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外教育

江岸教育聚力"红色引擎"工程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3/29 13:27:57 

2007年英烈祭扫活动

祭扫途中,市民签名寄语

2016年祭扫活动

2007年祭扫活动

黎哲夫老同志来校园为同学们讲述革命故事,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当年的老照片

                       江岸地区第24届中华英烈凭吊仪式

每年的清明时节,都会有一群稚气的学生,迎着清风,披着朝阳,带着对英烈的敬仰之情,手捧花环,擎着 “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行”的旗帜出发。他们唱着红歌,呼喊着响亮的口号,步行7公里,历经一个多小时,到达龟山上的向警予烈士墓。墓前绿柏青松,同学们用歌声、朗诵声,用志愿者的倡议,用警予学子铭刻于心的誓言,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

转眼间,这特别的一课——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已在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延续了30多年,先后历经了4任校长,近4万人次在这一祭扫活动中得到熏陶。30多年的时代变迁,30多年的奋斗与发展,见证了警予中学传承与发扬革命传统的每一个坚实有力的脚步。

校园名片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黄石路中学。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牺牲在此地的向警予、夏明翰等200多位革命先烈,1993年9月,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警予中学。学校是武汉市首批3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07年成为武汉市首批初中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2015年通过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验收,2012年与百年老校武汉市第二十一中学资源重组,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

1脚步以先烈名命名 开启新的征程

脚步

1

以先烈名命名 开启新的征程

1928年,如今警予中学所处的地方还叫“余记里空坪”。1928年3月20日,立志于中国革命的向警予,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面对严刑拷打与投靠利诱,向警予坚贞不屈。当年的5月1日,向警予在“余记里空坪”被反动派残酷杀害,时年仅33岁。也是这一年,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豪迈诗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也在此地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变革。警予中学的前身——黄石路中学利用身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其中就包括了清明祭扫活动。

“叔叔,您好!我是警予中学的学生,今天我们要步行去龟山,祭扫向警予烈士墓,请您在这里签名,或写上一句想对烈士说的话,我们将会带去您对革命烈士的哀思和敬仰!” 清明前夕的一天,警予中学的学生小分队正在沿途找市民签名。在浩浩荡荡的500余名师生行进队伍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显得格外醒目。

7公里的路程,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一个半小时,共收集了近100份签名和留言。他们中,有老战士、人民警察,有公务员、也有农民工等,“永远怀念您,您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进!”退休工人欧阳老人写道。“弘扬警予精神,共创和谐武汉”,警察陈先生的留言充满时代特色。

不少同学由衷地说,这可能是自己走的最长的一段路,“这种体验,比在书本上阅读烈士精神更生动、更难忘。”

1987年前后,学校开始组织专班收集和考证学校旧址的革命遗迹。于1993年9月25日更名为警予中学,自此,一所以著名革命先烈、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向警予名字命名的、光荣的学校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脚步

2

建成烈士纪念馆 缅怀志士报效祖国

每年秋季,当新生从四面八方进入学校时,学生们都会对学校的历史产生兴趣:“谁是向警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命名为警予中学?”对于每一名警予新生来说,革命传统教育是入校的第一节“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解中,那些人物、那些故事在新同学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警予中学,进入了自身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前期对学校旧址的考证与资料的收集,在国家、省、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进行了整体规划。国家教育部关工委致多次电询问学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情况,1994年,警予中学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1998年,警予中学新教学大楼及向警予铜像建成,国家教育部关工委特向学校发来贺电。2000年5月1日,是向警予的牺牲纪念日,学校举行隆重的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国家教育部关工委专程发来贺电,向警予烈士的女儿蔡妮、蔡转,夏明翰烈士的女儿夏芸及亲属也莅临现场,参加纪念馆揭牌仪式。

纪念馆前有座浮雕墙,墙上记录了两位烈士向人民群众宣传女权及领导人民抗争的故事,并刻有夏明翰著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面浮雕墙,成为学校各种凭吊活动及入党、入团宣誓的重要场所。

纪念墙的背面是贺捷老先生为烈士们所写的赞歌。他写这篇礼赞时已年过七旬,仍然不辞辛劳,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看完了学校的资料,一气呵成写出了这篇浩气雄浑的诗篇。在诗的最后,贺捷先生向每一个警予人提出希望:如警予烈士一样立下宏愿,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的光明。

脚步

3

网上祭扫别开生面 革命教育走进课程

“每当白云飘过我就会想起您,正是您们的英勇奋斗今天的天空才会这么蓝,我们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警予奶奶,谢谢您!” 七(2)班靳艳同学字字动情。

