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400名高中校长聚首北京研讨高中特色办学

编辑:安拉  发布时间:2010/11/4 9:47:11 

编者按:

高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除了让学生升学和升入更好的大学,这个问题难以引发更多的想象。然而,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高中教育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关键阶段。如果高中教育的目标只有升学一途,那么就会让学生在无形中失去更多成长的可能。在以个性和特色为价值取向的时代,高中教育如何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如何满足人才成长对素质的多元需求?中央教科所日前举办“中美高中特色教育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400名教育学者和高中校长就如何发展有特色、高质量的高中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特色办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内涵的发展,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以局部代整体,实现整体优化而逐步所形成的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貌。”

“特色高中是指在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整体性或全局性的,比较稳定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具有特殊成就和育人效果的高中学校。”

  ……

在日前结束的“中美高中特色教育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近400名教育学者和高中校长就如何发展有特色、高质量的高中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他们的特色办学实践正在改变我国高中“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让“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理念成为更多学校的发展思路。

特色教育势在必行,多样化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有了特色就可以供别人选择,核心价值是满足选择基本需求,而附加价值是提供更高层次选择的,也就是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200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起“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专题调研,对全国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调查。调研发现,我国高中教育在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之后,出现了日趋明显的教育内容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办学缺乏特色等问题。而另一方面,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要求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这些都要求学校教育能够突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之需。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教授为与会的校长们分析了高中教育“同质化”问题:一是人才类别的多样化与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矛盾。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就对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二是人的个性化发展与学校发展同质化的矛盾。工业化社会的标准化人才观与信息化时代的个性化人才观发生冲突,学校要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都能受到应有的教育,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为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学校竞争的激烈化与办学人员惯性化的矛盾。长期形成的办学模式是在陈旧教育观念支配下形成的融课程、教学、评价和选拔为一体的完善体系,这种体系的惯性使教育工作者容易墨守成规,产生守旧的惰性。突破原有的单一模式,形成学校特色,有助于激发学校的活力,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而学校的价值追求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是所有学校的共性,也是社会接受学校的基础;一类是学校的附加价值,即每一所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社会选择学校的前提。”陶西平用一个巧妙的比喻阐释自己的观点:所有饭菜的核心价值都是营养和卫生,但有的人愿意吃川菜,有的人愿意吃鲁菜,有的人愿意吃粤菜,就是因为这些菜的附加价值不一样,因而各有特色。有了特色就可以供别人选择,核心价值是满足选择基本需求,而附加价值是提供更高层次选择的,也就是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特色教育实际上就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为学校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的需求是特色的和多元的,因此需要教育也是有特色的和多元的,它充分体现了教育为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服务,并引领社会的发展。”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轮值主席张梧华先生认为,教育是个非商业化的社会生产活动,它生产的“产品”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人才,其中有“普通产品”,即形成这个社会的芸芸众生;也有“高端产品”,即社会精英人才。他提出“教育生产链”的概念,即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这一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这条生产链中,上游为下游负责,后一工序检验前一工序,而特色教育就相当于生产链中的一道工艺或工序,即“特色工艺”或“特色工序”。高中特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学术水平,批判和创新能力,领袖能力,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目标、能力和动力”。

此外,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而特色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能够凝聚学校内部力量,引导学校发展方向,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从而逐步形成学校的相对优势。

特色办学殊途同归,每一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卓越领域

特色办学就是让学校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

尽管与会校长们对特色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但他们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即通过改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曾在题为《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的演讲中说:“推动所有学校专业化,让学校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到2012年,希望有一半学校能实现某一领域的卓越。”陶西平认为,特色办学就是让学校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积累,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高中校长,既有来自百年名校,也有来自新建学校;既有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来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他们的交流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高中特色办学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特长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校长李春娥的逻辑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为此,学校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标准的“弹性”上下功夫,对常规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进行合理的改编、扩充、整合、拓展等,使符合教的课程走向符合学的课程。同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包括必修校本课程,如素描、色彩、速写、设计等;选修校本课程,如雕塑、陶艺、艺术鉴赏、影视欣赏、书法、民间美术、美术史论、动漫设计等13个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师工作室;实践类课程如春秋野外采风写生、社会公益活动、个人班级、年级专题画展等。这三类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与舞台。

