地融入到该学院的集体中。

记者:您对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有什么想法?

杨义先:人才队伍建设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难点。首先,通过通过整合、优化、内涵建设、良性竞争、开放办学、外向型发展的思路,淡化专业边界,强调岗位职责。其次,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特色发展,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打造更好的条件平台,帮助这些老师把握方向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开展持续、稳定、专一的研究,做出标志性、高水平成果。同时为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其能安心干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资源共享攀登新峰

记者:聘任杨义先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是您率先提出的,您认为这有何意义?

曹鹏:聘任国内著名专家做二级学院院长,由学校的教授任执行院长,这种做法在国内一些高校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一举措的确是我主动提出的。但是促成这件事,使之变成现实,却是学校领导及学校人事处、组织部领导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这一举措,我认为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发展好人事关系,利用好很多不隶属学校的优秀人才;二是借船出海,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强势拉动,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注意力放在岗位职责上来,更好地为学校的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作为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您对杨义先教授今后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曹鹏:我和杨院长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已做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和沟通,并达成了共识。我对杨院长今后工作有五点建议:一是希望他发挥在学科专业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尽快应用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中来;二是希望他将他所拥有的丰富地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术资源等无界限地与印刷学院共享,实现他的跨机构发展战略;三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校内学科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引进高水平优秀人才;四是打好内容为王这张牌,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领域把内容做足、做实;五是始终心系集体、心系全体师生,使事业发展,使师生受益。

记者:两位院长的工作相辅相成,那么您又将如何帮助杨义先教授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呢?

曹鹏:我与杨义先院长对如何做好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很多想法都一致。在工作环境方面,各位校领导和人事处领导已经考虑的非常周到了,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是帮助杨义先院长找准工作的着手点,虽然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较为详细、可行的方案,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二是努力做好杨义先院长的助手、推手,积极提供相关信息,沟通情况,做好决策,并竭尽全力付诸实施;三是帮助杨义先院长尽快熟悉广大师生,找准制约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采取可行的办法,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的推动整个事业的发展,尽早给予解决。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记者:您对学校聘请杨义先教授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的举措怎么看?

雷京:此举是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举措,也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新突破。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领军人物又是重中之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的不仅仅是杨义先教授给学校带来的更高的发展平台。这股清新之风给干部人事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记者:您认为学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面还需做哪些工作?

雷京: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引领广大干部、教师解放思想,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认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要从体制入手,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保驾护航,使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有资源、工作有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形成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整体,全面落实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

 

把握时机推动发展

杨树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副主任、副教授,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

我认为聘任杨义先教授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是学校的一次重要举措,对于解决大学教授们现存的困境以及推动学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我非常认同杨义先教授在聘任仪式上所陈述的观点,并期待与他的合作。我相信在教授的领导下,老师们一定能够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最大。

康丽华,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

从聘任仪式上杨义先教授的表态和讲话可以看出他是个很负责任的人。无论是曹鹏院长还是杨义先教授都没有顾及私利,我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共同推动学院的发展,相信学院能够以此为契机,走上新的台阶。同时,我也期待学校有更多的机会敞开大门,与外界进行交流。对于其他学院来说,这次的聘任是个借鉴,相信更多的学院能够捕捉到恰当时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王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

在聘任仪式听杨义先教授讲的那些诚恳的话语,使我期待同他一起工作。如果杨义先教授组织科研团队,我一定会积极响应。希望杨义先教授在学校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为学院及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