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西藏驻村工作队聚焦主题主线,紧紧围绕进行感恩教育、建强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等重点工作,综合发力、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在筑牢农牧民思想根基上做细。坚持开门搞教育,充分发挥领学员作用,教育引导农牧民党员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牧区落地生根。驻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尼堆村工作队坚持以宣引学、以讲助学、以问督学、以研促学,对在家447名党员坚持每日广播宣讲1次、每周入户讲解1次、每半月集中座谈1次、每月上门辅导1次;针对外出务工的96名流动党员组建微信群,每日发送党员100问1条,语音解读1次,轮流诵读1次,不断把主题教育日常学习引向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驻山南市琼结县仲堆社区工作队以开办政治、红色、感恩、实践“四小课堂”为载体,组织社区“两委”班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藏语版)7次,开展政治承诺1次120人次,参观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陈列馆和其他红色教育基地4次,观看《我的喜马拉雅》等影片6次,推动农牧民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驻拉萨市尼木县尼木村工作队邀请81岁老党员白玛央宗,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本村用水、用电、道路、住房、通讯、教育、医疗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让群众进一步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引导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做深。聚焦把组织建强,把队伍建优,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着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战斗堡垒。驻那曲市申扎县尼查村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综合治理、民族团结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工作制度》等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制度6项,规范议事办事程序,指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驻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朝纳村工作队帮助村党支部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退伍士兵、退休职工中遴选出村“两委”后备人选5名,采取谈心谈话、安排任务、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那曲市尼玛县空隆村工作队积极培树典型,引导农牧民党员厚植家国情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党员嘎层主动为村贫困户捐赠绵羊108只,折合人民币8.1万元。驻阿里地区措勤县措勤村工作队立足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行为规范,提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5条、整改措施5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在推进为民服务工作上做实。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农牧民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驻日喀则市萨迦县白色村工作队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争取自治区旅游专项资金750万元实施萨迦县吉定镇旅游扶贫民俗园项目,争取促销资金100万元开展萨迦古城景区旅游宣传促销,协调相关部门在上海市举办萨迦县旅游专场推介会,让当地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驻昌都市八宿县同空村工作队帮助村集体榨油厂售卖菜籽油3.5万斤,为99户贫困户增收9.9万余元;协调昌都高争水泥公司无偿捐赠水泥30吨,购买光感路灯18盏,组织农牧民党员干部实施村内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出行。驻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卡嘎村工作队多方协调帮助61户61人就业,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整合强基惠民资金44.8万元成立村温泉旅馆合作社,组建藏刀、皮具、缝纫专业合作社,入社群众每户每年增收7000余元;组建挖掘机租赁合作社,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驻林芝市八一镇巴吉村工作队引导村“两委”转变工作观念,引进企业与村集体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物流园区,既解决了林芝市城区周边乱搭乱建问题、规范了仓储物流经营区域,同时又为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门路。
来源:该文章转自搜狐警法新闻,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