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社会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关注弱势群体,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会需求,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实践核心方向,7月27日至7月29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暑期实践志愿者团——管理学院西安文化调研与志愿者团团队成员,从秦皇岛出发,抵达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为期三天的志愿者活动。
    西安情节
    西安市古称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名族重要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那么,如此一座历史古城,它的历史文化到底以怎样的现状而存在?具有代表的历史文化对周边居民日常起居习俗有多少影响?当代大学生该如何来发扬与继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
    在网络及图书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有很多人参观西安的博物馆或历史景点,对于文化的感受与传承的目的并没有那么明显与强烈,有许多只为的感受景点外观的宏伟壮观。为此,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志愿者小分队决定带着对历史的思考,前往西安古城,进行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同时进行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的调研调查,充分发扬暑期实践精神,感受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
    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被,半坡遗址1953年春发现,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半坡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韶文化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博物馆,以研究、收藏、教育为核心功能,相比之下,半坡博物馆,一改传统的博物馆职能理念,将教育职能放在首要位置,以博物馆的特色模块设置为媒介,达到文化教育深入受众之心的目的。在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原始部落快乐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项特色的博物馆项目,入选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板的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
    此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志愿者小分队,就是在史前工场度过了难忘的三天志愿者之旅。
    志愿之行
    志愿活动的三天里,西安持续高温,但仍然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的志愿之心。
    到达半坡博物馆,首先得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亲切接待,团队成员围绕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周围,认真得听着工作人员对博物馆的详细介绍。随后,在博物馆长期志愿者悉心带领下,团队成员逐渐熟悉了此次志愿活动中心——史前工场的工作要求与细节。
    志愿活动的三天里,博物馆陆续接待了许多亲子团队与小中学生团队等游客,史前工场的特色项目,如植物锤染、钻木取火、陶器钻孔、原始房屋搭建、原始服装秀等,不断让体验者欢笑与讨论,在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协助过程中,还获得了游客的阵阵掌声。体验过程,可谓其乐无穷,志愿活动,可谓收获丰富。
    收获感悟
    此次志愿活动,在短短的三天后就画上了句号,也就在短短的三天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志愿团队的志愿之行,得到了半坡博物馆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本次团队的志愿者之行,注重实践导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教育、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知行合一”。
    就像团队成员所言,半坡博物馆志愿者之行,为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过程中有烈日下的汗水,更有帮助他人而收获的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