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名校

百所高校“联盟”共建绿色节能校园

编辑:历历  发布时间:2010/10/20 20:17:14 

编者按:1015日—17日,“2010年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工作交流会”将在重庆市举办。届时还将召开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标志着节能联盟各项工作将全面启动。

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以“倡导节能新理念、创新节能新技术、推行节能新产品、建设绿色节能校园”为宗旨,将在全国高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致力于推动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的建设,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中推行低碳生活。

  

新闻背景

 

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工作交流会将举办

高校节能联盟全面启动“校园低碳行动”

本报讯(记者  赵翩翩)1015日—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主办,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承办的 2010年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工作交流会”将在重庆市举办。

据悉,此次会议是在国家节能中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处的指导下举办,旨在推动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帮助高校全面了解国家相关部委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校园低碳行动的开展和绿色校园建设规划的研制,为高校提供节能技改解决方案和多元化资金解决方案。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届时节能联盟各项工作将全面启动。

据介绍,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国家节能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于6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节能攻坚 高校行动”启动仪式,并成立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

作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的推动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及各大高校共同发起的高校节能平台,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致力于推动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的建设,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中推行低碳生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积极参与,作为高校节能联盟的首批发起院校,构成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坚实基础。

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以“倡导节能新理念、创新节能新技术、推行节能新产品、建设绿色节能校园”为宗旨,将在全国高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参与高校在本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团队;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

918日,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组织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秘书长黎玖高出席了会议。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筹备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高等院校节能工作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更要主动走在社会前列,加快自主研发新技术,努力降低能耗。目前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带领一批在节能领域成绩突出、影响显著的先进院校,开展节能工作的交流和研讨,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培训节能专业人才。

为积极推进高校节能工作,建设节能校园和绿色大学,进一步加强节能联盟的建设,联盟还将制定中长期规划。据介绍,2010年联盟将健全组织机构,并加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组织)、节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高校节能工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联盟还将举办“绿色节能科研成果转让与节能技术产品高校巡展”活动,大力开展以绿色节能为主的技术创新,为高校绿色节能科技成果转让和绿色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校园搭建平台。同时,还将召开绿色节能科研成果转化洽谈会,推动学术成果的研发与产业的结合,谋求校企共同发展。此外,联盟还将选择和鼓励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进入高校,力争在20116月前在全国选择30所高校进行试点,之后在全国推广。

如今,高校正在成为节能减排攻坚战的一支生力军。按照规划,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以高校这一庞大且特殊的社会群体为点,来带动整个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并激发国内民众将节能减排的意识转化为节能行动。

 

区域经验

                  北京市

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节能减排”行动

2009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三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落实规划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协调,圆满地完成了“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规划所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学校建设,一些活动成为工作中的亮点,为进一步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题培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节约意识和能力。20095月、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分别为北京市100余名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1000余名中小幼的校(园)长、后勤管理骨干进行了3场节约型学校建设专题培训,使得教育系统相关人员对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状况、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各类学校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为了系统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着手编写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指南系列丛书之一:《节约型学校建设策略》,为学校具体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加强合作,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活动。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2009年度“留住一桶水”项目,北京市14个区县30所中学参与。在节水专家的指导下,学生成功地提出了涉及社区节水、社区雨水收集利用、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水环境改善等节水方案。利用暑假时间,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付诸实践,预计年节水量31万吨。

各具特色,高校校园节约工作效果显著。北京各高校对节水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强,节约资源工作日益深化,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院校筹备成立能源管理中心,在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及指标量化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对56所院校的统计,2009年在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共投入经费178508100元,与2008年的90482400元相比,有大幅增长。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八所高校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授予的“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069月制定并向各级各类学校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教育系统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各高校按照上海市教委统一部署,从创建“节约型校园”和“节水型学校(校区)”工作着手,把节能工作同提升办学管理水平相统一,与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实践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技术节能,加强对师生的节能宣传教育,节能工作全面展开。

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高校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中长期规划,在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积极落实执行。例如同济大学等高校成立了校长总负责的节能委员会,统筹整合校内资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用能单位计量管理,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加强投入,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各项设施改造。各高校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全市公办高校节水器具改造已达95%以上;科学节水管理方法得到普及,完成水平衡测试的高校已达28所,占上海市公办高校的90%。如同济大学的地源新风、冰蓄冷技术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的热泵空调,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上海体育学院的浴室太阳能利用、油锅炉改造,上海大学的远程载波抄表系统等节能新技术、管理新方法的运用等,对上海市高校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形成合力,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加强节约管理。上海各高校在各项办学活动中坚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追求不必要的高标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各高校都大力加强对公共场所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制定节能文明公约,杜绝各种资源的浪费现象。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了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节能督察队,对全校办公、生活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督促涉及的部门予以改正,为上海市高校组建以师生志愿者为主力军的节能督察队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学校行动

