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科普园地痴心人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9/5/21 10:46:04 

科普园地的痴心人
——阜阳教育达人张瑞传奇
【报告文学集】
蔡向阳

达人简介

张瑞,现为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首届会长。国家级、省市级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家媒体报到五十多次,被称为“科普痴人”、被聘为阜阳市教育局科学兼职教研员、颍泉区科学兼职教研员、阜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负责人、颍泉区少儿活动中心科学老师、阜阳市颍州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科活动老师、闻集新中心校科普指导老师、阜南县教育局科学指导老师等。2007年承担起安徽省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问题转变及研究”课题负责人。近十年来,张瑞周六周日从未休息过,每逢周六周日都带孩子来做实验,讲理论,创办了阜阳市少年宫科技部、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阜阳二中科普社团,通过举办科普进校园、流动少年宫、电视直播、科普讲座、社会实践、科普夏令营、科技创新比赛、他自费建立阜阳教育改革网(www.fyjygg.com)等一系列活动去推广他的科普成果。他的目标是:力争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带给孩子!把书本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国必先强教,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具有实用性的创新人才!

传奇传记

引   子

临泉这片热土,孕育着一代代风流人物,有古代先贤达士,也有近代志士人;有为推翻旧社会而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也有为建设新中国而贡献突出的当代群英;还有技艺超群、誉满海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业绩,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格,将永远垂范世人,激励来者。

张瑞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历,他原是一位农村高中教师,担任高中地理、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2003年借调到阜阳市第二中学任教。从教二十多年来,他发现好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在高中却没有了潜力。相当一部分孩子大学毕业都没能发展更好,工作之后更杀一塌糊涂——有的人,在上幼稚园后,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后,把童年弄丢了;上初中后,把快乐弄丢了;上高中后,把思想弄丢了;上大学后把追求弄丢了;毕业后,把专业弄丢了;工作后,把锋芒弄丢了;恋爱后,把理智弄丢了;按揭后,把下半生弄丢了;结婚后,把自己弄丢了;当官后,把自己弄丢了……

对此,作为普通教师的张瑞就给自己找到一个研究目标,探索束缚教育的瓶颈。就这样,一位高中教师开始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研究,他认为孩子是苗,没有茁壮的苗不会有粗壮的干,也不会有丰硕的果,于是他提出自己的理念:让孩子玩中学,学中做。生活中的现象理论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的方法

每次活动前他总会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吗?喜欢学习吗?你们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家都喜欢,当问及知识从哪里来时,学生总会讲从书本上、从老师那里,那么老师的知识、书本知识从哪里来的?于是他就告诉同学们科学知识来至自生活,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书本知识既然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就应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用书本知识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并亲自让孩子动手实践,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更主要的是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存的环境,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从2005年开始至今,他就开始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来设计一些兴趣性实验,让孩子亲自动手去猜想、去探索、去实验,验证总结归律,他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分为十大模块:

(1)生活中的冷热现象(2)生活中的光现象

(3)生活中的声音现象(4)生活中的电磁现象

(5)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6)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实验

(7)生活中有关水的实验(8)探究人类生存的环境

(9)天文探索(10)航模制作十大模块,

每个模块他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小实验,他为此写了30多万字的理论资料,写了一本《生活中的科学》等待出版。近十年来,张瑞夫妇周六周日从未休息过,每逢周六周日都带孩子来做实验,讲理论,创办了阜阳市少年宫科技部、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阜阳二中科普社团,通过举办科普进校园、流动少年宫、电视直播、科普讲座、社会实践、科普夏令营、科技创新比赛、他自费建立阜阳教育改革网(www.fyjygg.com)等一系列活动去推广他的科普成果。被评为阜阳市科普教育达人,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首届会长、被国家级、省市级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家媒体报到五十多次,被称为“科普狂人”、被聘为阜阳市教育局科学兼职教研员、颍泉区科学兼职教研员、阜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负责人、颍泉区少儿活动中心科学老师、阜阳市颍州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科活动老师、闻集新中心校科普指导老师、阜南县教育局科学指导老师等。

他的目标是:力争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带给孩子!把书本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国必先强教,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具有实用性的创新人才!

