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0-04-26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
| 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前昨两日,上海交大、华师大、复旦、同济等本市多所高校举行招生咨询活动,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咨询现场,“能不能进”、“出来干啥”问得最多,“学些什么”、“师资如何”关注寥寥。 一“进”一“出”成热门 昨天的复旦大学咨询会现场每个咨询台前,家长们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们大概几分能进?”“出来就业形势怎么样?”等问题。 专家指出,家长关注学生能否考上和将来的就业发展,无可厚非。但分数线校方往往只能给出一个参考的范围,至于今后的就业是否方便,更是难以给出确定答案。大学求学的核心不在一“进”一“出”,而是学业本身,学生未来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学校师资、软硬件环境等才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家长考生对此关注寥寥。复旦大学此次招生咨询会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参观环节,但真正走进实验室的咨询者并不多。 未获加分压力大 “现在好学校的‘裸考’名额只有那么一点,压力很大。”儿子在延安中学念高三的邵女士看着手中的大学招生计划资料,连连摇头。“裸考”指的是考生没有获得高校招生优惠政策获各类加分、仅凭“光秃秃”的高考成绩进大学。目前,日益减少的“裸考”名额,已成许多考生、家长的心头重压。 数据显示,复旦大学今年计划在沪招生近1000名,其中“裸考”计划仅为270名。上海交大今年在沪招生总人数为1200人,其中裸考计划为368人。同济大学今年计划中的“裸考”名额也仅有460余人。 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小刘用分数来打比方:如果说考生总数是分母,招生计划是分子,种种自主选拔、优惠政策占了位置以后,分子值比原来的一半还少,分母值却只少了个零头。 对此说法,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丁光宏认为不足为虑。他解释,获得复旦自主选拔等优惠政策的考生,绝大多数本身就有“裸考”进复旦的实力,他们占据部分招生计划,事实上并未减低其他考生的考进学校的概率。 |
|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