 

浙江大学

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规划建设、机制完善、设施改造、营运管理等方面,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08年,浙江大学被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2所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示范高校之一。2009年,学校被中国高教后勤协会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被住建部列为“校园建筑节能信息化示范”单位。

重点投入,适度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浙江大学重点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老校区供电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将变配电设备新建扩容改造,安装节能型变压器。学校采取合理匹配表计、水平衡测试分析、修复漏点、更换陈旧管线设施等具体措施,对老校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

通过安装远红外智能控制开关和教室空调节能器节约公共教室用电;在公共照明线路安装节电器;开展路灯节电改造。借助“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采购更换2U节能灯2万支,T5荧光灯3000套,每年可减少公共场所和学生公寓照明用电约60万度。

创新手段,推进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浙江大学依托校园一卡通付费结算平台,完成了五校区所有学生浴室和开水供应点的智能IC卡终端付费系统改造。建成用水远程监测与水平衡智能分析系统,实现校园用水的智能化管理。学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不同类别校园建筑的用能在线监测、统计、分析,为开展校园建筑能效公示、能源审计提供在线数据。

此外,浙江大学在节约型校园日常管理、新校区绿色建筑规划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江南大学

以“绿色教育” 实现绿色科技创新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江南大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进行绿色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在节能减排、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示范性学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等称号。

技改创新,智慧监管。在江南大学,校园里常见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再无踪迹。这得益于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一套“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平台,有效破解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难题。平台借助布设在校园内的近2万个各类传感监控点,实现对能源使用、给水管网、路灯、安防和交通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实时管理,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

2008年,在新校区总人数翻一番,空调数量增长4.5倍、设备总值增长1.5倍的情况下,校区水电总支出同比下降230多万元。

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江南大学充分发挥轻工特色学科优势,在环境污染控治、清洁生产新技术、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学校承担的“谷氨酸发酵高产菌种选育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等多个与绿色生产相关的“863计划”项目和省部级课题,以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实现了与重点生产企业强强联合,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工业原料、水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生物工业龙头企业。

 

东北农业大学

以精细化管理 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

东北农业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科技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先导,以节能节水工作为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努力建设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高校。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获得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的“十大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的高等院校。

见微知著,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东北农业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5万余人,针对能源消耗大的问题,学校形成了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五个一”节约活动,成效显著。

“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升油、节约每一粒饭、节约每一张纸。”学校为学生学习场所照明灯上加装了“远程红外线节电感应装置”,有效避免了“长明灯”现象。提倡轻车简从,加强车辆编制证管理,提倡纸张按需取用、重复和双面利用,实现了全校办公自动化,在细微处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与时俱进,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东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通过QQ信息平台收集节能减排意见;通过使用“校园一卡通”,实现了食堂用餐、人员和车辆进出的智能管理;通过搭建基于GIS的校园能源实时监测管理平台,加强了楼层照明设备管理;通过运用网络对账、物的动态管理,从整体上改善了资产管理状况,降低了能耗。

 

相关链接

 

“十百千万工程”

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在全国高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参与高校在本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团队;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

十项校园节能项目

十项校园节能项目,即为联盟高校积极在本校开展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十项节能项目工程,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本校节能目标,推进整个高校和全国节能目标的完成。

十项校园节能项目,包括建筑节能项目、节电项目、节水项目、供热节能项目、绿色照明项目、新能源产品和技术项目、绿色采购、大学生生活节能、校园节能管理文化项目、综合节能项目。 

百所节能示范高校

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即为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在联盟高校中推荐产生100所节能工作成绩优秀、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高等院校,成为全国高校节能示范性领军学校。

千个大学生节能团队

千个大学生节能团队,即是高校节能联盟秉承教育传播理念,认为高校大学生是节能减排理念的重要传播群体,是节能减排的生力军,是掀起民间节能热潮的强大力量;节能联盟将积极依靠教育部、团中央等组织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国高校组织一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并通过他们的努力,推动高校和社会节能减排。 

万名节能管理员培训

万名节能管理人员培训,即是高校节能联盟为实现高校节能目标,计划对高校的能源管理人员,包括学校节能领导小组成员、节能办公室成员、院系及职能部门节能管理人员等,进行校园能源管理体系、规划、制度文件、能源统计审计以及校园节能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对合格人员颁发国家承认的能源管理师职业证书。通过大规模培训高校节能管理人员,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能源管理队伍,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