一、什么时候,身边能出现大科学家?

他天天想着科普,被人称为“科普狂人”

他始终有个梦想:在每个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两个同样的气球,一个吹大点,一个吹小点,然后将两个气球通过管子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可能连很多成年人都无从回答,但参加少年宫科普班的小学生们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了答案:大的气球会更大,小的气球会更小。

在科普班,学生们懂得许许多多的知识,比如: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久更远?口服液的吸管为什么不是圆的?蝴蝶为什么会飞……学生们之所以像“百事通”,正是得益于一位名叫张瑞的教师自发独创并推动的科普活动。

“论考试,美国的孩子比不上我们;论创新,我们的孩子跟他们差远了。”张瑞说,他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每个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

张瑞个头不高,穿着普通,属于放在人群中立刻就被淹没的那种。可走上科普的舞台时,他立刻成为万人瞩目的“太阳”。

张瑞老师常常上大课,学生数以百计。在各种科普活动的现场,春夏秋冬都能看见他满头大汗,做着一个又一个实验,迎来的是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哇哇”的惊呼声。

张瑞老师通常的开场白就是对着学生大喊:“你们喜欢玩吗?”这时候,下面都会传来异常响亮的声音:“喜欢!”。“那你们喜欢学习吗?”这时候下面的声音就较为嘈杂了,有的回答“喜欢”,有的回答“不喜欢”。

然后,张老师再次询问:“学习和玩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下面的学生都会憋红了脸大喊:“玩!”张瑞这时候才会说,科普活动就是让大家在玩中学,学中做,学习有了科普更快乐。

听张瑞老师上课是个不断思索的过程。不仅对于孩子,对于大人也是如此——大家的科普知识同样贫乏。

可别不信,要不咱来试试?

比如一个叫水往高处流的实验,张瑞拿出两个杯子,一个杯子放高出,一个杯子放低处,然后在低处的那个杯子盛满水,随后提问:有没有办法让低处杯子的水自动流到高处的那个杯子?

想知道答案吗?慢慢听课,张瑞老师马上就会告诉你。听完之后,你会发现,把卫生纸拧成条,连接两个杯子即可,这就叫毛细现象。

一个瓶子,一个气球,张瑞就能演示连环实验。

他会让学生先吹气球,然后提示小朋友,吹气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向气球里面吹气,气球里面的气体越来越多,气球就越来越大。

接下来,张瑞就提示小朋友,联想到只要向气球里吹气,气球就会大起来,那么不用嘴,用瓶子能吹气球吗?

张瑞老师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而是用实验说话。他会拿出一只空矿泉水瓶,用气球套住瓶口,用力捏瓶子,瓶子里的气体就会跑进气球里,使气球大起来。

随后张瑞老师会再启发小朋友:玻璃瓶也能吹气球吗?

接下来还是用实验说话,用气球把瓶口套住,把玻璃瓶放在热水里加热,这时候瓶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使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里面,气球就会慢慢大起来。

不过这个现象不明显,气球不是很大。张瑞老师会再一次提问,那么,用什么方法让气球更大一些呢?

下一个实验又开始了。向玻璃瓶(此时用烧瓶代替)中倒入一点水,再用气球套住瓶口,此时瓶子里有空气。慢慢加热瓶子,气球就会慢慢地大起来。在加热的过程中,除了空气受热膨胀以外,水受热变成水蒸汽,水蒸气也会进入气球里。加热时间越长,气球也就会越来越大,原来是水蒸气把气球吹大。实验还没完。

水冷却后,气球又回到开始的状态,不会被吸进瓶子里。
    如何让气球吸进瓶子里呢?

接着前面的操作,加热水,当有部分水蒸气向外跑时,再套住气球。待停止加热,气球被吸进瓶子里面。原来,开始加热时,水受热变成水蒸汽,水蒸汽蒸发,把瓶中的空气排吹瓶外,待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液体,瓶里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到低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被压进瓶子里,很漂亮,很美丽。

这个实验不仅让孩子知道大气压的存在,还让孩子知道空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的变化形态等。

就这样,普通的瓶子和气球在张瑞老师手里玩出白班花样。

三、重知识轻探索之忧

“由于天天想着科普,我被别人当成了‘科普痴人’,‘精神病人’。”张瑞说,他想通过普及科普知识,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教改之路。

张瑞原是临泉县一名乡村教师,目前借调到阜阳二中工作。在2006年以前,张瑞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想着升学率、培养尖子生。2006年,一件事情改变了他。

当时他带的班级成绩非常优秀,许多学生考上了大学。不过,一名学生的追问让他无言以对:“难道你们老师只培养那些好学生,我们都是没用的人?”