七(9)班彭雅斓同学说着“悄悄话”:“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可有时又临场退缩。您连死亡都不畏惧,我一定会克服困难,永不放弃我的梦想!”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在这里向你们奉上最崇高的敬意!又是清明花开时,敬愿九泉得安息,学君奉献为国是!”八年级(1)班的陈禹驰慷慨激昂……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来自同学们网上祭扫时的真情流露。进入21世纪,警予中学的红色传统教育没有褪色,祭扫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从敬献白花寄托哀思,到在警予墓前朗诵自己书写的诗歌,表演自编自演的警予故事情景剧;从单一祭扫到祭扫小分队走上街头,宣讲警予事迹;从学校师生的纪念,到邀请警予后人、革命老前辈黎哲夫老人现场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从以学生为主体到有家长、长江守桥武警战士和社会媒体广泛参与的群体祭扫活动;从共性的主题教育到充满个性的网上祭扫,无一不将警予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

围绕传统教育这一主题,活动菜单丰富多样:各班级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主题班会比赛,同学们妙语连珠,再现英烈事迹;每年四月“烈士风范”主题、五月“责任”主题、十月“爱国”主题黑板报评比,小主编们各具巧思,布局谋篇,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以向警予烈士革命故事为素材,学校师生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向警予,我心中的英姿伟像》一文,字里行间表达出师生对烈士的敬仰和缅怀:“我问校园是排排小树:为什么你们郁郁葱葱,蓬勃兴旺?我问教室里盏盏明灯:为什么你们五彩缤纷,闪闪发光?他们回答说:因为我们生活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向警予同志就牺牲在我们校园的这片土地上。”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要不忘过去,珍惜今天,让警予精神薪火相传。”在一次次鲜活的实践中,学生们读懂了警予精神的内涵,并以自己是警予的传人而自豪。

脚步

4

聚力“红色引擎” 共筑幸福美丽江岸

一阵电闪雷鸣,暴雨冲刷着“余记里空坪”,似乎在哀悼着英勇逝去的向警予,随着画外音的解说,镜头转向菁菁校园,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在这片洒下烈士鲜血的土地上,继往开来,茁壮成长……这,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铸英魂》中的一组画面。

2010年5月,央视栏目组为记录向警予同志光荣而壮烈的一生,慕名来到武汉的警予中学,通过镜头记录这所学校的红色文化的传承故事。

近一周的拍摄里,摄影组追随师生们的脚步,踏访龟山,走遍校园,真实记录时隔80多个春秋,向警予带给这些后来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前进动力。

镜头跟随着学生,走入了烈士纪念馆,学生生动地解说,再现了向警予、夏明翰两位烈士光荣而壮烈的一生;表情肃穆的学生将一朵朵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轻轻地放在烈士浮雕墙前;学生们用激昂的朗诵,精彩演绎了写给烈士的诗句,将节目推向高潮……

拍摄中,师生们几乎全部都是一次通过,“这就是师生们真实体验的还原,他们的本色出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几天的拍摄,给央视拍摄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2年,警予中学又迎来发展新飞跃——与百年老校武汉市第二十一中学资源重组,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

在江岸区教育局“责信”德育的统领下,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责任”教育优势,以红色传统教育为主线,秉承原有“规范、严谨、务实、坚守”优秀德育传统,确保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根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步入新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本着“结合实际,着眼未来,讲求实效”的原则,学校德育工作思考着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向新时期中国梦的过渡与延伸,确立了“幸福教育”总体规划下的“幸福德育”教育特色。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2014年,学校接受武汉市素质特色校验收时表演的手语操《国家》得到专家一致赞赏,称这是他们看到的最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在歌声与手语操中,同学们更能理解“国家”二字的含义。此外,同学们还自篇、自导、自演了《警予之歌》,这么多年来,学生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向警予的故事演了一遍又一遍,先烈的精神也传了一代又一代。

警予中学校长孙新民说:“警予精神是学校文化之魂、发展之基,他已融入每个警予人的血液之中!我们将始终:怀揣教育初心,弘扬警予精神,聚力红色引擎,助力师生发展,幸福地创造幸福!”。30多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细胞”,努力打造学校“红色引擎工程”,把每年的徒步祭扫活动组织成“红色宣传队”、“红色播种机”。这生生不息的祭扫队伍,带去的是对烈士的敬仰,留下的是一路红色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