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垂杨柳中心小学:感受北京非遗文化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0/8/5 9:38:46 

美术线上课堂开始后,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孩子们的作品,他们用画笔绘制脸谱、风筝、戏曲人物;用小报呈现京剧、中药、牙雕、节气、美食、燕京八绝知识,用思维导图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兔儿爷的制作,还有的同学积极搜集资料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录制了视频,动手尝试做了糖画、一笔画、剪纸、风筝等等,展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作品,感受北京的非遗文化。

绘画作品欣赏

小报作品欣赏

思维导图作品欣赏

六4班王一鹏《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

六6班郑与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幻灯片作品欣赏

六2班康宇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六2班曹颖茜《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

六2班李亦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

六3班韩子瑞《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精美作品欣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2班 薛紫芊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团扇

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但是,随着生活日益现代化,制作越发精美的团扇已经是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手中的道具之一了,也是时装展上模特手持道具的常客。

桂林的团扇工艺大师黄硕夫先生制作的集扇斋团扇,曾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还连续多年被选为桂林漓江游船上的纪念品,成为桂林山水的一张名片。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团扇上主要有人物肖像、动物、喜庆、风景图案等,色彩丰富而不艳,透着一股复古韵味,效果奇特,尽显芳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

六2班 沈岩柏

你们知道,什么是糖人吗?糖人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其实糖人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做好,也不是那种用模具就能做好的。

以前的吹糖民间艺人们肩上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很多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行头也很简单,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浆。

糖浆,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是制作吹糖人的主要原料,成本虽低,然而利薄。
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师傅从货架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通过揉、捏、拉、摁等动作,轻轻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略经师傅稍作修饰,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吹糖人儿看着简单,制作的材料、工具却样样不能少,师傅能为人们带来那么多快乐和享受,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吹糖人的艺人们工作很辛苦,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冷。寒来暑往,吹糖人以精湛的技艺为游客们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遐想,也给游客们带来了更多回味。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实践,用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搜集整理作品的过程中我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感谢孩子们,感谢班主任和各位家长,下周我们一起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