是呀。一个班能有多少学生上重点大学,难道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是人才?长时间教学中,张瑞还发现,很多孩子属于考试机器,即使考上名牌大学,出来之后仍不能适应社会。张瑞老师由此想到了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刺痛和鞭策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张瑞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这些思考,他一口气能说出很多。缘何从建国到今,中国的重大科技原创成就几乎为零?为何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这样的世界级科技人才过去多、现在少?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智慧民族,然而,我们孩子的基础教育,集中表现为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片中应试能力的教育,这在相当程度上滞缓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张瑞说,现在他终于想通了:“我觉得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需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的,让他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目前的教育做不到这一点,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教育评估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也只占14.9%。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弥留之际,写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振聋发聩的“问号”,而张瑞要通过科普活动,回答大师的这一提问,他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先有兴趣,这样才能自发地学习,从而培养出大师。

四、培养未来的大科学家

“想象力、创造力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智力组成部分,只有拥有这些能力,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反馈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张瑞认为,现在孩子学到的知识,大都来源于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为了学而学,他们即便考了很高的分数,最后也不知道学这些知识为了什么,以及怎样来运用这些知识。”

张瑞认为,只是听老师讲“科学”,或是单纯观看科普节目,是无法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科学的乐趣的,唯有亲自进行试验和观察,才能培养出“科学之心”

为此,张瑞老师开始走进各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体验科学、感悟科学。而他计划的初衷:“让孩子关注身边的科学,发现很多前沿的科学研究,都是从身边的现象开始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习惯。”

温家宝总理曾说:“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老科普工作者李文清说:“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拓展有限的空间,全心全意为科学教学与科普活动之间搭桥铺路。”

市科协负责人曹克印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态度,从而成为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科普滋养的是“土壤”,土壤肥沃了,才能结出硕果。

每次科普活动之后,看着满脸笑容的孩子们,一头大汗的张瑞都欣慰不已。他说:“一次展览不可能是人们的科学素质提高多少,只要孩子能了解科技并不神秘,科技就在身边,知道一两个科学名词,就算是进步。要想春风化雨般一点点渗透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考试”,张瑞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教育启蒙阶段,这个阶段要让孩子认识到,科技并不神秘,科技就在身边,书本上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现象理论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这样,未来的大科学家才有可能诞生。

五、科普大篷车开进了校园

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到科技的魅力,尤其是农村偏远的孩子,张瑞老师就把科普大篷车(自己用车把器材运过去)开进校园,截至发稿时分别走进界首市一小、界首市附小、闻集小学、实验小学、三里小学、颍州路一小、阜阳市特殊学校、任影希望小学(残疾人办学)、临泉县陈集中心校临泉阎湖小学、农村幼儿园、阜阳市铁路幼儿园、阜阳农校等十余所.。

2010年10月9日下午,阜阳市颍泉区闻集小学一千多名学生早早来到操场,等待阜阳二中科普老师张瑞的到来,这是阜阳二中在颍泉区闻集小学开展的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六、玩中学习科普知识

张瑞老师走到台前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吗?”下面传来异常响亮的声音:“喜欢”。“那你们喜欢学习吗?”张瑞老师追问,这次下面的声音较为嘈杂,有的回答“喜欢”,而有的回答“不喜欢”。

张瑞老师再次询问:“两个比较,学习和玩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下面学生憋红了脸大喊:“玩”。

张瑞老师说,科普活动就是让大家在玩中学,学中做,学习有了科普更快乐。

于是张瑞老师通过从吹纸杯、吹乒球展示气压与气流的关系,一直到放飞自制的小飞机,向同学们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原理,通过展示会跳舞的药丸来展示是能与动能的转换,张瑞老师所做的各种实验,让同学们不是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什么是科学,这就是科学。”张瑞老师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先有兴趣,这样才能自发地学习。

