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一些教育讨论版上发现,沈阳市民对孩子一对一辅导问题的讨论热烈。有家长认为,一对一辅导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对自己的孩子学习帮助很大。而有的人则认为,一对一辅导是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孩子在学校正常学习下没必要再去白花钱找罪受。那么,一对一辅导真的和学校教育没法兼容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这种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呢?
一对一辅导更有针对性、个性化
针对许多家长的疑问,天材教育教研专家陆老师指出,一对一课外辅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教,一对一辅导模式能够查漏补缺,确保孩子优势的最大化。传统的大班教学往往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性,而一对一辅导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从学习策略、学习心态和学习模式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全面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按照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施具体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学习习惯,稳固提升学科知识,而且能树立自信,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哪些学生需要一对一辅导?
陆老师分析了当前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适合一对一辅导的学生类型:首先陆老师将这类学生总结为“不自觉”型,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入。如果采用集体面授或者大班授课,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注意力没有在他们身上而“随波逐流”。
再者,一些学生属于“薄弱”型的,这类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薄弱型的,之前在低年级时的优等生,但随着升入重点学校之后,课业负担加重,面对高手云集的竞争环境,竞争压力加大而且老师讲课节奏偏快,原有优势心态失衡,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就着急,越着急越听不好课,成绩就越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学习,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会因学习压力过大引起自卑、心理扭曲等问题;另一类则是学习基础薄弱型的,这些学生本来基础就差,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和选择没有自信,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则有可能使其完全失去学习的动力,破罐破摔。
最后一类学生属于“欠债太多”型的,这类学生往往在学校里很难跟上正常的复习进度,在学校学习中有被老师“拖着走”的痛苦和无奈。这类学生中包括一类特殊的考生——艺术生。这类考生平时精力更多地放在艺术专业课程上,因而耽误了文化课学习,一般文化课底子薄,没有完整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系统的复习。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一对一”教学。如果孩子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很好,就没有必要把课余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但是,如果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信心不足或者某些科目或章节欠账太多,可以选择“一对一”教学,由老师给学生“开小灶”,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方式与学校教育并不冲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为孩子的良好发展共同努力。
学习辅导与心理沟通双管齐下
针对上述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陆老师根据多年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出了学习提高与心理沟通同时进行的辅导建议,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专业的个性化学习测评、诊断,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各方面因素。依据学生的测评和诊断报告,专业的教育团队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性格特点及学习习惯量身定做最适合学生个人的辅导方案,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快速提高学生成绩。
在进行学习辅导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沟通和引导。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基础薄弱或者参加艺术考试而跟不上大班老师授课的进度,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消极学习的情绪。学校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关心和有效引导。这就需要具有专业心理辅导经验的一线老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要与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谈心,让他们说出心理的顾虑,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
陆老师说,中考一模和高三学生的二模考试即将来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次模拟考试的考试难度将高于高考的难度,但成绩却与最终的高考成绩相差不大,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迅速高效提升学习成绩。所以高三学生应该认真对待,以备战高考的态度来对待此次考试,从心态调整到做题的技巧,都应该做到耐心、细致,做到有的放矢,正确制定冲刺计划,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