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华北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煤炭专业委员会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2015年年会,在华北科技学院致远楼一层会议室召开。
    本次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成果,研讨了“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目标任务,重点交流“十二五”时期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及经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依托数字校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等议题。 
    华北科技学院杨庚宇校长、汪永高副校长出席会议。会上,杨庚宇代表学校致辞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校对数字校园进行了重点建设。本着“打基础、搭框架、上应用”工作思路,学校持续加大投入,实施了四期数字校园建设,逐步建成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个人信息门户平台等一系列技术支撑体系,确定了华北科技学院数据标准,整合了全校的基础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了教务、学工、人事、离校、迎新、一卡通等应用系统。促进工作流程再造,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全面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今年以来,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教学现代化,华北科技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一是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签署了加盟“好大学在线”协议,从本学期开始,学校有485名学生,正式进入了“好大学在线”慕课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二是引入了“尔雅通识课”学习系统,目前学校已有5000多学生选修了70余门的课程;三是利用学校自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广泛开展校内公共选修课的网络学习。这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开辟了广阔空间。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教授、助理刘新丽副编审专程出席会议。刘秘书长向大会作了题为《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趋势》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会议由华北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邢红宇主持。会上,邢红宇专题介绍了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工作体会,并就“十三五”时期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等和与会代表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管理科科长马艳春副教授,专题介绍了华北科技学院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数字校园开发建设专家、微软代表先后介绍了智慧校园等先进技术和应用方案。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煤炭专业委员会理事及会员单位的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以及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河北区)用户的省属的大部分院校共计30余所学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同参观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场考察走访了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经验。
    会议号召,面向“十三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创新,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为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