七、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闻集小学虽然地处农村,可是多年来一直注意培养孩子的发明创造意识,还被命名为“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等称号。当日,在该校的活动室张瑞给孩子们展示和讲解许多小发明、小制作,每一个都充满了奇思妙想。该校五年级的学生栾会敏构思的电消毒筷为例,他认为筷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不过由于你用过他又用所以筷子筷子成为传播病毒、细菌的载体。“我想到了高温消毒,但是传统的方法都是外部消毒,我认为可以自身内部消毒。”

栾会敏又联想到电烙铁,他认为可以在金属制作得筷体内安装电热丝,块体一段套上绝缘座,利用电热丝发热进行消毒,适用于外出旅游、出差等在外用餐时对筷子的高温消毒灭菌。

张瑞老师被该校聘为科普指导教师识张瑞老师,在该校活动室,还展示了许多类似奇思妙想如用塑料瓶等做的小台灯,用纸盒做的机器人等……

八、土壤肥沃了,才能结出硕果

张瑞老师认为,尽管孩子们的作品还很稚嫩,尽管科技含量还不够高,却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动手能力。张瑞老师对孩子们抱有极大希望,他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态度,从而成为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科普滋养的是“土壤”,土壤肥沃了,才能结出硕果。

张瑞说,科普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只有个方面长期的、大量的投入,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才有可能重显辉煌,成为祖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通过科普活动,帮助孩子们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一堂户外环保科”

2010年1月10日,市少年宫科学实验班的40多名同学冒着大雪,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环保课。他们的“教室”从少年宫一直延伸到阜阳二中生态标本馆、垃圾处理站、野兔养殖园、清河广场。通过一系列亲身参观体验,让小朋友们切身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环保问题,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理念,让知识走出书本的局限。

感受大自然

上午八时,市少年宫三楼多媒体教室热闹非凡,少年宫实验班的张瑞老师正通过幻灯片进行一场图文并茂的环保课。工厂的废气、受污染的河水、焚烧的秸秆等一张张环境污染的照片,向小朋友们直观地展示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生动的事例讲解让大家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这是这堂环保课的开始,接下来的户外体验才是当天的重头戏。

在张瑞的带领下,大家来到阜阳二中生态标本馆。“这样的环境真美,还有那么多动物,生活在这里真舒服啊。”参观了生态标本馆后,张逸飞小朋友感叹地说。记者看到,这里有蔚蓝的天空,晶莹的湖水,挺拔的古树,翠绿的草地,有来自各地的珍禽异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下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张瑞老师说。

“环保不能光是从书本上去教育,通过这样的参观,更能培养孩子对自然、对环境的热爱。”家长代表孙克峰说。

环保在身边

“我们平时的垃圾对环境有污染吗,怎么处理啊?”看到这么优美的环境,一位小朋友向张老师发出疑问。于是,张老师带他们来到了市垃圾处理站。

“以前只知道把把垃圾丢垃圾筒里就行了,也不知道垃圾到底跑哪去了,现在知道了。”看到即将被处理的垃圾,张浩宇小朋友说,在这里让他知道垃圾如何处理,能否分类,能否循环利用,“我以后不会再随意丢垃圾了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野兔本应该在大自然中野生放养,但现在却要生活在养殖园,这是为什么呢?”在张老师的提问中,课堂又被搬到了一家野兔养殖基地。通过饲养员的介绍,小朋友们终于得出了答案,原来野外生存环境已被破坏的很厉害,很多动物都没有栖身之所。

“以后要善待我们的朋友了,保护大自然的动物”经过一上午的体验课,很多小朋友这样说。

一上午的户外环保课来到了最后一站清河广场,时尽中午12点。小朋友们开始忙碌地打扫清河广场的垃圾,用实际行动给这堂户外环保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认识世界  走进世博

五月一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有许多人可以亲自到园内了解世博会的盛况,参观各个国家的场馆。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机会去世博园看世博,那怎么办呢?没关系,在这里,少年宫的老师会让你认识世界,走进世博。

