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青报调查,我国大多父母存在关于“起跑线”的恐慌,5岁学英语却被问“怎么这么晚?”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是这样的: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可与外教正常语速交流,能写3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心算两位数与一位数乘除法,学过数独,知道小数、分数、负数并进行加减;语文,会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诗,学完拼音,认识1000多汉字……(6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学前儿童学习清单一出,便引发了人们关于“学前儿童该学多少知识”的热议。有人认为,如果学前儿童就学这么多的知识,那还上学干嘛?还用老师教吗?有人却觉得,学知识总是好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学的孩子有分得。最终,不管乐不乐意,大部分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入各种培训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种社会现象的兴盛,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培训学校的唆使,其他家长的效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家庭子女数量少,家长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舍得加大教育投资。正基于此,针对学前儿童的各大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受到了家长们的青睐。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家长们不惜培训价格之昂贵,将孩子送入培训学校,这样该家长便成为“学前教育培训热”的始作俑者,其他家长会因害怕自己孩子落后也选择将孩子送入类似的培训学校,于是社会出现了起跑线上的恐慌常态。
公立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公立学校教师是参加统一招考进入该教育体制的,从当前看来,公立学校的教师是不会失业、有保障的铁饭碗,教学压力较小,且授课并不会像培训学校那样急功近利。在家长们看来,公立学校课堂授课内容有限,而且会因为大部分人已上过培训学校,学过相关知识,而会在授课时加快速度,为了同班上其他同学步调一致,家长会让孩子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如果说上述原因是出现“起跑线恐慌”的直接原因,那么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便是该现象的根源所在。在以高考论英雄、一考定终身的大背景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会选择从学前教育阶段就超越别人,在起跑线上获得绝对的优势。试想,若我国不再以应试教育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家长们也不会焦虑不堪地让孩子奔波于各大培训学校。
其实,那些培训学校,往往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质上依旧是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内容,并不利于孩子持续健康的发展,急功近利地学习容易将孩子培养成身经百战的考试工具,失去孩子本应有的天性。只注重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健康习惯、规范、人格的培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