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要打造成一所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学校,就必须将文化注入学校品格,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最引人瞩目的风景。近年来,我考察过国内外很多学校,每到一所学校,吸引我的首先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长远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我们敬仰的周恩来总理,他的发展就离不开少年时在南开中学受到的文化滋养。在南开求学期间,周恩来学习新戏剧、组织“敬业乐群会”、参加国文学会,参与校刊编辑并成为其主要负责人。正是南开积极、活泼、自由的学校文化,影响了周恩来的一生。他在南开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他成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精神品格,也促使他从一个真诚爱国者向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转变,进而成为道德人品流芳千古的一代伟人。

文化,说到底是“人化”,是以文化人。不同的学校文化,会在学生的身上打下不同的烙印,牛津大学的雍容富丽,剑桥大学的幽雅出尘,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清华大学的厚重朴实,都以其独特的作用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文化没有高低大小之分,大学有之,中学、小学亦有之,对人的影响也同样深远。但相对于历史悠久、文化蕴藉深厚的大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学校文化建设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被重视的一个办学方向。

从我个人的教育实践来说,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逐渐形成自觉,逐渐清晰的一个过程。学校文化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怎样依据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尊重师生的意愿,找到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作为校长、学区主任的职责所在。
万事万物,因为有了差异,所以才多姿多彩。这些相互有差异的事物共生共容,才有了美丽而和谐的世界。学校文化的发展亦如是!
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根本所在,是学校的独特精神气质。十多年来,从幸福村学区到安贞里学区,我致力于通过理念和精神引领,让每所学校焕发出成长的内动力,在共同发展中建立自身优势,形成属于自己的学校文化。
让我最高兴和自豪的是,在我走过的两个学区,在我提出的“幸福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大家并没有追求文化的趋同,而是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各有特色、争奇斗艳的学校文化。大家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互熏染,相互琢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学区内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整体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