“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宝代表什么意思吗?”在阜阳市少年宫的多媒体教室里,张瑞老师给来少年宫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世博知识讲课。讲课主要从认识世界、城市起源、走进世博、未来世界四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球是什么样的,世界七大洲是怎么划分的,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举办世博会的意义、过程和到世博会看什么等,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

据了解,市少年宫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即5月1日到10月31日这184天内,每周都会在周六或者周日举行一次免费的世博科普知识讲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参加。

乡村一日游——学习生态农业

2011年八月20日一大早,张瑞老师带领100多位孩子及家长举行一次“乡村一日游”科技实践活动,去学习参观,去学习生态农业知识,参观立体农业,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远离垃圾食品,发展生态农业的习惯。他们第一站来到临泉长官镇,这里在实践中探索出林、草、木、沼、肥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用牛粪、秸秆生产食用菌,用牛尿掺牛粪制沼气,大大推动了能源的再利用。在食用菌大棚前,张瑞老师介绍了生态农业的有关知识,在农村,存在三料相争的矛盾——饲料、肥料、燃料。用秸秆养牛,用牛粪发展沼气,沼气的沼渣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见,秸秆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如果利用合理,可以解决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张瑞老师讲解后问小朋友:“我们的秸秆都怎么处理了?”小朋友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烧掉了。”张瑞老师又问:“可取吗?”孩子们又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可取。”简单的一次实践活动就让孩子很直观的认识到燃烧秸秆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又污染环境。为何大家都要把秸秆烧掉呢?引入了秸秆如何利用这个问题,然后就把孩子们带到把秸秆粉碎,加工成有机肥的车间,就这样,使孩子们的课堂由教室转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既直观又懂,孩子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现象理论化,书本复杂的理论简单化,第二站他们到临泉县柳家花园,这里是我国盆栽荷花品种最多的地方,且孩子们有机会看到仅有十万分之一几率的并蒂莲,他们相互 取景拍照留念,忙的不亦乐乎,第三站他们到临泉滑集万亩果园,看到硕果累累的果树小小的一棵果树竟能结出上千斤果子这些都是科技的成果,口水早就流出来了,终于有机会吃到自己采摘的果子,孩子与家长比赛,看谁摘的果子多,谁摘的果子大,且能够免费品尝果子,最后他们都提着大兜小兜的果子排队付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活动结束,到家天已黑了,虽然当天下着小雨,路有点泥泞,但孩子及家长的兴奋好奇度却不减,因为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的收获非常大,是仅靠学校教育难以获取的。

张瑞老师本来是学地理专业的,按理说,应该安分守己地去教地理,可他竟然去研究推广科普,似乎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在他研究初期被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误解为不务正业,在种种批评和打击下他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去学习。近十年来,他都是自费外出学习,每到一个城市,他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凡是科技类的书籍,只要对他有帮助,不管有多贵,他都要买下来。曾有一次到安徽铜陵开会,因买书太多,花光了回来的路费,只好让阜阳二中的徐玉全主任去给他送路费。凡是张瑞老师从媒体上得知哪里科普做得好,值得学习的单位或个人,他都很快自费去拜访。例如,拜访过阜阳口孜中心校自制教具走向国际论坛的王国顺老师;拜访过安徽省一监自制潜艇获得国家专利的张俊林同志;到安徽省航模协会去学习航模知识,白天很难挤出时间,他就夜晚去学习,每次都学到深夜1、2点钟。有一次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温州实验小学的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的消息,他及时去学习。因当时校园砍人事件频出,温州实验小学的领导不让他进门,他一直在门口等待三个多小时,领导被感动,才让他参观学习。为了学习,他到过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科技先进的城市;为了设计实验,六年间,他自己花费近十万元置办实验器材。有一次他为了设计实验被别人当做精神病,还为了设计实验受伤住院一个多月,证实了书上的理论是错误的。总之,他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推广。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张瑞老师的理念新,并且执着的去做,尽管有人认为高中教师研究小学生科普属于不务正业,尽管有少数领导不支持他,但他没有放弃,他的成绩越来越得到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姐姐来阜阳,张瑞老师同师生共同做实验欢迎他们。他为“异想天开”栏目设计连环实验,为阜阳市电视台“成长加油站”栏目录制多期科普节目,自己建立教育改革网(www.fyjygg.com)。阜阳市于勇市长、阜阳市委李平副书记、王广满、阜阳市教育局胡涛局长、齐明砾局长、张茹明局长、安徽省教育厅领导等都通张瑞老师共同体验过科学实验的魅力。他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30多次,被媒体称为“科普痴人”。他创办了阜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他写了一本三十多万字的《生活中的科学》,他创办了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并担任协会会长,他被阜阳市教育局、颍泉区教育局聘为科学兼职教研员,被颍州晚报小记者俱乐部聘为科普教师……

