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各类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近万人次,6000多个技术合作项目参与对接,签订协议600多项,签约总额达30多亿元;举办技术培训讲座103场,参训专业技术人员达5000多人次;开展技术攻关、现场指导173场,为患者义诊1300多人次……
这是2014年“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交出的一份喜人成绩单。回顾这一年,“赤子计划”以服务转型发展为宗旨,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基层一线,受到广大海外人才、部门单位和基层群众的欢迎。在其辐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了各类为国服务子项目,与海外科技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掀起了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新高潮。
依托人才智力激发发展新动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实施“赤子计划”的出发点。去年,人社部共收到38个地方、部门和留学人员团体申报的各类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活动60项。经评估,其中30项活动被纳入“赤子计划”范围,得到了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支持。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了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整体推进和示范带动效应。
沉甸甸的成绩,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赤子计划”被列入各地工作计划,成为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抓手。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突出重点,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需求,坚持高端引领,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如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活动,引进了一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落户安家”。山西、新疆各邀请十余位海外博士,进入基层单位开展学术讲座和技术合作。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立足杭州、辐射全省、带动长江三角洲人才项目对接,建立了省、市、县、留创园区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了统分结合、上下互联、多方配合的工作新局面。
建立海外人才外引内联的长效服务机制
以“赤子计划”为契机,各地各部门与海外留学人员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加强联系,与一大批海外人才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畅通了合作渠道。
在外引机制上,天津通过实施“赤子计划”,邀请30多个海外留学生或科技协会组织来津交流,签署了一批双边合作协议,以此为依托,与20多个发达国家(地区)80多家海外人才工作站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内联机制上,安徽依托“赤子计划”,围绕服务高新技术、服务民营经济、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和服务基层民生等四大领域,在省内建立了海外赤子专家基层服务基地,构建了海外专家服务基层的示范平台。正是这些外引内联的长效新机制,形成了依托海外智力优势服务基层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仅仅是渠道畅通还不够,只有再加上平台效应,“赤子计划”方可事半功倍。搭建平台,则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助推人才—项目—资本对接。各地各部门充分整合资源,通过成果展示、项目交流、项目路演、投资专家考察等方式,促进人才项目资金对接,推动高新留创企业落地,打造多元要素合作共赢新机制。
推动地方公共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2014年“赤子计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务实高效。按照节俭务实、突出实效的要求,各项活动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要求,不摆花架子,注重提高为国服务的实效。如河南海外英才中原行暨创新创业洽谈活动,为了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前期通过数月深入厂矿企业了解需求,围绕急需解决的瓶颈和难题,从150多名报名的海外人才和回国专家中精心筛选了27名专家参加洽谈,真正实现了“会前认真对接、会上郑重签约、会后项目落地”的务实节俭效果,大受好评。
组织留学人才服务基层、服务贫困地区、助推公共事业发展,既解决了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有利于激发海外赤子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赤子计划”一以贯之的重要切入点。人社部支持侨联开展的海外赤子“健康光明行”活动,全年帮助996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使他们重燃生活希望。
  “经过几年的努力,‘赤子计划’已成为留学人才、回国(来华)专家报效祖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形式,地方部门开展‘赤子计划’的积极性和广大留学人员、回国专家参与的热情高涨,初步形成了规模、打出了品牌。”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