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不宽,但紧连着孩子们广阔的思想;一块黑板不大,却传播着无数文明智慧的种子;洁白的粉笔画出一个个符号,构筑起明天的人生天堂;短短的教鞭,引领着莘莘学子奔向美好的明天。
对于那些常年留守在交通不便的农村里,只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的孩子来说,一个优秀启蒙老师的出现是他们莫大的幸运。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群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现在这样的农村里,站在这些孩子的面前,定会是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今年7月中旬,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9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惠丰村进行支教传爱心,以农村夏令营的形式关爱留守儿童。

第一天招生的时候,一个小姑娘问要不要钱啊。队长耐心地跟她解释,是公益实践队伍,专门帮助留守儿童,不但不收费,一口饭一口水都不会要村民的。小姑娘开心地笑说吃饭不要紧,只要不要钱就好了。听完这话,志愿者心里酸酸的,并不是觉得她们小气,只是觉得农村的孩子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参加暑期夏令营这些活动。虽然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不能陪伴她们,但她们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
志愿者们深受当地村民的欢迎,不断有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在这个劳动力输出量大的村子里,绝大多数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当一名佝偻着背的老爷爷几乎是含着泪光对志愿者说:“你可千万要把我这个孩子带上啊,不能让他落了这一截。”周围人都为之动容。后来才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爷爷奶奶不识字,在这偏僻落后的农村又找不到能够辅导孩子的人,孩子有什么问题只能问老师,但是暑假在家作业不会写着实没有办法。听说这次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过来免费支教,年迈的爷爷走了几公里赶过来,想为孙子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孩子对音乐、画画很有天赋。也许她们没有城市孩子那么优越的条件,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有个孩子画画特别好,主动拿给摄影的志愿者拍下来。的志愿者对他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没有什么能够遮住你的才华。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共同的关爱。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总忍不住多讲一点。以爱之名,助力梦想,在行动!
文/叶苗苗 图/郭靖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