总之,他最大的成果是引起全社会对科普的认识,他是一粒创新的种子,他是一团教育界创新之火。相信他这粒种子会更加茁壮成长,这团火焰会烧的越来越旺,会点燃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会把我们国家打造为人力资源强国,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缺少创新的环境!

专家评点

让科学文明之花开放在儿童心中

蔡向阳

“要干,就一定要干出样子来,闯出一片新天地。”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会长张瑞先生笑容淡定。他作为阜阳市少年儿童科普事业带头人,张瑞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带给儿童,在绿色的心灵田野上播种希望和收获果实。

第一次见到张瑞先生的时候,是在阜阳市少年宫的门口。一个身板笔直、风度潇洒的小伙子正和记者谈笑风生。打完招呼,一同前往二中张老师科普办公室的路上,张瑞像个开心的孩子,谈起往事,如数家珍。他精心打造的阜阳市青少年科普协会,就像自留地里绽放的油菜花,对我们笑脸相迎。

一排整洁的陈列室,每一间都窗明几净。摆放整齐的展板、精心收藏的信件、趣味横生的剪影,在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映射下,让人有种身处乐园的感觉。我和到访的记者们都凝神屏息,生怕惊扰了展板背后的历史。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习惯了微笑。正是在那个许多人都陷于商品经济浮躁的年代,张老师开始了自己的科学普及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绵延至今。这不禁让人想起凤凰卫视名嘴陈鲁豫在其自传《心相约》里的喃喃自语:“那一刻的冲动,源自一份情感的不曾改变”。这句话,也适用于张瑞。

打开阜阳教育改革网,科技信息扑面而来。生活中的冷热现象,生活中的光现象,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生活中的电磁现象,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实验,生活中有关水的实验,探究人类生存的环境,天文探索,航模制作十大模块……

张瑞是幸福的,因为他学有所乐,为有所梦。

张瑞是温暖的,阜阳市许多教育界的领导都是他的好朋友。

张瑞是不孤的,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姐姐来阜阳,张瑞老师同师生共同做实验欢迎他们。他为“异想天开”栏目设计连环实验,为阜阳市电视台“成长加油站”栏目录制多期科普节目,自己建立教育改革网(www.fyjygg.com)。阜阳市于勇市长、阜阳市委李平副书记、王广满、阜阳市教育局胡涛局长、齐明砾局长、张茹明局长、安徽省教育厅领导等都通张瑞老师共同体验过科学实验的魅力。他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30多次,被媒体称为“科普痴人”。

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说——“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张瑞同志自1994年借调入阜阳二中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国家、省、市关于科协及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认真积极做好科普工作。16年来,在科协科普工作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出了许多成绩,也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市少年科普协会会长。特别是近五年来,张瑞同志围绕着科协科普工作中心,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对推动阜阳市科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发挥了很大作用。

张瑞同志被称之为“未成年人科普的老行家”,他从1997年开始痴迷上了青少年科普工作。一直到今天,还是阳市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会长。近年来,阳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直走在全省各地市前列,参加全国、全省的大赛的作品都获得较优异的成绩。

一直以来,张瑞同志不顾辛劳,放弃双休日时间,精心组织各项竞赛,广泛开展科普讲座,邀请为青少年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年均受益人数在3000人次以上,奠定了广泛的科技竞赛基础;组织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有一次活动正在进行中,气象预报狂风暴雨要过境,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一方面又要确保活动有效继续下去,张瑞与市教育局等部门紧急协商,多方调控,临时改变活动计划和内容,落实场地、人员,使活动顺利圆满完成,自己却因过度劳累一度声音嘶哑;他全心扑在工作上,甘当青少年的科技领路人,他曾兼任三所小学的校外科技辅导员,为他们义务上科技知识讲座,辅导科技活动;他注重创新,力求突破,在全市的科普中作中形成广泛交流、互促互进的良好竞赛局面。

