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有趣、有用、有内核”看孙家娃劳动教育成长记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0/12/4 14:23:36 

“这是一片劳动教育发展的沃土,学生们竞相争抢任何一个劳动的机会。他们在特设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欣欣农园从事农作物种植,模拟大棚观察黄豆成长;在校内活动中培养自理能力,班级管理形成责任观念,‘收旧利废’养成节约意识……”多年来,潍坊市奎文区孙家小学紧扣“促进生命自主成长”的办学追求,专注于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劳动资源,着力构建起以自主管理为核心要素的劳动育人综合体系,真正走出了一条让学生成为劳动的主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小黄豆里的大文章 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

“一颗小小的黄豆,里面有什么神奇的结构呢?”“黄豆豆发芽了,幼苗长的真可爱!”“如何证明黄豆成长过程中会和人一样进行呼吸呢?我们可以用石灰水来验证!”……这些是发生在奎文区孙家小学六年级开展的《黄豆的成长》课题研究中的场景。该校巧妙利用“黄豆的成长”这一线索,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发现,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了解黄豆成长整个过程的同时,开展对土壤、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植物的结构(根茎叶)、以及黄豆制作成豆腐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让劳动教育课程不再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学生们都是亲身去观察、试验、分析每一个环节。有的将黄豆进行水培和土培种植,以此研究土壤对植物成长的作用,并尝试用果皮、蔬菜叶、鸡蛋皮制作肥料;有的模拟寿光蔬菜大棚,利用电脑编程制作了温湿度传感器,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调节大棚的湿度和温度;有的自己在家制作豆腐,利用发酵知识制作豆腐乳;有的走进超市,调查南北豆腐的区别,研究本区域居民的食用偏好……一次看似简单的科学实验,却实现了学生们自主研究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双提升,其效果可谓明显。”该校校长杜文美介绍道。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自主管理+劳动教育”的课题研究项目还有很多。进入新时期,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学校对如何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劳动育人的先行者,孙家小学准确把握育人导向,秉持“促进生命自主成长”的办学理想,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主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因地制宜施策,从本校独特教育优势入手,创新突破敢立潮头,依托自主管理构建综合体系,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在这里落地生根。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多次获得潍坊市“市级文明校园”;潍坊市“改革创新学校”;潍坊市“绿色学校”;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获奎文区“富民兴奎”劳动奖状;荣获奎文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奎文区“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荣誉称号;《建设能行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获奎文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三全德育育全人》、《三位一体双翼构建全员育人新模式》、《多彩入校课程 引航美好起点》、《依托德育课程 培养“达礼”小公民》获得奎文区教学成果三等奖;《自主管理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获得区政府成果二等奖;多项市区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学生自主管管理工作在奎文区德育例会上进行了展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劳动的主人

劳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劳动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形式,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孙家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动将“自主管理”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转变师生观念,分级设立合理目标,细化劳动责任分工,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工作促进机制,提供各类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参与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并在劳动教育的体验中锤炼自主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学生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结合学生成长实际,坚持劳动教育基本原则,将自主管理应用到劳动教育中,创造条件多多设岗、人人有岗,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劳动、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能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该校副校长李桂丽告诉记者。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不仅设置了班级卫生岗位、雏鹰监督岗、红领巾回收站、气象监测站、电视台主持人、校园卫生区等形形色色的实践岗位,还特别创建了王瑾老师的月季园、欣欣农园两块劳动教育绿色实践基地,并开展了劳动小标兵、卫生大扫除、校园文化建设、“收旧利废”等各类特色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众多自主管理的劳动机会和平台。在各个岗位的实施中,学校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劳动体验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谈及参与劳动的体验时,六年级四班的徐浩然表示:“这个学期轮到我们班承包欣欣农园的种植区域,今年,学校在地里栽了油菜、生菜、辣椒等植物。我们轮流去地里进行翻地、打垅、播种、栽培、除草、灌溉、捉虫等劳动。对于如何照顾好它们,我们遇到问题时主动上网百度,或回家请教父母,就是为了看到植物们快乐的长大。等到收获的时候,我们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的酸甜苦辣啦!当然,我们也非常感谢学校给大家创造了这么好的劳动机会,让每个人成为劳动的小主人。”

打破传统劳动教育“孤岛” 开创劳动教育综合新体系

当前,一些青少年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不文明现象,而且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落后。为改变这一现状,孙家小学主动承担起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自主管理带动作用,打破劳动教育传统模式“孤岛”,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构建双重自主管理层级,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格局,打造劳动教育全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2015年,该校酷爱月季的王瑾老师主动在靠近学校围墙的地方建立起“王瑾老师的月季园”,并成为学校种植课程的重要实践基地。如今,王瑾老师的月季园中共有“海洋之歌”“加百列大天使”等26个品种56棵月季。学校围绕这56棵月季做好文章,开展日常种植,撰写劳动日记、观察日记、小论文等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在每个学期开始前,王瑾老师通过以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同学组成月季园劳动团队,然后自由分组、选出组长,确定每个组的劳动计划,并在每天利用课间进行劳作,成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课程体系建设是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围绕知识、能力和德育三大总体目标,孙家小学主动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为育人重点,建立起以生活课程、创意手工课程、种植课程、岗位课程为四大模块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整个校园充满“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浓厚氛围。

“当今时代,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传授,而是要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自主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发展和变革的要求。比如,我们的四门劳动课程就是对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来设置的,并设有各自的学段、主题、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真正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该校校长杜文美如是说道。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每一个教育人心中最高的梦想和追求。面向未来,奎文区孙家小学将继续在劳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一路向前,弛而不息,让更多的人可以自由成长,努力创造出更多可供复制学习的宝贵经验,为全市劳动教育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文章: