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没有不成器的学生 三位一体塑造未来栋梁材

编辑:海波  发布时间:2010/11/30 23:12:33 

 

当了几十年老师,我极少听到学生打老师、骂老师的现象。最近看学生的文章,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公然骂老师。我找这个学生问明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没完成作业,老师硬逼他限时完成。

    从老师的角度看,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太狠,不通情理。不管怎么说,矛盾就出在一个“逼”字上。

  老师逼学生,有时是合理的。学生是孩子,思想不成熟,贪玩,不爱学习,特别不爱写作业,这是连学生自己也承认的事实。老师抓紧一点儿,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某项作业也无可非议。但,“逼”也要有个限度,要合理,让学生能接受。听说,有的老师竟罚做错作业的学生抄书上百遍,搞得学生苦不堪言,顿增逆反心理,不抄不行,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建立了联合统一战线,一块儿“逼”。其结果是学生想不通,也得顺从,因为他们是“被教育者”是老师和家长权力的体现者。我想,如果老师对这类学生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自愿重做或抄书或自罚,岂不是行之有效?

  “物不平则鸣”。强压、硬挤、苦灌是早已被废止的教育方法。毛泽东早就提出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惜年轻教师们不读“毛选”,只知求升学率,就急不择法了。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说,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引以为戒的借鉴。不尊重他的师长,不爱惜他的借鉴,尽管自以为明智,其实是困惑的,这就是玄妙精要的道理。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教育一直遵守的原则。要想让学生尊师,必须先要爱生。“爱”是“尊”的前提和基础,尊是爱的体现。有很多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就是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把学生从冥顽不化中拉出来,让他们懂道理,学做人,真是费尽心机,熬白了头。

  现在的年轻老师急于求成,欲速不达,学生不听,还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老师和家长再不懂得尊重他们,自然就出现“热处理”带来的激化现象:打或骂。

  作为学生,打老师,骂老师,本已构成“大逆不道”。他们之所以敢“冒大不韪”,的确是被“逼”急了,走投无路而为之。我这里不是替学生开脱,的确是应当从根本上找原因,那就是教法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改造二流子的故事很值得老师们深思。事实上,没有不成器的学生,只有不尽职的老师。所以,希望老师们多体谅一下学生们的疾苦,“爱”字当头,“尊”也就在其中了。

  当然,我说的爱绝非溺爱,有的老师母性十足,尤其是女老师,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点儿“护犊子”。这样,倒使学生丧失了免疫力,听不得批评,顺毛驴,也容易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

  无论老师或家长,都不能对孩子的教育掉以轻心。对于已感染恶习,甚至有严重品质问题的学生要和有关部门联合起来施教,最大限度地压缩犯罪率。孩子是朵花,教育不好就成了豆腐渣。他们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可绝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的小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合起来,采取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的教育才会大大改观,学生的素质才会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骑石 

责任编辑:骑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