张瑞同志工作有热情,有科学精神,更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开拓人,新思路、新举措层出不穷。“科技人员无小事,大爱尽在细微处”。张瑞同志一直心系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学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待学生似春光般和煦,如春雨滋润万物,在阳市被很多爱好科技的少年儿童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贴心人”。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的人,在上幼稚园后,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后,把童年弄丢了;上初中后,把快乐弄丢了;上高中后,把思想弄丢了;上大学后把追求弄丢了;毕业后,把专业弄丢了;工作后,把锋芒弄丢了;恋爱后,把理智弄丢了;按揭后,把下半生弄丢了;结婚后,把自己弄丢了;当官后,把自己弄丢了……但是,张瑞先生是一位智慧的科普教师。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普通的智慧身影——

张瑞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促进者和新课程的建构者。在教学中,善于脱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的禁锢,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张瑞先生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其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不只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某些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不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精进,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和思考,敢于对传统教育思想包括教学方法的根本上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

张瑞先生把学生当作教学的第一资源,而是把自己当作班级里第一名学生。智慧的科普教师把学生当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心中明白教学是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科普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变“应试型教学”为“素养型教学”;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张瑞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设计教学。智慧的科普教师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会,还要通过动手、交流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书写,乃至沟通、合作的能力。 他的角色定位是“一传”。他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不再成为“挡”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能够直接和知识“亲密接触”。

张瑞先生是高明的“一传手”。“一传手”没有“扶手”,“一传手”把“相信学生”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让学生就会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自己“走路”。当然这期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急流险滩”,但也正是在磕磕绊绊中,在与“急流险滩”的“搏击”过程中,学生会学了,学会了。

张瑞先生“一传”之后和学生共学、共享、共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共同进步,使教学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摇篮。

张瑞教师是敢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那个人,他知道课堂不是自己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场。其作用的发挥应该“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什么时候该大?在教材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融入教材、整合教材”的作用;在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发挥“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作用;在教法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什么时候该小?教师不要给自己背上“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奉献者”、“学生的救世主”的包袱,教师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这样的包袱,不但压垮了学生,也压垮了教师自己。

张瑞教师具有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能力,积极建构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在这样的课堂生态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从而有效地实现“传”,让学生获得经验、能力。

张瑞先生把知识当作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其作用等同于人们熟悉的螺丝刀、扳手,“传”而遵“道”,“传”而有“道”。而自己则扮演好四个角色:“哑巴”──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不随意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不太过于勤快;“大忽悠”──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激发上。智慧的科普教师知道让学生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鼓励他们去实现,远比给他们灌输知识更为重要。他时时牢记,处处呵护,及时引领、点燃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火花。

张瑞教师做火柴而不做蜡烛,做裁判员而不做运动员,做农夫而不做园丁,做导演而不做演员。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而不是挂在墙上当圣人像,等着学子们来膜拜。

智慧的张瑞先生明白,在小学阶段应该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未能独立学习的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扶他一程,不至于使他付出跌落悬崖的代价。他认为,智慧的教师只要知道悬崖边上危险的道理就可以,正常的跌打滚爬之事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且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怎样能走得稳健、走得远。教育就是要引领创新,教育该删繁就简。高深的传授不如让学生从简单中领悟高深,给学生自主,也就给了学生由简单到高深的机会;给学生时空,也就给了学生自主实现成功的机会。

