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之所以要先讲语音,是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从口语发展出来的,书面的文字,实际上是语言的一个记录工具,而口语的核心就是语音。
语言水平高低的评判准则
口语,放在今天来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通讯协议。就是说,语言实际上是把人的思想通过发音器官变成一串频率不同、波形不同的声波,然后有另一个个体的听觉器官和相关的脑部组织重新转变回思想。通讯协议,就是一个规则,一个规定了应该如何把思想/信息转变为易于传输的信号的规则。计算机上,通讯协议基本上有这么两个评判标准:传输效率和抗噪能力。所谓传输效率,是说,在单位时间里,按照该通讯协议能够传输多少信息。所谓抗噪能力,是说这种通讯方式能够在多大的噪音下仍然保证绝大多数信息正确传输。
传输效率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编码效率,一个是传输速度。编码效率是说,这个通讯协议能够把一个信息用多短的一串信号来表达。传输速度是说一段信号,能够以多快的速度传输。
评价一种语言的口语是否先进,就要分析上面这几个问题。
传输的绝对优势:声调
首先从编码效率上,我们可以说汉语就是世界上编码效率最高的语言,没有之一。汉语发音有三大要素:声母、韵母、声调。一般的语言只有两个要素:声母的韵母。从编码上说,汉语发音的表意能力就比一般语言高出一个维度。高出一个维度的价值就在于,使用单个音节,汉语能够表达的不同信息的种类,最高可以达到一般外语的4倍。为什么外国人学汉语学得这么辛苦,而中国人学英语则没有那么辛苦,就是中国人是已经学会了高级的,现在再去学低级的,而外国人是相反。在学习汉语中,外国人最吃力的问题之一就是声调,因为这是要在他们习惯的表意能力上提升一个维度。
由于有了声调这个优势,理论上汉语的传输效率最高就可以达到一般外语的4倍。一般外语,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声调,但是效率非常低,往往一个句子中最多只用一个到两个音调表达诸如疑问、强调等作用。这还只是处于声调应用的初级阶段。远远无法与汉语相比,汉语在几乎每个发音上都应用了声调。
信息论角度上的绝对优势
汉语在传输效率方面带来的优势,在文化中就进一步带来了更大的优势。
单音节终归是有限的。绝大多数意思还是要用双音节或更多来表示。这时候汉语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由于汉语所能承载的单音节词比其他语言多几倍,所以在构成多音节词的时候就可以很奢侈地使用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使得中文的联系性、逻辑性要优于一般语言。而与语音脱离的文字体系,则进一步支撑了这种结构,方便了记忆。
很多其他语言,由于缺少单音节词,所以一般常用词只能使用双音节词。而要形成逻辑结构就必须大规模使用四音节词。这是非常低效的。为了避免这种低效,很多常用的词就只能抛弃逻辑结构,用毫无关系的双音节或三音节词表示。
我们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普通中国人的初等数学能力往往超过欧美。这并不简简单单是教育的问题。更关键地,这是中文对数字命名结果。
中文由于汉语在单音节词上无可匹敌优势,可以极度奢侈地给予每一个数字一个单音节发音。没有音调的语言,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还有其他更常见的东西需要占用宝贵的单音节词的资源。
最强抗噪能力:完全抛弃轻音
从发音种类上说,汉语的发音种类是比较多的。如果你注意日语的话,日语里面就没有r这个声母,发音种类就比汉语少。但是日语从汉语学到了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基本抛弃轻音。
刚才我说到汉语发音种类比较多,可能有人就开始皱眉头了。因为如果不考虑声调,英语里独立发音的种类其实比汉语里还多。因为英语声母可以单独成音。而汉语里是没有的。
事实上,古汉语中轻音也是极度常见的。但是为什么我们都抛弃了呢?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抗噪能力差。一个轻音,距离稍微远一点,或者噪音稍微大一点,就听不见了。而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音节,则由于元音的存在而有较强的信号强度,更容易正确传输。
很多人以为粤语是正宗的汉语发音。这话对,也不对。粤语具备一些中古汉语的发音特征。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落后于北方官话。有人认为北方官话的形成,是因为蛮族入侵“污染”了汉语。这个说法同样,对,也不对。北方官话之所以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因为战争与征服,北方汉民与语言不通的外族加深的了交流,多种族的融合,教育,最终抛弃了难发或者影响发音效率的音调。所以,你不能说一种方言既古老又高级。这两个是矛盾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辅音配一个元音(当然也有少量单独元音),发音强度大,效率高。这就是现代汉语的优点之一。
侧面的证明:唇舌运动
那么我们最后回过头来看,汉语由于抛弃了轻音而具备了较高的抗噪能力,并抛弃了大量不容易发的音。因此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具有极高的先进性。那么有人问,这些都是空的,有没有直观的东西能证明汉语的优越呢?
有的。出了国,尤其是到了欧美的人,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说英语,相比于当地人来说,总有点含混不清。外语老师总是要求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嘴巴要张大,舌头要有力,甚至要求用说话时咬住一根铅笔的方式来训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唇舌微微运动的发音过程。汉语的高抗噪能力,使得发音不必费力,唇舌运动幅度比英语之类明显小。很多要求唇舌大幅度运动的音节构成(诸如前面说的英文33),都已经在汉语里看不到了。
所以,从一个通讯协议的角度看,汉语的语音显然对诸多其他语言更先进。传输效率高、抗噪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