“小班授课、多套教材以及听说领先,读写译演辩跟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鲜活的课堂和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学习环境,把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保证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校长孔义川介绍说,他们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听说领先,读写译演辩跟进”,做到了“教学语言情景化,教学过程游戏化,教学板块媒体化”。同时,学校推出“小班化”教学模式,将一个教学班拆分成两个小班,每班的学生数量从50名减少到25名,让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比大班教学的学生增加了一倍。

兰州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发明课”促进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明课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专题讲座和师生互动研讨的形式实施教学。副校长张成烈说:“任课教师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借助学科知识的迁移,通过问答、交谈、讨论给学生以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启迪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引发奇思妙想的火花。”开课几年,兰大附中共有30余项学生科技发明获国家专利,最高专利金额50余万元。

“学案式导学模式”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特色。校长朱建民说:“学校以学案作支撑点,将45分钟课堂向课前、课后有效地进行了延伸。真正地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如今,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地运用到了三十五中的各个学科,许多老师都在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科学与人文并举,北京三十五中以此构建了全面开放的课程文化。

苏州中学的特色教育在于一个“玩”字,全校拥有60个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团。校长张昕认为“学生社团是培养领袖和创业者的摇篮”,为此,他提出以培养创业素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以模拟企业运作为方法,推进学校社团工作的思路。苏州中学把学生会比作政府机关,把传统社团比作国有企业,把学生自发社团比作民营企业,成立学生会下属社团部(现为社团管理中心),相当于工商局。鼓励学生依照学校的《社团章程》自发组织、申请注册社团,并且自主管理、自聘顾问、自筹资金。学校要求学生社团遵守“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支持学生社团相互竞争、共同合作。“学生创业社团几乎浓缩了所有的社会元素,让学生提前体验到今后将要遇到的各种情形,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他们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前已成为有经验者、有准备者,从而有可能捷足先登、胜人一筹。”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校长袁湛江认为个性化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在目标上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在实施上是教师以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式方法和班级管理模式来开展的教育;在管理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提供适合于不同个性发展的多彩平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学校采取导师制、成长记录和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在个性化教育中形成自己的特长。

特色校园以人为本,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生命体

在学校这个开放的子系统中,只有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相互依存、互为发展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学校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着力点是促进“人”的生命发展和人生幸福。在此次研讨会上,多数校长从培养“学校共同体”的角度阐述和总结特色办学经验,即通过特色办学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共同发展,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生命个体。

“学校依*教师的发展而发展,而教师则依*学校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来施展才华,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浙江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认为,在学校这个开放的子系统中,只有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相互依存、互为发展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学校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宁波中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强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终身的学习能力。通过改进课程设置、评价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同时,学校注重教师的生命质量,在满足教师职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外,引导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

山东日照第一中学通过建设“师生成长共同体”解决走班教学之后因师生、生生关系松散而造成的师生间有效沟通减少、交互影响削弱、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等问题,在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紧密的相对固定的教育活动组织,发挥团队的教育功能,强化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校长许崇文认为,“师生成长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为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学校创建了“三步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对话—评价”,“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模式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遵循了教学规律,落实了新课程理念,回归了教学本质,实现了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的目标,使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广泛好评。

浙江天台中学在打造“最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同时,注重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发展。学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建立了“三个梯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基础性发展指标、持续性发展指标和创造性发展指标,同时开展诊断性评价、基础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形成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内化为教师自身发展目标。对学生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学生个性化起点不同,但评价起点相同,注重过程与发展,形成了个性化评价方案,解决了不同基础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不可比的难题,从而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并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增量”。

“有差异,无差生”,山东潍坊四中则把“信心教育”作为特色办学的突破口,校长韩忠玉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韩忠玉信心教育法”,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生命的价值,从而自信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在实施“信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天才的因子,所有的孩子都富有潜力,并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诱导学生身上的优秀成分,使会学者善思,使困学者突破,使厌学者乐学。

特色办学不仅为高中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也为整个教育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陶西平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教育家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家往往产生于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因为教育家是突破常规理论与实践的局限的人,而这种在办学过程中突破常规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学校的特色。然而,中国高中特色办学依然任重道远,最大限度地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合理扩大办学自主权,给校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减少校长繁杂的事务,改善对学校一刀切的评价体系,正确对待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形成特色的实验,是高中特色办学必要的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