张瑞教师深深地体会到,智慧的老师既要发展学生,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的发展,其教书不是在夜以继日地“掏空”自己,而是在作为“首席”时增补和完善自身,以达师生相长的境界。在教学技能方面,张瑞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拓展和完善的过程。他是一个虚心好学,颇有悟性的人。在从教之初即潜心观摩前辈名师和同事教师的现场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研究名师案例,使张瑞获得了充足鲜活的教学实战经验和相关技能知识。张瑞说自己“始终以一种研究的态度对待日常教学”,这种在实践中不断琢磨教学的规律和技巧,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使张瑞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教学。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方面综合作用下,张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张瑞先后在农村中学、市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任教,丰富的教学阅历,使张瑞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张瑞能够从容应对不同学情、不同条件下的教学任务。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张瑞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对象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特点,能够了如指掌。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与宝贵经验,对提升张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熟的教师往往容易流于固步自封,从而产生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张瑞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保持清醒头脑,没有陷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淖。他知道“知识会平等地眷顾每一个人,也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任何一个人。”开放的心态和居安思危的意识,使张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与时俱进。即使在评为知名科技教师以后,张瑞依然像一个新手一样,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事件。有着数十年科技教学经验的张瑞,依然认真仔细地备课,面对周围人的诧异,张瑞的回答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节课面对的学情不同,怎么可以凭经验“以不变应万变”呢?张瑞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对新知的高度敏感和对自我的高度警觉。

非敬业无以立业,非乐业无以成业。在环境恶劣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做提炼镭的科学实验,在别人看来是一件极其艰苦乏味的工作,但是居里夫人自己就像沉醉在童话中的快乐小孩。这种痴迷于事业的快乐,是一切有作为的人必经的一种境界。张瑞就是这样一个沉醉在日常科技教学工作中的“快乐小孩”,张瑞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多年来,张瑞总是执教三个班的地理课程,还兼职少年宫的科技试验课程。别人说你能不累吗?张瑞说一点都不累,很好玩,很有趣。

他知识渊博教艺高超,对张瑞来说上课和作科技实验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张瑞备课精细,上课轻松,如行云流水,几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如庖丁解牛,有得心应手的快感,有运斤成风的享受。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超然物外的心灵愉悦。张瑞是一个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人。学生进步,家长高兴是对张瑞的最高奖赏。张瑞从教十多年,没有过一次在校外办补习班的经历。

没有思想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张瑞无疑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张瑞性情单纯,身上却有许多“相互矛盾”的东西。比如,张瑞对学生有无限的耐心和宽容,但是对工作和生活中不正确的东西一点也不能容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好恶全都写在脸上;张瑞对同事和年轻人非常热情谦恭,但是对强势者从不示弱,凛然正气,永不低头;张瑞对教书育人的事情上下求索,但是对追名逐利的营生却毫无心机……

张瑞是观念比较前卫甚至有些“另类”的教师。比如,张瑞认为“快乐”比“成功”重要,教育要永远都把快乐放在分数之上,“不能让分数损害了学生的健康,不能让名次影响了孩子的快乐”;张瑞认为“成人”比“成才”重要,教育要永远都把品行培育放在知识传授之上,“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张瑞认为“赞赏”比“说教”有效,要永远都把赞赏放在说教之上,“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张瑞认为“兴趣”比“用功”重要,要永远都把激发兴趣放在鼓励用功之上,“兴趣等于高效”;张瑞认为“习惯”比“惩戒”有效,要永远把习惯养成放在规劝惩戒之上,“教育的实质是培养良好习惯”;他认为“错误,也是教育资源”, “犯错是学生的权利,纠错是教师的义务”……他说“教师不能太像教师, 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他跟学生说“学习不能太用功……”他告诉学生“吃多了困,吃少了昏;睡多了晕,睡少了笨;玩多了误学习,玩好了益学习 ”……

张瑞就像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张瑞独特的成长经历、亲业乐业的精神境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适应时代特点的教育策略、卓有成效的科技工作艺术与痴迷大追求,对于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透视张瑞成长成功的秘密,对于揭示名师成长规律,探索阜阳本土教育家的催生机制都将大有裨益。

颍州大地,钟灵毓秀,还有许多像张瑞这样“被发现”而没有“被发掘”的优秀教师,他们身上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希望拙文能够抛砖引玉。十多年来,张瑞同志甘洒青春与热血,用理想和信念肩负起科普跨越发展的重任,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科普事业的忠诚,用成绩与荣誉见证着科普事业的兴旺成长。他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努力,使科普列车在阜阳大地汽笛常鸣,让科学文明之花绽放在阜阳市的山山水水,为构建和谐阜阳、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网友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