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复旦教授:这些书你统统不必读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8/5/24 11:35:35 

一九二五年一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针对后一项,鲁迅先生的答复只有十四个字:

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后来,鲁迅又将他的附注,收入杂文集《华盖集》中,这就是著名的《青年必读书》。

鲁迅先生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〇一七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也在他的自媒体平台上发表了《不必读书》,群学书院经授权转载本文。

不必读书

文 | 严锋

人生有涯,千万不要不加选择地读书,这里提供一份我心目中不必读的书的清单。

首先我从来不认同开卷有益这种说法。读书并非开卷有益,有些书无益,有些书无聊,有些书还有害。读书要做减法,从前如此,现在更如此。现在读书的时间本来就被微博微信挤掉那么多,剩下的就更要小心使用了。信息时代,如果什么都看,人就被信息淹死了。

我也不认同要多看经典的说法。很多经典的意义,仅仅是一种历史意义,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照亮了人类的道路。但我们对之顶礼膜拜就可以了,今天就不用真的去读了。比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

我是中文系的,所以主要谈谈文学方面不要读的书。

01、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

这么说会激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小说真的不是我们的强项。具体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义》,人物刻板,情节单一,思想陈腐,盛名之下,其实难负。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轻时写了一本《封神演义导读》,那时候真是太缺钱了……

02、 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1949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我很佩服开天辟地的现代文学先贤们,他们的功劳永垂不朽,但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的。除了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曹禺等少数几位,总体上真的比较幼稚,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为一个苦命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博士,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03、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我基本上全部看过,有绝对的发言权。这段时期的作品,非文学的因素占比例太大,而这些非文学因素也已经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饿急了什么都吃,捡到碗里都是菜了。

04、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最难写的小说之一,需要经历、学识、性情、沉浸,最吃细节、韵味、笔力、文字功夫,这些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尤其困难。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描写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封疆大吏:“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激动地握着桑治平的手说”;“两双滚烫的大手紧紧地握着”;“凝重的目光遥望着窗外”;“人生难得最是情。是的,情难得!”……

05、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

其实也很烂,真正好看的也就那么少数。请注意,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好看,还不是好。我业余喜欢看外国通俗小说,但这是一个很痛苦的爱好,因为好看的实在太少了。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包括许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号称头号畅销作家,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战斗圾。

06、所有名著的续书

无论中外,名著的续书都很失败,道理很简单: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刘心武续红楼梦》《德温特夫人》《斯佳丽》《傲慢与偏见与僵尸》……都完美解释一个成语:狗尾续貂。

所以,喜欢续的人都要小心了……

07、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

这条会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哲学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渐被科学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读者的视野了。更糟糕的是哲学著作往往还很晦涩,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精力,最后能得到啥还不好说,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可能误入歧途,风险很大,慎入!

文学青年动不动就海德格尔如何,维特根斯坦如何,胡塞尔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么?退一万说,即使你看得懂,你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么?有这时间,喝杯咖啡,谈个恋爱,出去看个风景多好。我年轻的时候,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都用来啃哲学,结果什么也没啃出来,只啃出个晚婚……

08、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

骗人的,没用。

09、所有的阴谋论类书

骗人的,有害。

《不必读书目》

刀尔登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的《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梦》……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此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忠”“奸”式历史观背后包藏着很坏的政治观——这种历史叙事里既缺少“限制权力”的意识,也没有“个体权利”的位置。所以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国史读得越多,脑子坏得越快……但读刀尔登的文字,我却没有戒备之心。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里,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刘瑜(学者,清华大学副教授)

“刀尔登”是邱小刚的笔名,取自辽宁省一小镇的地名。他还另有一笔名“三七”。三七是著名的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据说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笔名曾一度在网络上颇红,之后骤然不见了踪影。这多少能说明邱氏的个性——不按常规出牌。犹如他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且选题和角度都很刁,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

——徐晓(《半生为人》作者)

邱小刚的故事让我想起《世说新语》中的刘伶:悠悠忽忽,土木形骸。邱的存在让我看到世上确实有一种人,胸有丘壑,但清净无为,安于市井。表面上柴米琐屑终身,其实已经参透人生的奥秘,达到了不求不朽的境界。我常常想,如果做不成范蠡,就做一个邱小刚这样的人。

——王怜花(“汉语江湖”书系出品人)

邱小刚有着超出常人的风格、风韵、风骨:聪慧、饱学、冲淡、落拓、颓唐。——风流则风流了,说他是名士,倒也未必。邱小刚只出过一本薄薄的随笔集,前两年供职一张几乎不入流的小报,如今连工作都免了,除开“三七”这个网名外,恐怕从小资到中资、老资,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老六(主持《读库》的张立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