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知识分子怀揣“教育报国、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决心创办一所心中理想的大学,为学校传承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北京人文大学”,意在激励有志青年,传承中华文化精髓,重振民族精神!北京人文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是一所文、理、工、商、经、管相结合开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综合性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号召,经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于1984年10月创建起来的一所高等函授院校。
20世纪80年代初,十年浩劫刚过,百废待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许多多渴望知识、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被拒于高等教育的门槛之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四家全国著名教学科研单位以“教育报国”为己任的一批知识分子,毅然决定创办北京人文函授大学。1984年10月29日,金秋时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举行了首届学生开学典礼。驰誉诗坛的著名诗人艾青欣然就任名誉校长。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欣然挥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就此,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拉开了它创业奋斗的帷幕。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社会需要,面向市场、科学定位,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的。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及后期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各专业必须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英语、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化培养,增设应用文与口才、公关、礼仪、汽车驾驶等选修课,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资格认证考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即“国家学历+专业资格+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能力: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胜任本职岗位的工作能力;不断补充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创新发展能力。
学校不仅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注重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提高。学校成立了德育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成才的决心。新生入学除军训外,定期开展公关礼仪、交际与口才、理想与道德等德育课程,教会学生为人世事,培养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审美情趣。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建设,老师耐心教诲、同学相互关爱,学习风气浓厚,已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成为青年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学府。
北京人文大学长城校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康庄大道,校园占地近150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可容纳万余名学生学习生活。2009年3月开建的二期工程新建学生公寓5万平方米,带独立卫生间、阳台、设施完备,教学楼、图书馆4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7000余名。同时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设施齐备。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中心、语音室、图书馆等,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公寓式学生宿舍,安全、干净、整洁,食堂、超市、医务室、运动场、综合服务楼等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掩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现代化的教学楼、礼堂、超市、浴室、多功能厅、运动场、计算机房、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完善。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饭菜品种齐全,物美价廉,能满足不同地域学生的各种口味。学生公寓内装有电话,冬有暖气,夏有电扇,生活设施齐备。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使学生能够自由舒适地学习和生活。北京人文大学校园完全是人文性、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