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省教育部门下发“五严”减负令,严格禁止学校强制学生在校晚自习。新学期以来,“五严”禁令高压态势没有松懈。而记者了解到,为了尽量利用学生在校时间,部分学校开始流行“午自习”。对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一些学校表示无奈。
学校代伙原为“午自习”
胡小伟(化名)是市区某中学初三学生,从家到学校骑车只要10分钟。初一、初二时每天中午都是回家吃饭。新学期开学后,他再也没回家吃过午饭。“虽然家不远,但是中午我还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里代伙。”
“孩子中午呆在学校里也挺好,把中午时间利用起来,我们做家长的很支持。”昨天,胡小伟的爸爸告诉记者,让孩子中午在学校代伙是班主任征求他的意见后决定的。“虽然是征求意见,但学生基本上都在学校吃午饭了。”昨天,胡小伟的班主任老师说。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介绍,新学期以后,学校开始实施“午自习”。所谓“午自习”,即学生中午到学校食堂吃饭后即全部进班自习,一般从12点开始一直到下午2点第一节课开始前,时间大概两个小时。自习期间主要进行疑难解答,个别班级学科教师甚至进行学科讲授。
记者近期走访学校时发现,类似“午自习”这样的做法,正在一些学校悄然流行。学校一般要求学生无论家庭远近,中午一概在校吃饭,吃完饭后有的安排半小时休息时间,有的不安排,直接进行班级自习。而教师一般要求上班监督辅导学生。也有一些学校并未要求,但走读生大多主动提前到校与代伙生一起在校自习。
学生出现“5+2=0”现象
“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是在打‘五严’禁令的擦边球,但在当前的考试评价机制前,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昨天,一所中学教务组负责人无奈地说,客观上,“五严”教育新政后,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水。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如果算上过去都要上课的晚自习以及周末,目前学生在校时间一般要比过去少1/5。“明显感觉课时不够,开学前排课时,老师经常要抢课时。”一位中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一些老师也反映出现了“5+2=0”的现象。“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校学习,周末2天全放在家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周末作业质量很低,5天在校学习的东西全还给了老师。”一位高中校长感叹。
更重要的是,中考、高考的压力还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今年高考数学试卷难得出奇,让我们压力更大。”一位高中数学教师说。
“午自习”打了擦边球
“省教育厅的‘五严’只是要求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而学校午自习,不违反规定。”昨天,一位教育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些学校三令五申要求教师“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学生学习习惯、课堂效率并非短时间内就能提高。一些教师只能继续依赖“加班加点”,这也是催生“午自习”的原因。
“在这些偷偷摸摸的举动背后,更值得玩味的是学校和老师以及家长的无奈心情。”昨天,这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教育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出现的一些打禁令“擦边球”的行为,均是学校无奈之举。
采访中,也有教育人士认为,减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许这些行为近几年内还有市场,但是数年后,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终究是根本。”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也开始采用“家校联系本”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强调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对于那些学生家长而言显得太漫长。”一位教师说。
“单一的评价机制——高考,一日不改革,减负就很难真正实施。”这位教育资深人士感叹。 记者 杨婉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