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市场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天下。作为暑期市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海外游学从无到有,并逐渐受到家长及学生追捧而异常火爆。
记者从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等渠道采访发现,近几年,海外游学市场的出游人数,每年都会出现成倍的增长。目前其价格动辄几万元,内容上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而家长和学生对于游学目的不明确,也使海外游学负面评价变多。
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家长改变“盲游”的意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管理细则,规范游学市场。
事件高中生参加游学花近4万“开眼界”
“英美旅行+口语学习+国际交友,澳际游学超值留学体验”“跟留学专家游海外名胜,访世界名校,地道语境,异国文化,学外语游天下”“全球领先游学专家,42所语言学校圆你游学梦”……曾几何时,对很多孩子来说,参加寒、暑假的夏令营、冬令营还是奢侈品,而如今出国游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早在4月份就已经报名暑期去澳洲读语言课了,身边的同学也陆陆续续都开始规划暑期去哪个国家了。”北京某重点高中学生柳絮向记者透露,今年他们学校组织了4条修学游线路,每条线路二三十人,在四五月份就报满了,一共有100多人出去。
与近年来出境游价格越来越亲民不同,海外游学线路的价格普遍较高,但学生和家长并未因此而减少对海外游学的热情。打开新东方教育在线的网页,可以找到百余种海外游学的项目,价格从2万多元到4万多元不等。
今年读高二的柳絮已经参加过两次海外游学团:初中毕业那年去了新加坡,高一又去了美国。柳絮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去新加坡时花了近1万元,去美国花了3万多元,今年赴澳洲的游学团的价格要将近4万元。
“现在的家长,谁不愿意花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开阔一下眼界呢?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游学团,每次都有100多个孩子报名参加。”柳妈妈告诉记者,尤其是那些打算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更是想借游学的机会让孩子先出去了解一下国外的环境和氛围,“这样以后去了才不会陌生。”
市场游学需求年增四成部分产品已售罄
事实上,海外游学市场并不是近几年才红火起来的。数据显示,海外游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自2005年起,海外游学市场以每年40%~50%的速度暴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都是海外游学的热门目的地。
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2012年,中国赴南加州游学的人数约15万,比2011年增长50%。而由于中国游学人数激增,每年暑期,加拿大发放签证的时间都在成倍延长。英孚教育一项调查显示,18.2%的被调查者曾参加过海外游学,北京、上海和广东参加游学的人数最多,一线城市的游学率达25%。
对于海外游学市场的火爆,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海外游学有助于青少年扩宽眼界,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新环境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为海外游学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中国海外游学的市场前景,薛胜文持乐观态度。“由于欧美经济低迷以及人民币升值,欧美等国都希望开发新兴国家市场,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而我国的游学需求极大,这为海外游学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
虽然去年暑期韩亚航空空难事件使家长担忧海外游学的安全问题,但海外游学的热度却并未减退。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由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知名学府比较多,今年众信旅游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学产品早已售罄。
追访
游学划不划算
家长各有看法
记者观察到,社会上围绕游学的热议已经出现了很久,无非是“寓学于游”还是“寓游于学”的内容主次之争。但实际上,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动辄几万元的不菲费用才是人们判断境外游学“值不值”的重点。
“其实我也明白,就靠游学这短短两周的时间,肯定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一看花了那么多钱,还是觉得有些划不来。”家长李先生表示,单看游学的行程安排,就知道不太可能学到什么东西,“但孩子的同学都去,我们当家长的也不好拒绝。”
“游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长长见识,锻炼一下自理能力。”相比李先生,家长潘先生对游学的态度十分“开明”。他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就很不自信,“初三暑假时曾让她参加了一个海外游学夏令营,女儿英语口语较好,一路都被同学们拉着当翻译,于是逐渐建立了自信,变得开朗起来。”
“盲游”意识待变按需选择产品
“商家逐利,家长和学生盲目游学,这是导致当前游学市场负面评价较多的原因。”曾从事国际游学项目多年的夏天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对游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诉求。
“现阶段国内的游学产品十分单一,一般都是2周或3周左右的行程。”在法国巴黎从事旅行和游学工作的蔡先生说,国内游学的概念和欧美有非常大的差异,欧美有近百年游学发展史,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需求推出游学产品。
蔡先生建议,“在下决定前要搞清楚自己需不需要游学,游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盲游。消费者的意识成熟比游学市场的规范化还要重要。”
业内
缺乏管理细则
市场亟待规范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游学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出境游利润丰厚,每年学生假期到来之前,凡是和出国旅游沾点儿边的旅游部门,都会借机推出各种名目的游学项目,以吸引学校、家长参与,致使游学市场乱象层出。
有不少旅游机构趁机吸金,短短十几天行程,报价每人基本在3万元以上;有的学校接受回扣,出现“教师出游、学生埋单”违纪现象;还有的学生甚至会组织学生到国外赌城游玩等。另外,有不少旅游机构不与学生和家长签订正规旅游合同,导致发生事故时学生索赔受损。
一名教育界人士表示,中小学生的游学必须以学为主。但是与国外成熟的游学市场相比,中国的游学队伍在逐年增加,游学市场却还处在起步阶段,且相应法规和监管都不完善。他认为,国家旅游局应该制定出国游学管理细则,提高海外游学机构的准入门槛。
“应将海外游学(或夏令营)经营权纳入政府行政许可范围,并颁发资质许可认证,未经许可的不得经营。”上述人士表示,应立法明确海外游学机构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承担的义务和相应赔偿责任,并且游学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由双方签注(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示范性合同文本)。
“可参考《旅行社条例》相关条文,规定凡经营海外游学机构者,须缴纳保证金至相关部门,用于先行支付游学参与者在旅行中受到损失时的赔付。”该人士说道。(文/记者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